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全球1973年——2015年的地震統計數據來看全球地震帶的分佈

地震概述

地震作為地殼岩層受力後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每年全國乃至全球都有上百次的地震發生,而在這些地震中,大部分是小於4.5級不會造成災害甚至是人類察覺不到的地震,而真正能夠造成巨大災害損失的地震,發生次數僅佔很小一部分比例。

160度中央經線的地震圖

2.1 環太平洋地震帶

把全球1973年——2015年所有的能監測到的地震的震中位置在世界地圖上標出,我們可以看到地震震中出現的位置有很好的規律。從160度中央經線的世界地圖上可以看到一個最明顯的地震帶,就是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比其他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密度明顯比其他地震帶要密集。

2.2 地中海地震帶

另外還有另一個地震帶就是地中海地震帶,地中海是由特提斯海(遠古時期的大洋)逐漸萎縮形成的,處於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地殼活動強烈,這裡也是全球範圍內地震活動頻繁的地區。

2.3 喜馬拉雅地震帶

另外就是喜馬拉雅地震帶,是由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衝形成的,地震主要發生在亞歐板塊一側,主要在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這就是我國西藏、青海的川西地區地震頻發的原因

通過全球1973年——2015年的地震統計數據來看全球地震帶的分佈

160度中央經線

0度中央經線的地震圖

由於在160度的世界地圖中,大西洋被割裂,因此這裡我們把中央經線換成0度經線,這裡割裂了太平洋,保留完整的大西洋

3.1 洋脊裂谷帶

結合上述160度中央經線的世界地圖,可以發現在各個大洋的中間有一條帶狀的地震帶,比太平洋地震帶稍細,這就是大洋中脊的地震帶,大洋中脊是一條在大洋中延伸的海底山脈,是一種巨型構造帶,斷裂特別發育,因此在洋中脊地帶地殼活動特別頻繁。

此外還有一種地震帶出現在大陸的裂谷帶,裂谷是板塊中間的張裂帶,世界上最著名的大裂谷為東非大裂谷,在世界地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非洲大陸的東部有一帶狀的地震帶分佈,這就是東非大裂谷的地震帶。

通過全球1973年——2015年的地震統計數據來看全球地震帶的分佈

0度中央經線

中國1973年——2015年的地震

從世界地圖中放大中國,中國主要處於喜馬拉雅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我國發生地震最頻繁的地區主要為西南地區和臺灣島所處的環太平洋地區。另外我們可以看到臺灣地區發生的地震比我國的西南地區要密集。

通過全球1973年——2015年的地震統計數據來看全球地震帶的分佈

1973——2015年中國地震

對中國1973年到2015年各個省級行政區震中出現的次數進行統計,得到結果如下

通過全球1973年——2015年的地震統計數據來看全球地震帶的分佈

各個省級行政區震中出現次數

由上表可以得到中國所有省級行政區中,震中出現次數達到一百次以上的有四川、雲南、西藏、青海、新疆、臺灣。

另外,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河南、湖南、海南、香港、澳門震中出現的次數為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