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年間的“燒畲”習俗,專家哀嘆,這是在破壞環境

憶昔開元盛世間,小扈猶藏萬家室。杜甫的一句詩,道盡了開元盛世的農業盛況。但是,開元年間的一個農業做法,讓現在很多人都不認同,專家更是說他嚴重地破壞了生態平衡。這個做法是什麼呢?燒畲。

開元年間的“燒畲”習俗,專家哀嘆,這是在破壞環境

所謂的燒畲,也稱“火田”、“火耕田”,即用畲刀將砍倒草木,然後放火焚燒,等到下雨之時再播下種子。這種現象在唐詩裡面多有反映“燒畲燒映遠山爭,伐樹暝傳深谷聲”,“自言楚越俗,燒畲為旱田”“水種新秧糧,山田正燒畲”等。

開元年間的“燒畲”習俗,專家哀嘆,這是在破壞環境

燒畲雖然可以一時地增加糧食產量,但是三年以後,那裡就不能再度耕種了,只能重新換一塊地方再度燒畲。這種毀林種田的方式粗放,農作物完全依靠自然生長,可想而知其後果是嚴重的環境破壞,生態平衡也遭到了破壞。而且,大家都知道,被破壞的荒山極易產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開元年間的“燒畲”習俗,專家哀嘆,這是在破壞環境

整個唐代卻一直在採用這樣的方法,並且因為荒山野嶺之中,很多燒山人聚焦在一塊兒,就產生了新的州縣,依據史書記載,福州的古田縣、萬溪縣都是在這個時期因為燒山而形成的州縣。這大約就是燒畲起到的一個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