一架俄羅斯抵滬航班51人確診,上海面臨怎樣的境外疫情輸入壓力?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作者 | 施智梁 陳亮 王靜儀 李皙寅,編輯 | 施智梁

一架俄羅斯抵滬航班51人確診,上海面臨怎樣的境外疫情輸入壓力?

上海市衛健委4月12日早上通報:4月11日0—24時,通過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報告52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病例1-病例51,均為中國籍,乘坐同一航班,4月10日自俄羅斯出發,當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因有症狀,入關後即被送至指定醫療機構留觀。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這51人都是乘坐俄羅斯航空SU208入境的,該航班於當地時間4月9日20時05分左右自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起飛,北京時間4月10日早上9時到達上海浦東機場,執飛機型為波音B777,擁有402個座位,載客204人。全程飛行時間8小時。

上海海關工作人員告訴出行一客,以上海市發佈的為準。出行一客聯繫俄羅斯航空,暫未收到回覆。

這51人到底是在機艙內感染還是登機前感染,截至發稿前,沒有權威機構得出結論。但這兩者皆有可能。

“機艙是病毒傳播高風險區域。”3月26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線解答華僑華人抗疫問題時表示,機艙絕對是高風險區域,有人可能途中會摘掉口罩,假如有感染者,十幾個小時下來,封閉的機艙裡存在病毒傳播的風險。所以乘機途中,必須保證長時間佩戴口罩。張文宏也提醒,病毒傳播最大的風險還是來自登機前,很多人登機前就已感染,落地後就被檢測出來了,只有少部分人在隔離期間才出現症狀。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陸家海告訴出行一客,由於新冠已成全球傳染病,國外一些地區正像早期武漢一樣處於疫情暴發期,而中國防控已取得成效,部分在國外的中國人感覺國內更加安全、決定回國,導致外來輸入的風險增高。

從數據來看,上海現在的輸入性壓力很大。截至4月11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268例,治癒出院110例,在院治療158例(其中1例危重)。現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45例。

一架俄羅斯抵滬航班51人確診,上海面臨怎樣的境外疫情輸入壓力?

據統計,在上海本地確診案例的數據是:4月11日0—24時,無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截至4月11日24時,上海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39例,治癒出院328例,死亡7例,在院治療4例(其中2例重症,2例危重)。現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上海浦東機場的境外輸入防控有多嚴格呢?

3月下旬,多位在疫情期間落地浦東機場的境外回國人士向出行一客介紹了親歷的流程。簡言之,就是三道閉環:機艙閉環、航站樓閉環、社區閉環。

境外航班落地到浦東機場,與疫情之前不同的是,空乘會通知所有旅客要在座位上等待檢疫人員上機,同時需要再度填寫紙質版健康申明卡。

收集完健康申明卡後,經過審核,四十分鐘後空乘開始通知重點國家回國人員下飛機,第一批人員下飛機。

非重點國家入境人員被安排在第二批。走下廊橋,接駁車已在等候,與往常接駁班車擁擠情況不同,現在接駁車實行限流,50人一輛。

至此“機艙內”閉環完成,“航站樓”閉環開啟。

從航班落地到抵達浦東機場T1航站樓可能要歷經1個小時40多分鐘,然後再排隊等待檢疫,同時要掃碼在上海“健康雲”平臺上填寫相關信息。再等45分鐘後,才可能排到了檢疫臺,經過檢疫問詢,顯示“健康雲”平臺的分類等級,收取審核健康申明卡後,檢疫官在人員的護照上貼上綠色標籤。

陸家海告訴出行一客,傳染病防控有三環節:找到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在沒有疫苗用於保護易感人群的情況下,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是可行之策。上海按照風險等級來區分來源國,並要求隔離14天,這樣的境外防控確有科學根據。

重點國家來滬人員入境流程比上述流程更為嚴格。

針對重點國家來滬航班,上海機場集團在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劃定了相對固定的機位或廊橋,停靠後,上海海關實施登臨檢疫、體溫篩查、信息查驗等入境檢疫流程。實現來自重點國家的航班實施100%登臨檢查,對航班上的入境人員實施100%體溫檢測及100%健康申明卡審核。

檢疫人員一旦發現發熱或疑似新冠肺炎旅客後,由機場通知現場等待的120救護車直接從機坪轉運至屬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

為防止入境人員在航站樓集聚,浦東機場優化到達區域現場流程佈局,設置了2條重點國家航班到達旅客專用通道,做到與普通到達旅客的物理隔離,選派100多名志願者維持現場秩序。在兩座航站樓內分別設置了6個臨時隔離點,為中轉旅客提供休息場所。

浦東機場還在兩座航站樓的行李到達區共設立了4個專用行李提取轉盤。為讓人一目瞭然,在2號航站樓的3個行李轉盤上用300個專用的灰色托盤替換原先的通用綠色托盤。

這就是前兩個閉環:機艙閉環和航站樓閉環。由於防控壓力巨大,現在境外人員出了航站樓必須去指定酒店集中隔離。

按照國務院應對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相關部署,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從3月28日零時起,對所有入境來滬人員一律實施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健康觀察。

“回溯此前經驗,上海採用了內緊外鬆的方式,對疫情管控方式頗為妥當。”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專家委員徐家良教授對出行一客表示,上海有很強的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防控體系動員能力,通過網格化、屬地化管理,將街道、居委、衛生、民政、公安都有效動員,實現屬地追責、管理到位。(責編/楊佩謙)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財經》雜誌交通工業組創建,專注交通出行領域新聞,致力於探索出行、科技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