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鄉儂物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

提出“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京山縣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謀劃鄉村振興戰略落地,

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再加措施、再鼓幹勁,

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向縱深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和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成為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必然要求。

荊楚大地正掀起鄉村振興的熱潮,努力讓“記得住鄉愁”成為現實。京山縣作為湖北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展現了縣域新作為。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2017年,京山縣採取“1+N”模式新建美麗宜居鄉村65個,湧現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曹武鎮源泉村的產業帶動模式,孫橋鎮青樹嶺村的民宿文化模式,羅店鎮馬嶺村的能人回鄉引領等模式。

2018年伊始,京山縣委、縣政府就組織召開了新時代湖北講習所“京山課堂”暨縣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邀請到了國內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湖北省村鎮建設協會理事長王偉華為全縣三級幹部解讀《生態文明戰略與鄉村振興》、《新鄉村崛起——四位一體美麗鄉村建設的湖北創新實踐》,並請他們到京山馬嶺村、青樹嶺村實地調研,為推進京山鄉村振興出良謀、獻實策。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1 能人回鄉:京山“馬嶺模式”獲聚焦

京山縣羅店鎮馬嶺村的張立、馬志強等9名鄉賢是“能人回鄉”的典範,“九馬回槽”的故事,京山眾人皆知。

走進馬嶺村,映入眼簾的有氣勢恢宏的別墅群、碩果累累的蔬菜大棚,還有休養所裡悠閒愜意的老人,安居樂業如現代版“桃花源”。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2月28日,“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湖北省村鎮建設協會理事長王偉華一行到馬嶺村調研。京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銀星、縣委農辦主任魏會軍、縣住建局局長楊傳超參加活動。溫鐵軍一行查看了農民別墅群、蔬菜溫室大棚、環湖綠道、千畝“四季花海”種植基地、馬嶺村老年人互相照料活動中心、馬嶺生態餐廳。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張立等9人自籌700多萬元,作為合作社原始股金,成立新型股份制農業合作社,村民將農田以每畝1萬元的標準作價入股,年底按股分紅。

能人們真金白銀的投入,率先入股村民的分紅,帶動了更多村民。出於對合作社的信任,當地村民紛紛以土地、現金形式入股合作社,為村灣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堅實的基礎。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2012年,馬嶺村二組71戶村民以土地353.47畝、資金794.2萬元,入股京山馬嘉領農業科貿有限公司。2015年,馬嶺村一、三、四、五組共127戶農戶以1340畝土地經營權,入股京山嘉佳福土地股份合作社。同時,馬嶺村將村集體擁有的水田、坡地、水面入股到合作社。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村民變股民,實現了合作共贏。2017年,嘉佳福土地股份合作社盈利91萬,127戶村民分紅67萬;馬嘉領農業科貿有限公司盈利127萬,分紅53萬,64名農民股東按股金的5%分紅,最高分5萬元。當年,馬嶺村人均純收入由5900元快速增至29000元,村集體資產近5000萬元,村級資金積累達150萬元。

張立說,為了進一步帶動更多的鄉親脫貧奔小康,馬嶺村將繼續整合資源,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實現新發展。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農業觀光旅遊,將是馬嶺村未來的支柱產業。”張立自信地說道。下一步,馬嶺村將著力打造“三園”,即以休閒體驗為主題,建設觀光小花園;以大棚蔬菜為基礎,建設設施農業示範園;以農業原料為核心,建設馬嶺特色工業園,努力使馬嶺煥發更新的生機與活力,使美麗鄉村持久美麗,切實帶動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奔小康。

隨後,在馬嶺村會議室觀看了介紹馬嶺發展歷程的紀錄片《小村莊的大時代》,溫鐵軍教授向村書記張立重點了解了馬嶺村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的情況。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溫鐵軍教授充分肯定了馬嶺村建設美麗鄉村的成就,他說,湖北提出的“三鄉工程”你們已經做到了兩點——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如何吸引市民下鄉,盤活閒置資源,推動休閒、旅遊、文化、養老等產業與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增加村集體和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來源,是你們下一步工作的關鍵。溫鐵軍教授表示將對馬嶺的美麗鄉村建設持續關注。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2 各美其美:全縣美麗鄉村錯位發展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京山縣通過“城歸工程”邀請1420名能人回鄉,為鄉村振興引入“新活水”。曹武鎮石橋村也是京山縣推動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大力實施“三鄉工程”的一個縮影。

石橋村的媳婦韋洪琴是地道的北京人,本可在大城市生活的她一心紮根於石橋,建設美麗鄉村,先後多次帶領鄉親們到先進示範點考察學習,發動村民清潔衛生,村莊面貌煥然一新,並對接知名設計公司為村莊做了總體規劃。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在縣、鎮、村三級政府的支持和鄉賢的帶領下,石橋村正在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並計劃依託“蠟”產業積極延伸產業鏈,打造日本木蠟生態種植、深加工、觀光休閒旅遊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基地,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讓不少群眾就地就近實現就業。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而孫橋鎮的青樹嶺村打的是“紅色文化牌”,該村是毛澤東雙兒女親家張文秋的故鄉。如今的張文秋故居青山黛瓦,綠水白牆,像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墨山水畫。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這樣的美景同樣也是京山縣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目前,張文秋故居已基本修繕保護完成,只需再做一些室內裝修和相關歷史文物、資料等佈置完善,就可對外開放了。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同時,青樹嶺村依託本村資源優勢,大力招商引資,打造對節白蠟藝術園、百合莊園、薰衣草基地等,採取“集體+經營主體+農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3 高度重視:全縣幹部學習鄉村振興戰略

新年新氣象、新目標、新舉措,為提升京山全縣幹部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加快推進京山縣鄉村振興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步伐,推動京山縣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3月1日,新時代湖北講習所“京山課堂”暨縣委中心組(擴大)會議在京山禮堂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湖北省村鎮建設協會理事長王偉華應邀為全縣三級幹部,共800餘人解讀鄉村振興及鄉村建設。京山縣委副書記、縣委政法委書記張少紅主持會議並講話。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在講座上,溫鐵軍教授橫向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的政治和金融形勢,縱向剖析了中國農村政策的三段演化——三農問題、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的來龍去脈,揭示了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並對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的試驗案例——城鄉互動與社會農業進行了闡述。他認為綠色生態方式應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要內涵,應加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培養力度,生態文明戰略轉型與鄉村振興作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中國21世紀重大戰略調整。

溫鐵軍教授的授課內容用豐富、典型的案例,結合當前國內外發展的現狀與京山的實際作了深入細緻的講解,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引發了廣大幹部的強烈共鳴,普遍表示收穫頗豐。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溫鐵軍教授精彩觀點採擷

生態文明最主要的內涵是多樣性,那麼多樣性會在城市產生嗎?如今的城市大都是千城一面,到處都是高大上。多樣性在哪裡?在農村,只有農業是一個沒法脫離自然的過程,工業不是,它是一個反自然的過程。中華民族的文明主要是農業文明。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鄉村振興戰略?戰略的主要要求是從過去的加快城市化到城鄉融合、城鄉統籌,過去是以城帶鄉,現在是先發展鄉村。用過去發展城市的方式去發展鄉村行不行?不行。千萬不能把管城市的那一套用在管鄉村上,而是要加強制度創新能力。只有真正瞭解鄉村,我們才能總結出管理鄉村的制度,去主動適應鄉村的發展。

21世紀發展最有潛力的領域什麼,就是鄉村振興。所以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明確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財政金融等各種優惠政策向農村傾斜,要想應對全球危機,要想應對海外越來越尖銳的挑戰,我們先得穩住自己,而我們能夠穩住的最主要的領域,就是鄉村振興,練好內功,才有條件應對外部的緊張局勢。

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講了一個農村治理的三結合,叫“自治、法制、德治”。現在強調的是以自治為基礎的,法制、德治相結合。德治靠什麼呢?靠鄉賢,鄉村的賢能要回鄉。鄉賢治理講究以德為主,所以叫自治基礎上的德治、法治結合,要“三治”結合。鄉村治理得有效,什麼是有效?鄉賢治理是相對有效的。

鄉村社會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可以洗淨在城市的鉛華,在鄉村喝的水是洗血的,吃的東西是有機生態的,可以洗胃,我們呼吸的空氣、有甜味,是洗肺的,在鄉村社會中的生活是閒散的,安逸的,把在城市高度緊張的人際關係消解了,那叫洗心。所以說,市民下鄉是“四洗”,洗胃洗肺洗血洗心,有人想過這“四洗”是創意麼,這“四洗”該賣多少錢呢?

鄉村振興是一個萬眾創新的領域,我們通過萬眾創新,通過鄉土社會的穩定,將打造中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以此來作為中國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地位。作為大國,不是像美國那樣的霸主,而是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型國家,讓大家都能追求可持續。

王偉華從文化、社會、市場的角度對當今鄉村的發展進行了深度的剖析,提出了以群眾為本、產業為要、生態為基、文化為魂的“四位一體”的鄉村建設理念,抓住了鄉村建設的根本問題,找到了“鄉賢”這一有思想、有幹勁、能團結村民,可整合資源的抓手,創造性地提出了136鄉村建設模式,為京山縣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提供了可借鑑的理念、方法和範本。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王偉華精彩觀點採擷

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政府、社會資源、鄉賢、村民和市場都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各自發揮作用。如果把美麗鄉村建設比作一場球賽,政府要當好教練,既要“有所為”,又要“有所不為”;社會資源要當好陪練,只賺該賺的錢,做好該做的事;鄉賢要當隊長,成為廣大群眾的主心骨和領頭羊;村民才是真正的運動員,要成為賽場上的主角,全心全力為勝利去拼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奉獻出一場精彩的球賽,才能去面對“市場”這個冷靜理智的裁判。否則的話,只有教練和陪練上場卻沒有球員,這樣的一場球賽能贏嗎?

清潔家園、打掃衛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不僅僅是“掃地”,同時也能“掃心”。清潔衛生具有“操作性、廣泛性、反覆性”三個特點,它“投入少、成效好、可複製、能持續”,可以喚醒群眾團結互助的集體意識迴歸,可以喚醒鄉村善良文化的迴歸,可以促進幹群關係融洽,可以幫助鄉賢建立信心!

鄉村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群眾是骨架,產業是血液,生態是體表,文化是靈魂。我們認為中國鄉建目前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源於對鄉村是“生命體”還是“物質體”的理解偏差。更多的時候,我們是用了一個非生命形態的方式和思維,去做了一個生命形態的建設。

我們對比鄉村和城市,就會發現互補性非常強,心空的城裡人渴望迴歸自然、迴歸田園、迴歸精神家園,中國傳統鄉土社會基於情禮自治的社會治理、自內而外的道德約束機制、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合理的生產方式,就是治理城市病的處方。

我們主張在新的鄉村建設背景下,要用新的工作方法、新工作機制達到新的工作目標。新工作方法就是要發動群眾、對接市場、依靠政府、依託外援;新動力機制就是要實現鄉賢推動、產業帶動、資源聯動、文化驅動。

我們要用結構性力量復興鄉村,不能單維度完成,就必須團結更多的人群、團結更多的資源進入鄉村。市民下鄉,新村民與老村民共建鄉村,這是一種鄉村建設的一種新趨勢,也是必然規律。

講座最後,張少紅書記做總結髮言,他對加快推進京山縣鄉村振興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京山展現縣域新作為

一是要在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理念上要尋求新突破。要以改革的精神和創新的思路,在推動“三鄉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上作深度的思考,充分挖掘鄉土文化、農耕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等方面的內涵,推動全縣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

二是要在發展模式上尋求新突破。要注重因地制宜,在做好“三鄉工程”農旅結合上下功夫。今年,縣委、縣政府將繼續整合涉農資金項目,對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重點村在政策上、項目上給予全力支持。

三是要在發展格局上尋求新突破。要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重點,策劃包裝一批示範引領強、產業融合好、支撐作用明顯的重大項目,推動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引領全縣美麗鄉村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