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50岁生日:睡醒最怕自己变15岁,心理分析“感受≠现实”?

高晓松老师今天50岁生日,也就是今天发布了一篇文章《半生倏忽而过》。网友直言看了还是挺有感触的![晓松老师文章在本文末尾哦]晓松老师在晓松说曾经说过,“我特别特别高兴我到了五十岁”,还说过,“小时候是恐惧老的,等你老了以后特别恐惧回去,我最怕的一件事就是我的另一个噩梦,我醒来之后我才15岁……我的一生要怎么度过呢?这是一个多么痛苦的问题。”本文让我们从心理学角度讨论:
到底为什么老了,会怕自己变小?感受≠现实这是真的吗?[绝对干货,强烈安利]

高晓松50岁生日:睡醒最怕自己变15岁,心理分析“感受≠现实”?
  • 到底为什么老了,会怕自己变小?

假设你还有记忆,如果你没有记忆,那么,只能说明你消失了,更不要说,你还能感到痛苦了!晓松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因为自己变小了,你就要思考自己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由于未来的一切都是无知的,你可能穷困潦倒,你可以顺顺利利地成为“傻子”。所以,晓松老师是恐惧未知!

要知道,我们所有人接下来的每一秒,都是绝对的未知,晓松老师所言一下子15岁了,可能未知程度相对更大,那么,你看待自己10年或者20年之后,是不是未知程度也很大,但是你会为这种未知感到恐惧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确实恐惧未知,他们到底在恐惧未知什么?

毋庸置疑,不确定性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不确定性正是世界的迷人之处!试想你每天都能预测今天发生的一切,你的生活就没有挑战性,而且你的生活尽在你的掌握之中,想象一下剧透的人生吧,美景你都见过,音乐你都听过,生活的多姿多彩便荡然无存,你还能感受到一丝一毫的乐趣吗?

高晓松50岁生日:睡醒最怕自己变15岁,心理分析“感受≠现实”?
  • 感受≠现实这是真的吗?

一部分人坚持认为,自己的感受就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当他们感到难过,他们就知道,自己经历了麻烦,当他们感到快乐,他们就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好事。假设一个中学生考试作弊成功特别开心,假设另一个中学生考试全校第一却因没满分而难过,请你认真思考一下,你还敢说,感受可以反映现实事件吗?所以说,事实就是:感受≠现实!

高晓松50岁生日:睡醒最怕自己变15岁,心理分析“感受≠现实”?
  • 那么,感受到底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你可以会问,既然感受不能反映现实,那么,我为什么有时候会感到快乐,有什么时候会感到悲伤呢?这是因为现实发生的事物,都需要被你理解并赋予意义,才能产生情绪!所以说,你的情绪来源于想法,说明:思维决定情绪!感受并不是一种我们很难触摸到的奥秘,因为你只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你的情绪就会改变,就是这么简单!

总结:当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15岁了,你完全没有必要害怕,你获得了这么多时间,相对于我们所有人,你是最幸运的!你之所以害怕未来,害怕经历一些困难,是因为你把现实生活等同感受!如果你能理性思考,不带任何认知扭曲,比如不要以偏概全,你就可以改善自己的情绪,快乐就是快乐,悲伤就是悲伤,情绪一丝一毫的美好,都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请问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情绪?评论区见!]

《半生倏忽而过》(高晓松)

高晓松50岁生日:睡醒最怕自己变15岁,心理分析“感受≠现实”?

更多干货内容敬请关注简单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