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到底有多難!

歡迎大家閱讀今天的閒話五分鐘,我是小宋。

  大家可能會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聽到“連中三元”這個詞,但連中三元這個詞到底代表什麼?它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意味著什麼?且聽小宋娓娓道來。

科舉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到底有多難!

馮夢龍

  連中三元一詞出自明朝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卷十八,“論他的才氣,便象馮京商輅連中三元,也只算是他便袋裡東西,真個是足躡風雲,氣衝斗牛。”

  連中三元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想要了解連中三元,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最為重要的官員選拔制度,它的出現廢除了維護門閥貴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有利於維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治。

  科舉制度由隋文帝楊堅開始,經過了隋煬帝楊廣、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的完善後形成,最終在明朝完備。

科舉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到底有多難!

隋煬帝楊廣

  可以說,科舉制度給了廣大的讀書人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讓人們有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

  不過,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不過是在成為進士而已,而進士是不可能獲得所謂連中三元的榮譽的。

  那想要得到連中三元這個榮譽到底有多難?

  連中三元首先要在鄉試中成為解元。

  科舉考試分為四級,第一級是童生試,第二級才是鄉試。

  童生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只有通過了童生試才可以成為生員,獲得參加科舉的可能。生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秀才。

  是的,成為生員只是有可能獲得參加科舉的機會,而不是一定能夠參加科舉。

科舉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到底有多難!

科舉社會


  想要參加科舉,生員必須在各省提學官舉行的歲考和科考中取得一等或者二等的成績,而歲考和科考分為六等,也就是想要參加科考,必須成為生員當中的佼佼者。

  獲得了參加科舉考試資格的科舉生員就可以參加鄉試,鄉試由布政使司舉行,本省的科舉生員和監生可參加鄉試,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逢子、卯、午、酉(地支紀年方法)舉行,又叫鄉闈。

  鄉試考試在貢院舉行,時間是在農曆八月,故又稱秋闈。

科舉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到底有多難!

秀才、舉人、進士


  鄉試考中的生員稱舉人,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就是科舉生員,並且考上了舉人,又稱孝廉。

  別看舉人只是考上鄉試的人,但是就算是舉人也有可能成為官員,也就是所謂的舉孝廉。

  鄉試考中的生員稱舉人,而鄉試的第一名則稱解元。

  其次,要在會試中成為會元

  成為解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已經千難萬難,但那只是一個開始,而會試就是那些想要獲得連中三元榮譽的第二個難關。

  會試是由禮部在京師舉辦的全國考試,故會試又稱禮闈,會試在鄉試的第二年即逢醜、辰、未、戌年舉行。

科舉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到底有多難!

舉人進京趕考


  所謂的進京趕考,就是指舉人前往京師參加禮部舉辦的會試。

  會試在春季的二月舉辦,清朝乾隆皇帝改為三月,故稱春闈。

  會試考中的舉人稱貢士,亦稱貢生,會試的第一名稱會元。

  連中三元的最後一關是殿試

  如果一個書生在鄉試中取得了解元,在會試中成為了會員,那恭喜,只要在殿試中取得了第一,成為了狀元,那就可以獲得連中三元的榮譽。

  殿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高級別的考試,由皇帝親自在皇宮當中出題舉辦。

  殿試是在會試後當年舉行,參加殿試的貢生會被皇帝重新安排名次,分為三甲,通稱進士。

  三甲有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而三甲則賜同進士出身。

科舉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到底有多難!

狀元


  看到小宋的描述,大家或許會覺得想要獲得連中三元的榮譽非常的簡單,不過是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分別取得解元。會元。狀元的稱號而已,有什麼可難的。

  若是如此,小宋只能說大家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科舉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到底有多難!

連中三元


  科舉制度從開始到結束經歷了將近一千三百年時間,但在這一千三百年當中只有十四個讀書人獲得了連中三元的榮譽,也就是說將近百年才會出現一個獲得連中三元榮譽的讀書人,真的可以說是百年難得一遇。

  這是今天的閒話五分鐘,希望大家喜歡。

喜歡的話點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