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是啥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中華傳統文化包羅萬象,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文學典籍,又或者是民間的梨園戲曲、評書演繹,每一門學術都值得我們潛心研究,都足夠我們研究一生。而在眾多的傳統文化當中,我國的俗語文化,可謂是一顆閃耀的明珠。

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是啥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說起俗語文化,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地提起,因為俗語又稱為老話,深耕在民間,大多都是老祖宗的智慧之談。比如說一個人性格上十分的固執,經常會說他“不到黃河心不死”;比如形容一個人分別多日大有長進,又會想起一句話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有的時候勸誡一個人要把握住機會,那句“寧可做過,不可錯過”總會在耳畔響起。

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是啥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有的俗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有的俗語卻只是在平常的生活中略有耳聞,但是問其大概的意思,卻是鮮為人知,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的道理細細品讀,的確能引人深思。

男無性爛如鐵

我們首先來說俗語的上半句“男無性爛如鐵”,這句話乍一看來,會讓我們如入五里霧中,摸不著頭腦。其實這裡的“性”指的是一個人的性格,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性格和心態,可以對我們今後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是啥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有的人性格內向,與人溝通交流總是十分的靦腆,但是這種內向的人做起事情來非常的認真,他們善於一個人在安靜的空間裡自我修行,提高自己的內涵和知識文化水平;而性格外向之人,做起事情來十分的熱情活躍,參加大型的聚會,與人交談也不怯場,但是由於性格太過開放,有時候做起事情來也難免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而俗語中的“鐵”,其實就是相對於鋼而言的。鐵的特性就是經不起捶打鍛造,而鋼就十分的堅韌,經得起歷練,父母教育子女的時候,經常說“恨鐵不成鋼”,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俗語上半句“男無性爛如鐵”,其實就是說男人如果沒有個性,就會像鐵一樣,日積月累就會被腐蝕,而作為家中的頂樑柱,男人應該堅韌不拔,性格也理應自強不息,不能得過且過的生活。

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是啥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女無性碎如麻

下面我們來說俗語的下半句“女無性碎如麻”,女人的性格不同於男人,大多數都是柔美的,感情上也十分的豐富,女人和男人考慮問題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古代講究的是女子要“三從四德”,雖然略顯封建,但是一個女子如果能勉勵丈夫、教訓孩子、表現賢智,不管在何時都是被人尊重的,這也是女子的美德。

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是啥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中的“麻”指的是麻糖,很多人都吃過,麻糖入口的時候十分的香甜,但是在嘴裡咀嚼的時間長了,就都碎掉了,然後麻糖就十分的粘牙。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女子如果一開始因為容貌、顏值等方面吸引了追求者的青睞,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沒有內在美,沒有獨立的性格,時間長了就會像麻糖一樣,讓人覺得十分的尷尬和厭煩。

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是啥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歷史上的女英雄不計其數,比如隋代的花木蘭、楊家將中的穆桂英、南宋時期的梁紅玉、春秋時期的鐘無豔等等,她們或是征戰沙場建功立業,或是輔佐君王治理國家,都堪稱是最有個性的奇女子,誰說女子不如男呢?

其實不論是男女,都要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不要為了迎合別人犧牲了自己寶貴的個性,男人失去了個性會如同腐朽了的鐵,女子失去個性就如同麻糖,最後反而不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