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八味】當前,選購銀行理財要看這些關鍵點!

經濟導報記者 韓祖亦

自《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於2018年底發佈以來,已有數十家銀行宣佈設立或已經設立理財子公司,其中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已實現盈利。

根據已披露的2019年年報,工銀理財全年實現淨利潤3.30億元,高居榜首;交銀理財、建信理財、光大理財則緊隨其後,分別實現淨利潤0.89億元、0.60億元和370萬元。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趨勢也為金融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理財產品,而打破剛兌、符合資管新規的新產品正加速面世。

那麼,在如今的全球經濟形勢下,選購銀行理財產品時,你需要注意哪些關鍵點呢?

“受疫情影響,海外央行進入新一輪貨幣寬鬆週期,伴隨市場流動性日益充裕,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出現連降。餘額寶日前7日年化收益率已降至1.978%,這也是自2013年成立以來首次跌破2%。而各銀行理財,雖然在資產新規下非保本和淨值型產品比例逐漸上升,但其固定期限理財收益一直比較穩定,近期在4%上下。因此,把錢交給更專業、更穩健的機構打理,或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某國有銀行濟南分行營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其看來,根據近期市場變化,投資者應儘量減少權益類資產的比例,而選擇專業穩健機構的固定收益類資產。“按比例適當配置一些長期資產,如銀行大額存單,長期保險等產品,鎖定今後一段時間的收益率,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銀行理財產品中,保本型理財產品已經越來越少,非保本型產品已經成為理財產品的主流,淨值型產品佔比提升。

“當前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相對比較安全,發生虧損的概率非常小。但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還是一定要看清楚產品的類型,以避免可能發生的損失。”上述負責人提醒,銀行理財產品會將風險按照五個級別劃分,分別是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風險由小到大。“投資者一定要根據自身承受能力來挑選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