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翻車,誰為受害者買單?

2019年11月15日,孫楊因藥檢事件在瑞士進行聽證會。聽證會之前孫楊信心十足,但在聽證會進行中,現場的同聲翻譯多次曲解孫楊的話語,傳達出錯誤的信息。甚至200次血檢,她竟然翻譯成“200ml血”。這種詞不達意,錯翻漏翻對孫楊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最終,準備十足的孫楊輸掉了聽證,被禁賽八年,基本告別了職業生涯。

翻譯翻車,誰為受害者買單?

隨著體育運動的國際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進來,一場比賽往往會出現多個國家隊運動員。彼此之間語言發音不同、說話習慣不同、表達方式不同,如何能順暢準確的交流溝通成為了一個每個運動員都需要面對的問題。這個時候除非自己掌握熟練的外語技能,否則只能依靠翻譯來做傳達的橋樑。翻譯的水平,直接決定了彼此間的表情達意,稍有疏忽,便有可能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翻譯翻車,誰為受害者買單?

一直以來,由於翻譯失誤或專業度不高,給運動員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

2008年廣州女足四國賽賽前發佈會上,因為翻譯的一個小失誤,險些引起中美兩隊的衝突。

2013年8月22日的《紐約時報》雜誌上,拉爾默的特稿文章《李娜,中國網球的叛逆者》引起了轟動。文章引用李娜自傳《獨自上場》中的內容,卻將“有激素的藥”翻譯為容易產生爭議的“類固醇類藥物”。引發了所謂的“禁藥風波”,給李娜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最後《紐約時報》公開道歉。

2017年7月23日國際冠軍盃南京站的比賽即將打響之前的賽前新聞發佈會上,賽事組織方提供的意大利語譯員在對斯帕萊蒂回答記者提問時翻譯出現重大失誤,特別是關於佩裡西奇的轉會問題上,竟然與斯帕萊蒂的回應作出了南轅北轍的翻譯說法,這也使得賽事組織方在第一時間在社交媒體發佈了致歉申明。

翻譯翻車,誰為受害者買單?

去年初,一個裡皮專訪的新聞刷爆足球圈,據報道,裡皮怒斥三名後衛所犯下的錯誤堪稱離譜:“那三個失誤確實太致命了,至今很難解釋清楚為什麼會這樣,(他們)一點個人責任榮譽感都談不上。”

然而事後經調查,裡皮根本沒有說過這樣的話,而是一次翻譯錯誤的烏龍。裡皮的真實意思是:儘管發生了低級失誤,但國家隊是個集體,不想談論球員的個人責任。無論如何,都與“他們一點個人責任感和榮譽感都談不上”的翻譯南轅北轍。

翻譯翻車,誰為受害者買單?

2019世乒賽上馬龍晉級四強,賽後採訪時隨行翻譯將記者的話翻譯成:你認為你的雙打搭檔怎麼樣?但是馬龍卻反駁道:他(記者)說的是瓦爾德內爾吧?翻譯在向那位記者求證之後確定馬龍聽得沒錯。專業的翻譯被不專業的馬龍直接打臉!

翻譯翻車,誰為受害者買單?

作為不同語言間溝通的橋樑,翻譯的作用毋庸置疑。只有準確地表達,精準地轉述,才能讓雙方真正領會對方的意思。運動員在選擇翻譯的時候,一定要充分了解其水平。否則,一旦出了事情,翻譯頂多丟掉飯碗,而對運動員來說,可能就因為這小小的一環影響聲譽甚至毀掉整個運動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