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洪均生是這樣批評太極“神功”的,而今依然值得愛好者學習

洪均生先生是太極界的一位實事求是的大師,生前對太極拳界的亂象多次撰文批判,這篇文章寫於1983年,批評了當時太極拳的亂象,把科學變成玄學。現在這種大張旗鼓地宣揚“神功”的現象少了,但仍有不少教練拳者以此為所謂的“秘傳”。本文摘自《洪式太極拳(下卷)》,以饗太極拳愛好者。

——————————————

我們常常看到不少有關太極拳的書籍,講太極拳總是強調“用意不用力”。原則雖是對的,但應向學者講明:意是理想,不是空洞的意。學太極拳應有合乎太極拳理法的意念,以指揮肢體按太極拳套路的法來進行學習鍛鍊、掌握運用,而不用拙力。並且通過持久鍛鍊會產生合理合法的巧與力來,這就是纏絲勁,一般稱為掤勁或內勁,練得純熟,功夫上身,即全身都有了纏絲勁,推手時自然同機械似的,一開動便能因敵變化,這是由於雙方動作變化可以快到一秒的百分之幾,是來不及用意的。有人說:利用皮膚感覺的靈敏,探知對方來力的動向,而制定出應對的方法,理解不錯,可惜時間不會允許“探知”“制定”。

30年前洪均生是這樣批評太極“神功”的,而今依然值得愛好者學習

洪均生先生的三不一無

也有某些著者,由於誤解古人講的“用意不用力”“顯非力勝”“快何能為”,便說為:太極拳能夠“以慢勝快”等語,以顯示太極拳的玄妙,又誤解“意氣君來骨肉臣”之句,甚至說:“彼力才挨我皮膚, 我意已人彼骨裡”“彼力才挨我皮膚,我氣已人彼皮裡膜外之間”。又有四字訣:“敷、蓋、對、吞”,解以純以氣言,非功夫深者不能知。我不懂氣功,也承認它是一一種難練的而有益於人的一一種功夫,但太極拳畢竟和氣功不同,氣功要意守丹田,太極拳則意在拳中動作的纏法,把意氣講得神乎其神,幾乎將太極拳的科學理法變成唯心的玄學

我也聽到有人說自己的拳式為重意不重形,以自炫奇特。其實在生活上,雖然飲食行動都受意識支配,但如果沒有形體上的配合,意中雖渴而思飲,水總不會隨意而來。儘管有些人迷信“意、氣”,在表演推手中雙方不接觸,距離數尺,一捋便使人向前跑十餘步而後傾倒,一按則使人向後退若干步而後仰跌,或者用手合在對方肩上距離尺許,下按則對方隨之一蹲, 抬手則對方隨之一躍。我雖親眼看到某些表演卻莫名其妙,群眾可能同樣懷疑,而來信質問。

主持人來信問我怎樣解答,我答:我沒有練出這樣功夫,應當請表演者作解答,最好的辦法是,做試驗

30年前洪均生是這樣批評太極“神功”的,而今依然值得愛好者學習

洪均生與師妹陳豫俠

30年前洪均生是這樣批評太極“神功”的,而今依然值得愛好者學習

洪均生弟子楊喜壽先生80歲了,仍與弟子反覆試手

當前一切大事都提倡實事求是,而進行合理的改革,這是前進的必由之路。我認為:我們研究太極拳的理法,也應遵循這一道路前進。特別是陳式太極拳這個傳統套路已為國內外愛好者所重視,應當以科學的方法傳播推廣,首先在人類的健康事業方面,作出較大的貢獻。講到技擊則應從太極拳特別是陳式理法上細心研究,以求巧於用力,而避免唯心之論,以免貽誤後學,貽笑國際友人。

洪均生

一九八六年三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