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雲2500億美元收購Salesforce是真,是假?


谷歌雲2500億美元收購Salesforce是真,是假?

如果小了想要變大,如果慢了想要變快,花錢是一個路徑。這兩年關於谷歌雲要花錢買公司的消息,一直就沒有消停過。去年9月Trefis建議谷歌可以花 90 億美元收購 Nutanix公司,今年年初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公司(RBC Capital Markets)又稱谷歌可能會收購Salesforce,預計收購價將高達2500億美元。為什麼谷歌頻繁被傳要花大價錢買公司?從分析師們給出了標的公司透露出那些雲計算趨勢?關於這些收購究竟是“鏡中月”“水中花”,還是也比較“靠譜”,有跡可尋?

為什麼谷歌頻繁成為“傳言”對象?

都說“蒼蠅不定無縫的蛋”、“無風不起浪”,谷歌雲之所以頻頻被收購的傳言“騷擾”,事出有因。

目前,谷歌雲在全球雲計算市場排行老三。 Gartner不久前給出的數據顯示,在全球共有云市場AWS佔47.8%的市場份額,微軟佔15.5%,谷歌佔4%。自從去年穀歌邀請Thomas Kurian擔任谷歌雲CEO,而Thomas Kurian又對員工放出話,“在5年內至少要做成全球排名第二的雲計算公司”,其“野心”霸氣洩露之後,很自然谷歌雲將要大舉收購的消息就“此起彼伏”了。因為按照目前的公有云市場格局,谷歌雲要想超越微軟,光靠自己“埋頭苦幹”、招兵買馬,很難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雲計算公司,收購是一個可實現的路徑。

標的公司透露什麼趨勢?

Salesforce身上有兩個標籤:“美國SaaS(軟件即服務)之父”以及“最受歡迎的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供應商”。大家都知道今天在IaaS層面各個公有云廠商之間的差異化並不大,大家提供的都是差不多的東西,而最能影響客戶的東西是應用,是SaaS。如果谷歌雲能夠把Salesforce這個增長利器套在自己的IaaS上,無疑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如虎添翼”的。當然即便是買下了Salesforce也不一定就能夠幹掉在其前面的微軟,因為微軟也是IaaS、PaaS、SaaS都有,而且還有混合雲,這也是為什麼微軟最近在美國國防部的大單中戰勝了亞馬遜AWS的關鍵原因。

當Salesforce有可能被收購的消息發出來,網友紛紛留言“證明B端有巨大的價值”,的確如此,雲計算已經從互聯網市場向企業市場延伸,在這個企業級市場的競爭中,互聯網雲公司缺乏企業級的客戶經驗與積累,必須要藉助更多的B端企業的能力才能夠向企業級市場發起衝鋒,這也是為什麼B端企業紛紛被收購的原因,包括最近騰訊雲花14億元向東華軟件注資,也是同樣的原因。

Nutanix則是一家提供統一雲平臺也就是企業雲操作系統的公司,這個雲操作系統能夠讓企業從核心雲到分佈式雲都實現“統一”和“簡化”的管理。其關鍵詞也是多雲、混合雲。事實上,混合雲正在成為“雲計算”第二篇章中的關鍵詞,這也是為什麼IBM要花費340億美元的鉅款來收購紅帽(Red Hat)的原因,紅帽協助IBM打通了私有云與公有云之間的的隔閡,實現了真正的混合多雲,為IBM打開了一個寬闊的雲世界。

從目前分析師們給出的標的公司來看,“SaaS”和“混合雲”會是谷歌雲收購的關鍵詞,而要滿足這樣的關鍵詞,當然不僅僅是Salesforce、Nutanix。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Dan Ives給出的潛在收購目標還有,基於雲的財務和人力資源公司Workday、網絡安全提供商Palo Alto Networks、雲軟件公司ServiceNow以及數據分析公司Splunk。當然還可能有其他“黑馬”半路殺出。總而樣子,標的公司應該符合這兩個趨勢原則:混合雲與SaaS,而且要能夠給谷歌雲帶來真正的“溢出”效應。

或真、或假,是不是靠譜?

關於收購是不是靠譜?只要沒有簽字畫押,沒有官宣,都只會是猜測。而這些事情會不會在2020年發生,其實取決於Thomas Kurian的決心有多大。

當然2500億美元,畢竟是天價,要拿出這麼多錢穀歌就得大規模融資,而融資金融機構就會有獲利,這或許也是各路金融機構、分析機構紛紛給出谷歌要大價格收購的忽悠原因之一。

花如此多的錢來進行收購Salesforce,很有“蛇吞象”的意味,它到底是不是合適之舉,現在也不好下結論,如果谷歌雲真的有那麼大的決心,真的要在雲計算市場戰出高下,這個事情有就可能。就像IBM花340億美元收購紅帽一樣,也創下了IBM公司百年曆史上的收購紀錄,因為雲真的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又牽扯出了關於谷歌雲的另外一個事情,就是將谷歌雲有可能從母公司分拆出來,一方面分拆可以更為靈活的運行,成為一家獨立的雲公司,另外分拆能夠消減谷歌有可能面臨的壟斷訴訟,這是關於谷歌的又一個傳言。谷歌雲會從谷歌分拆出來嗎?這也是2020年的重要猜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