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点评(一)——我帮爷爷做酸奶

作文点评(一)——我帮爷爷做酸奶

这是一篇一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题目是《我帮爷爷做酸奶》。

这类投稿类文章题目和内容自由发挥,并无限制。但从题目和年龄来看这是一篇记叙文。

《我和爷爷做酸奶》作文题目直接交代了人物和事件,直接限定了文章内容,也就是说全篇必须围绕我和爷爷祖孙二人如何做酸奶来展开描写。

这篇文章这个孩子分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描写和爷爷做酸奶,第二段写这次劳动获得报酬的喜悦。

从题目看,并无不妥。但还是建议我们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写作时,注意引导他们把记叙文分为三段,第一段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中间一段描写事件,第三段写心情拓展。

告诉孩子们首段和尾端内容不一定要求太多,而中间一段需要详尽描写,这样有助于避免头重脚轻和虎头蛇尾。

这个孩子显然是受过教师指导或知晓写作技巧,他知道在作文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非典型事件不一定非要表述确切时间,比如这篇作文可以这样写“上周X”,这里最好把7月13日直接替换,时间的交代尽量避免过于确切,因为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本来就是随机的,并不会限定开始和结束时间。

第一段,就可以写成:上周X,早上,或吃过早饭后,我和爷爷在我家厨房里做酸奶。平时都是奶奶帮助爷爷做酸奶,把原文“总是”用“都是”替换,因为“总”,是经常的意思;而“都”是完全,全。平时里都是奶奶和爷爷一起做酸奶,因为文中有交代奶奶生病了,我临时替奶奶,帮助爷爷一起做酸奶,所以这个地方需要和孩子讲明,用“都”,而不应该用“总”。

“平时都是由奶奶帮助爷爷做酸奶,上个月奶奶生病住院了,所以这次由我帮助爷爷”,删掉原句中“做酸奶”这一事件,因为前句有交代。

这样一来第一段就结束了。第二段开始描写做酸奶的整个过程。

第二段,如果把第一段分离出来后,很容易就发现第二段只剩下“我右手握着……爷爷爷也盖完了盖子。”很明显能够看到过程描写过于简单,应该再拓展一下制作过程。原文因为学生把时间地点和事件写在一起,就忽视掉了过程。

第三自然段,可以不做修改。

通过本例文,我们应该发现引导低年级学生记叙文分为三个自然段,是极其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