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遵循人的 生理、心理、及社會需求

教育是一個配套完善的系統工程,無論是校園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均不可違揹人的屬性實質及與社會發展需要,優質的教育本著遵循與發展的原則,圍繞著“人性”的核心價值去展開,而劣質的教育則是一種固執的“任性”,即便是違揹人性也很難去調整、改善和修復。從教育、科技相對發達的國家來看,均以尊重人性為核心去發展教育、科技,其特點就是突出體現在“生理、心理及社會需要”上。本著長遠、持續的戰略發展原則,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落到實處,而不是落實在嘴上。


教育需要遵循人的 生理、心理、及社會需求

開心的就是最適合的


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及落後國家他們的區別不僅僅指經濟、軍事、科學和政治,其文明程度則是更重要的基本特徵,而文明所包含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核心參照,還是教育基礎、科技進步及人性制度等,這些需要時間、經歷和持續投入的內容來承載,來不得任何虛擬、省略甚至捷徑,如此這些,恰是國人特別是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家長們深度反思的內容。“適其道便可致遠,得其法寡於憂患”,反之則不然。

教育必須遵循人的生理習性,尤其是青少兒成長髮育階段,教育內容、實施形式、生理特質等均屬時間、年齡匹配條件,既不能超前教育,影響身體發育甚至是以傷害為代價,也不可滯後教育錯失最佳時機。教育幾乎是貫穿人的一生過程,有句再熟悉不過的口號“活到老學到老”,我之所以稱之為“口號”,實際上也就是喊過就算落實了,活到老的很多,學到老的實在是太少了。甚至有些人從孩子時期就開始拒絕學習了,把畢生精力專注到“活到老”這一條道路上,儘管活到老是再硬不過的道理了,但集各項指標於一體進行綜合考量,生存質量難以達標。


教育需要遵循人的 生理、心理、及社會需求

家庭氛圍最重要


所說的質量絕不僅僅指接受教育的程度大小,這畢竟是其中的一項,一項很可能會影響到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指標。有句話叫“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輸不輸暫且不說,“起跑線”在哪?在應試教育的分數上?還是在補課老師的水平上?從本性來講,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把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壓在學習上,但現實的教育已經做到了極致,非但是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就連睡覺和吃飯的時間也被前削後斬的去掉了一大節。試想一下,這些都是誰幹的?可能會有很多人把責任推給老師,推給學校,推給社會和教育體制,當然有他們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問題的關鍵還是出自家長本身。


教育需要遵循人的 生理、心理、及社會需求

補課效果看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