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龍泉小鎮裡的跨年習俗跟你們家鄉的一樣嗎?

《劍來》中,可能是由於主角陳平安的生活境況太差,在讀者感受到的龍泉小鎮年味並不是很足,給人的感受還稍稍有些孤獨、寂寞和悲傷。

小平安五歲時父親“去世”,也就是說,最起碼在他四五歲並且父母恩愛、一家幸福的時候就知道跟要給他買糖葫蘆的父親說“小的好吃些”。沒過多久小平安的母親因過度悲傷而生病,小平安學會了跟藥鋪打交道,學會了一個人揹著比他矮不了多少的小揹簍去深山裡採藥,學會了踩著小板凳站在比他還高的鍋臺旁燒火做飯,還學會了告訴自己“要把飯菜儘量燒的甜鹹合適,好讓母親能願意多吃些”“可是,母親依然沒能熬過那個冬天”。在那個深冬初春的“過年”,小平安能做的可能只是去父母墳前默默的哭一會,然後五六歲大的孩子第一次獨自坐在屋內的小角落裡一面害怕一面告訴自己要守歲,這一年沒有春聯,沒有鞭炮,沒有像樣的年夜飯,從此以後更沒有了糖葫蘆。

從大隋回來,即將十五歲的平安“可以先放一放拳樁”,只為了年前能趕到小鎮回到家裡,哪怕在大雪天裡也依然趕路,日夜兼程。終於,在年前,到家了。

在小時候的陳平安心裡,家,已經不在泥瓶巷了,所以他回到小鎮地界的第一件事是先去父母的墳前,將一路收集的“厚土”認真的添置到父母的墳頭上面,後來修墳墓,大年三十上墳,燒香燒紙,添置祭品,磕頭說話,這時的陳平安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楊老頭能夠將父母的魂魄收集起來。

父母去世以來,這應該是陳平安在小鎮裡過的最舒服的一個年了,有一蛇一莽兩個小童陪伴,上完墳回到祖宅,貼春聯、福字、門神,都不再是他一個人,除夕夜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最後在“比往常要亮一些”的燭光裡,不是讀書人的陳平安一面讀書,一面守夜。早晨青衣小童放炮竹,聲聲辭舊歲,,粉裙女童想要打掃庭院,陳平安將掃帚接過來倒立在牆根,原來表示正月初一這一天什麼也不用做,然後平安給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分別準備了福袋紅包,這就是壓歲錢,本來大年初二是要走親戚拜年的,由於沒有親人,陳平安帶著兩人去了落魄山。

龍泉小鎮,大年三十上墳,貼春聯、福字、門神,吃年夜飯,守歲;大年初一放炮竹,福袋紅包,除了吃喝玩樂什麼也不用幹;大年初二走親戚拜年。這就是陳平安在龍泉小鎮雖然有積蓄了但依然有些淡淡的傷感的過年。

各位,不知道在你們家鄉,過年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劍來》龍泉小鎮裡的跨年習俗跟你們家鄉的一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