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說話,為什麼說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禮”?

週一例會,亞男在會議室又和其他人吵起來了,究其原因,是因為她對公司後續的項目策劃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而其他部門同事覺得並不可行。

於是,亞男結合自己從業10年的經驗,給大家講解策劃案中的漏洞,講解過程中言辭犀利,而且一點都不顧及與會者的感受。

最終,會議不歡而散,亞男沒有說服大家,反而同事們還勸說亞男說話有點過分,領導臉上都掛不住了。

亞男很是困惑,為什麼自己講的句句在理,卻沒有人認可。

亞男這種女孩在職場中有很多,職場經驗豐富,行業認識深刻,對待工作也是盡心盡力,然後卻遲遲無法得到領導的認可。

為什麼呢?實際上是因為說話的方式不得體,也就是所謂的“沒禮貌”。

《沉思錄》中寫道:語言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公眾事務。

既然是公眾事務,就要講究風度、得體、恰到好處,而不是令人迷惑、恐懼、缺乏共鳴。所以說,類似亞男的困惑也就不足為怪了,她主張的是“以理服人”,而缺乏了對“禮”的把控。

職場說話,為什麼說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禮”?

今天,我們就來從3個層次分析一下如何才能做到言之有“禮”。

一、職場禮儀中“說話”的重要性

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禮”文化一直是源遠流長的,而“禮”的根本實際上就是講規矩。

同樣,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職場禮儀,也是從實踐中不斷積累形成的規矩。

根據現代職場理論體系的要求,職場中的人至少應在著裝、言談、外貌、行動、態度等方面做到:

  • 衣著乾淨利索,給人以舒適感;
  • 談吐大方,禮貌交談;
  • 外表整潔,不追求濃妝豔抹,不可以追求奇裝異服;
  • 行動規矩,做事分寸得當、不冒失;
  • 態度端正,有良好的價值觀;

不同的公司,在職場禮儀方面對員工的衣著、妝容、風格等要求多多少少會有差異性,但有一點是不管什麼行業都會嚴格要求的,那就是“談吐大方,禮貌交談”。

會不會說話,該怎麼說話,說出來的話會不會傷害別人,這都是門道,是職場中最關鍵的能力,也是企業對員工考察的一個重要方面。

職場說話,為什麼說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禮”?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言之有“禮”的重要意義。

二、為什麼既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禮

有的人會說,既然言之有禮這麼重要,乾脆我們都學說話吧,油嘴滑舌、滿嘴跑火車,把領導和同事都哄好,完全沒必要學技術、講道理了。

這種說法,明顯的就帶有了偏激的情緒。正所謂,“理”是職場生存的根基,而“禮”是職場成長的助推劑。

我們在職場中工作的根基就是“理”,也就是技術、能力、水平,就好比我們上大學學的專業一樣,沒有專業知識這塊敲門磚,連敲開職場大門的資格都沒有,更何談其他。

而“禮”作為錦上添花之物,它更多的是起到助推劑的作用,講話有道理兼具有禮貌,才是一個優秀職場人的雙重保障。反之,只有口才、只會客套話而說話內容空洞,說話就會沒有主題,浮於表面。

“理”和“禮”是相輔相成的,但先有“理”再有“禮”才能更好的被別人信服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只想做一個兵,能夠好好幹活,有真才實學,有“理”就夠了。如果想當領導或者有更廣闊的發展,必須要有“禮”相伴,所以“言之有禮”就顯得更為重要。

職場說話,為什麼說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禮”?

三、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言之有禮

1、正確規範的稱呼身邊的人,正視彼此的關係

不管在職場還是正常的生活交流中,正確的稱呼身邊的人是一項最基本的要求。很多剛入職的職場小白,在稱呼這一方面顯得很是欠缺,常常給人一種不禮貌的感覺,有時會很吃虧。

正確的稱呼,對方能夠感受到你的真誠和尊重,同樣也能體現自己的穩重與專業。

比如,平時以“某哥”、“某姐”稱呼的領導,在正式場合,就要稱呼“姓氏+職務”;

比如,同事比你小,但是入職卻早的話,如果不熟,可以稱之“師兄”、“學長”或者稱呼“某工”,直呼其名是大忌。

只有正式彼此的關係,才能得到別人同樣的尊重和對待,不要因為一個小小的稱呼而被辦公室的人嫌棄,那樣是最得不償失的。

2、建立良好的交流溝通環境,培養語境語感

說話是講究環境的,試想一下,你在一個非常嘈雜的環境中和客戶談合同簽訂,這擺明就是不想合作愉快。

所以,做好言之有禮的第二條就是建立良好的交流溝通環境,也就是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一個人的語言能力是可以通過語境訓練出來的,沒有人是天生的說話高手,所以,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儘量的培養自己的語感。

語感培養起來以後,你會很自然的根據當時的情景說出自然、貼切的話語,也能夠使對方感受到你的專業性,否則兩個人面面相覷,想想就很尷尬。

職場說話,為什麼說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禮”?

3、談吐得當,培養自己的溝通水準

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言”。

一個人的說話方式和態度,往往能夠反映出他的職業素養和性格特點,所以我們的談吐一定要讓別人感受到我們的熱情和誠懇才能真正的打動人、說服人。

所以,在職場中,特別是正式場合,必須要培養自己的言談和溝通能力,那麼該如何做呢?可以參考以下4點:

  • 說話時,吐字清晰,不要含含糊糊,使人產生不好的聽感;
  • 聲音大小適宜,也可以抑揚頓挫,但是切記聲音過小或過大的講話;
  • 用詞得體,不要大白話、土話、糙話隨口就說;
  • 用語言表現情感態度,有感情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禮貌微笑,不要顯示自己的抱怨和不滿

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自己的感受,更要照顧別人的體驗。有的時候,我們在工作中難免會摻雜上生活或者私人的情感,這個時候如果需要講話,切記不要把情緒帶到和對方的交談中。

工作就是工作,如果總是帶著情緒和別人交流,別人不僅不喜歡和你交流,反而覺得你很沒禮貌。

所以,學會微笑面對,微笑著面對每一個和我們交談的人,彼此之間都會有非常好的交流體驗。

職場說話,為什麼說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禮”?

5、向你的傾聽者表示感謝

說聲“謝謝”也是一種禮貌,一方面是表達我們對於對方傾聽的感謝,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表示友好的禮貌用語。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別人的肯定,比如開會的時候滔滔不絕,如果最終沒有人響應,自己都會覺得很尷尬。

而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彼此之間給予感謝或鼓勵,時間久了,這就成為了一種能量傳遞下去,彼此之間潛移默化中就形成了一種互相認可。

所以說,向你的傾聽者表示感謝,也是一種傳遞信心的方式。

職場說話,為什麼說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禮”?

四、總結

本文通過幾個方面,簡單介紹了說話的“禮”該如何體現、如何把握。

其實言之有“禮”是一門學問,需要職場中的我們不斷學習、不斷鍛鍊才能掌握。

言之有“禮”用得好,別人會很自然的親近你、靠近你,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反之,說話失禮,別人會排斥你、疏遠你,縱然能力再強也是孤獨無靠。

所以說,要想在職場中走得更好、走得更遠,一定要記得言之有“禮”。


我是林白八點半,歡迎關注我的職場個人賬號,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