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功:懟女皇的大唐法官,憑的是勇氣和過硬的專業知識

文 海力布

明君手下的能臣都是成對出現的,唐朝前有房謀杜斷,後有姚崇宋景。武則天時期有誰呢?最有名望的當屬狄仁傑狄閣老,還有婁師德,徐有功等。

徐有功不是傳奇人物,他出身勳貴,“明經科”出仕,算是拿到一手好牌,可從八品官到六品官,他可是足足熬了三十年。


徐有功:懟女皇的大唐法官,憑的是勇氣和過硬的專業知識


為什麼要獨獨講他呢?

因為他是老實人,一步步靠實力升遷。

因為他有勇有謀,敢於鬥酷吏,懟女皇。

因為他專業過硬,憑著法律知識,把女皇懟的心服口服。

徐無杖是怎麼來的?

徐有功(640——702),出身書香門第,以“明經科”入仕。最初徐有功擔任蒲州司法參軍(主管司法審判輔助官員),後來擔任東莞縣令。武則天時期被調到朝廷任司刑丞,在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三個部門擔任過要職。

徐有功出身很不錯,爺爺就是有名的才子,屬於開國那一撥的,有爵位在身。也就是說徐有功本身有爵位,又是正經的科舉出身,這樣的官員如果朝中有人升遷會很快。可徐有功做了三十年的地方官。這三十年裡,他的政績有口皆碑,好官有的那些特性他全都有,什麼勤政愛民,清廉正直……

每次考核都名列前茅,就這樣一級級往上升,雖然慢,可一直在前進的道路上。

他有個綽號叫“許無杖”,因為他反對杖責。這在整個封建時期都是罕見的,古代官員審案,刑訊逼供是常有的事,本來就屬於合理合法的。可在徐有功看來,刑訊逼供難免屈打成招,因此,他堅決反對。他為官多年,從來沒有杖責過一個犯人。

別忘了,當時周興、來俊臣等酷吏也在興風作浪,要是有人落到他們手裡,何止是杖責,十八般酷刑都在等著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再看徐有功,他審案堅持不用刑,就非常難得了。

嶄露頭角

到了武則天稱帝前一年689年,他調到朝廷任司刑(大理)承,成為一名京官。現在他要和酷吏正面作戰了。武周王朝的司法體系來自唐朝,非常完備。大小案件都要移交有司處理,可酷吏橫行時期,法律條文和司法原則成了一紙空文。一些官員做事都是揣摩上級領導的意思。

當時有一位宰相蘇味道說過:如果別人問你問題,向你諮詢意見,下級來請示,你絕對不能正面回答,以免給人留下把柄。回答要模模糊糊的,行就是不行,不行就是行。可就是不可,不可就是可,還留下一個成語“模稜兩可”。

面對這樣的局面,徐有功怎麼辦?

作為正統途徑升上來律法界人才,面對處處耀武揚威的酷吏,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酷吏為了在武則天面前立功,往往把小事說成大事,一句不當言論就被他們說成謀反,弄的人人自危。而他們費盡心思編造的罪名,往往被徐有功一一駁斥,這可惹惱了這幫人。於是一位姓薛的酷吏指控徐有功“黨援惡逆”,意思是他和那些謀反之人是一夥的,專門負責幫助他們開脫。如果這一罪名落實,別管他嘴巴多能說,腦袋是肯定要搬家的。

徐有功的下屬得到消息哭著來告訴他,他卻一點都不懼怕,泰然自若地說:“難道只有我一個人會死,天底下其他人都長命百歲嗎?”下獄後他還是該吃就吃,該睡就睡,消息傳到武則天耳朵裡,她非常感慨。她任用酷吏是為了維護統治,可對於徐有功這樣的耿介之士是非常敬重的,最後她赦免了徐有功。

徐有功:懟女皇的大唐法官,憑的是勇氣和過硬的專業知識


懟女皇,正面槓

武則天時期,“徐敬業謀反”一案,牽連甚廣。有一個叫韓紀孝的人牽涉其中,因為他接受了反賊的官職,還沒來得及追究他的罪責,他本人人已經死了。謀反罪名坐實是要抄家滅族的,眼看他家人就要遭受滅頂之災,徐有功出來說話:按律謀反當斬首,可人已經死了,主犯都不再處罰,再處罰株連的人,有些說不過去。這套程序正義有點繞,好在上級接納了他的建議,死者的親屬免遭株連。

後來還發生了一起“顏餘慶參與琅琊王李衝謀反案”。酷吏來俊臣指控顏餘慶參與了琅琊王李衝謀反,其罪當誅,武則天已經批准了死刑。徐有功複核時發現,顏餘慶只是案件中打醬油的,頂多算是個“支黨”,就是說細枝末節上的人。當年李衝案爆發,主要涉案人員已經正法。結案時皇上親口宣佈

“魁首已經付誅,其支黨事未發者,特赦”。


既然皇上已經特赦,又被來俊臣揪出來邀功,這會影響皇上的聖明。徐有功上奏,還請皇上將顏餘慶按支黨處理,判處流放。

武則天聽了大怒,呵斥徐有功。滿朝大臣們嚇得冷汗直冒,雙股戰戰。徐有功依舊面不改色,對皇帝的責問,一條一條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和周密的邏輯分析,對答如流。武則天的氣消了大半,見他毫不鬆口,只好讓他回去再仔細考慮,然後再彙報。幾天後,徐有功還是按先前自己的意見上報,武則天批覆同意。顏家上百口人才逃過一劫。

每每徐有功和反駁皇帝意見,都是用專業來說話的。他從來不是一位死命勸諫,一味煽情的人。而是有理有據,引經據典,講道理同時也不忘誇獎武則天幾句,

比如徐有功說:“失出,臣下之小過;好生,聖人之大德。願陛下弘大德,則天下幸甚。”

意思是說,如果我失察錯放了人,是臣的小過錯。但是愛中生命,卻是君主的大德啊,希望陛下能弘揚大德,則是天下百姓的福氣。

徐有功不僅正直的可愛,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絕對不濫用手中的權力。

曾經皇甫文備和他一同辦案,不知道是他哪裡得罪了皇甫大人,對方竟然誣陷他縱容逆黨,導致他差點丟官受罰。後來皇甫文備又被人誣陷下獄,徐有功明察案件,救了他。皇甫文備非常慚愧,而徐有功說:國家法律是國家法律,私人恩怨是私人恩怨,怎麼能因為我倆有恩怨,就濫用手中的權力損害法律。

到武則天統治中後期,政權已經穩固,酷吏失去了作用,還不斷生事,武則天便著手收拾了那些酷吏。徐有功算是熬出了頭,身邊的同僚越來越多。


徐有功:懟女皇的大唐法官,憑的是勇氣和過硬的專業知識


生榮死哀

徐有功一生三次被罷官,又被起復,最後做到司僕少卿,死後被武則天追授為司刑卿。到唐中宗李顯時又被加封為越州都督,專門發文予以表彰。

給逝去的人加榮耀,是為了引導後來的人,給後來人樹立榜樣,朝廷希望有更多盡忠職守的官員為國效力。當時人們評論他:

今有徐有功斷獄,天下無冤枉的人也。

《舊唐書》中評價他“節操貞勁,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實一代之賢良”

《新唐史》評價他:雖千載未見其比。意思是說,千年都難遇上超過他的人。

大唐盛世不是哪一個皇帝的,而是賢明的君主和正直有才幹的大臣共同造就的。

唯一有遺憾的是,他的事蹟在民間很少提到,無論是小說還是戲曲,都難覓其蹤跡。

古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徐有功救下的人何止上萬。從這方面來說,他是當時百姓的大恩人。可徐有功不是傳奇人物,只是一個兢兢業業老老實實幹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官員。

《曹劌論戰》中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意思是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便不能一一詳細明察,但我一定會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判決。曹劌回答:“這才是盡忠本職工作。”

對黎明百姓來說,天高皇帝遠,朝堂離他們生活很遠,誰當皇帝誰當宰相他們不一定關心。可一旦牽扯到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中,一個清明的官員就是朝廷的化身,代表著正義和天道。只要他們還有良知,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國家就有希望。而這樣的大臣能一路升遷,就說明朝廷有希望。

像徐有功一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時間會人們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