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鄭強提議中國學生英語比例過高的意見

我支持鄭強的意見。原因如下:

首先,從語言的根源上來講,語言是用來交流和傳遞信息的。在某個地域裡,語言佔比體現的是使用這個語言的人群社會主流的整體能力。歷史上,語言是跟隨軍事佔領同步的,是跟隨文化擴張同步的。西班牙人口不多,但是西班牙的艦隊去了世界很多地方,把西班牙語帶去了。法語和英語也是如此。非洲原來大部分是法國殖民地,所以非洲至今很多國家官方語言是法語。英國原來在全世界推行英語,包括對北美的殖民統治,結果英語現在成了世界影響很大的語言,甚至計算機語言與英語都有諸多關聯。所以一個語言有多大的應用範圍,跟這個語言背後的政治、軍事、科技、文化乃至人口數量和該語言人群在社會中的階層分佈都有根源性的關係。比如:如果美國精英階層都是華人,美國的官方語言就肯定以漢語為主,英語排次要位置了。新加坡華人很多,但官方語言英語占主導地位,是因為華人在新加坡的統治階層佔比太少。

其次,我們過分關注英語,是因為我們很多科技和文化受英語國家影響太大,結果導致會英語成了一種可以炫耀的資本了。客觀上放大了英語的重要性,非理性地提高了英語的社會地位。我們現在的全方位改革開放,不是單純對英語地區開放。開放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引進和吸收科技成果。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推捧英語,甚至在教育體制裡,強制推捧英語。比如高考,如果我致力於研究國學的,你讓我學英語幹什麼用?如果我學音樂的,我覺得學德語更好些,因為奧地利官方語言是德語。我如果是做生意的,我覺得我去哪個國家做生意我就學哪種語言,法語、希伯來語、俄語、日語、意大利語、韓語等等,憑什麼就非得學英語呢?我找一個法國對象,我們每天用英語聊天,這不詭異嗎?萬一我只找到一個會英語的意大利人給我當翻譯,我對象只找到一個會英語的西班牙人當翻譯,我覺得最後可能是我跟西班牙人結婚,她跟意大利人跑了。而我們每天聊天的時候都是在打麻將。

第三,學習一種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這種語言去思考和表達。強迫我從小就學英語,這就是說從小我就被迫用英語國家的思維去想事情,去表達我的意見。我們是在全國範圍的成體系的培養華僑嗎?語言不僅僅是工具,學習語言的過程往往就是感受那個語言背後的文化。如果極端一點說,就是文化殖民。我們如此過度的強調英語,而不是看實際使用,是不是犯了很大的錯誤呢?我很少見到國學的補課班,遍地是英語補課班。就拿計算機語言來說,我至今沒看到有人用漢語寫代碼的,也沒看見用漢語編程的。如果我們的設備都是漢語編碼的,外國間諜想解碼估計得先考個中文博士吧?直接玩死美國網絡部隊。而且我們就應當搞漢語的代碼,因為漢語表達的意思更精準,組合更豐富,更方便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