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私募基金是否能走出寒冬?


2019私募基金是否能走出寒冬?


相較沉悶的2018年而言,2019年前兩個月,匯聚眾多高手的私募行業終於迎來揚眉吐氣的時刻。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月份私募行業平均收益為6.40%,所有策略均獲得正收益。其中,股票策略成為表現最好的策略,平均收益達8.09%。

值得注意的是,A股雖然保持強勢姿態,但站上3000點大關後,盤整時間也已達半月有餘,疊加即將到來的年報業績披露壓力,市場對行情的持續性也開始出現分歧。券商中國記者調研發現,大部分私募對市場依舊持樂觀態度,積極地看多做多,多家大型私募的倉位都在八成以上,有的甚至滿倉。

業績超預期,私募揚眉吐氣

據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月份私募行業平均收益為6.40%,所有策略均獲得正收益。在股市火熱的背景下,股票策略不出意外,以8.09%的平均收益領漲,這也使得今年以來的收益達到10.60%。

不過,由於上證指數2月大漲13.79%,即使私募2月取得了8.09%的平均收益,整體依然沒有跑贏上證指數的漲幅。但是,私募前四分之一的平均收益達到19.04%,遠跑贏指數。

分規模來看,百億以上的超大型私募整體表現最好。其中,百億私募淡水泉、星石等私募2月的平均收益都超過20%。不少知名私募今年以來業績也大超預期,例如鼎薩投資前2月的業績超過30%、侯安陽掌舵的上善若水業績超20%,景林資產、泓澄投資、煜徳投資、理成資產、少藪派投資、中歐瑞博等業績均超過15%,迎來良好開局。

值得注意的是,由證券時報主辦的第一屆私募基金實盤大賽吸引了600餘家公司參賽,2月份各策略收益率的平均值和中位數也皆為正,各策略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股票策略7.47%、相對價值1.24%、CTA策略0.92%、混合策略3.66%,股票策略搖搖領先,上月超過85%的參賽產品取得正收益。

參賽私募伏牛基金認為,熊市已經結束,要積極參與這一輪估值修復行情。基金陸續重倉佈局證券、農林牧漁、半導體、5G硬科技等行業,外加上年前佈局的鐵礦石多頭遇巴西礦難貢獻一部分收益,故2月份伏牛基金產品淨值快速上升。

私募:牛市清晰,躍然紙上

3月初,上證指數站上3000點大關,市場情緒明顯升溫。

不過,在站上3000點大關後,上證指數的盤整時間已半月有餘,疊加即將迎來的年報業績壓力,對行情的持續性開始出現分歧。不過,記者採訪多傢俬募發現,他們對市場依舊持樂觀態度,積極看多做多。

“近期市場出現盤整,但是科技類成長股的行情仍將持續。”星石投資首席執行官楊玲表示。

楊玲認為,首先,A股仍處於牛市的前期醞釀階段,呈現普漲特徵。其次,結束了普漲之後,市場將迎來分化,以科技類為核心的成長企業將走得更遠。2019年宏觀經濟大概率可以見底,反轉向上的概率不大,但結構改善將持續。其中,受益於減稅降費和金融融資服務的高端產業的業績有望率先復甦。

百億私募凱豐投資的董事長吳星,近期在2019年中國資管精英大會上直截了當的表示,這是一波非常長,甚至延續十年以上的牛市。“牛市非常清晰,躍然紙上。當前A股估值極極極低。邏輯一直在這裡,數據我可以擺上百個,信不信只能由你自己回答。”吳星連用三個“極”。

今年1月底時,磐耀資產董事長辜若飛就表示A股已經到了右側買點。“從大趨勢看目前是牛市初期,不能因為短期的上漲就擔心行情結束了。在低估值的背景下,所有壓制A股的不利因素都在改善,去槓桿變成穩槓桿、貿易戰有了新轉機、市場資金面和流動性發生新變化,一旦有賺錢效應,場外資金會跑步入場。即便指數短期進入震盪整理期,大幅向下回調空間並不大,未來個股會有所分化,更加考驗管理人選股能力。”辜若飛說。

上海某大型股票私募向記者表示,公司仍維持去年底制定的策略,積極佈局市場。目前倉位保持較高水平。“去年下半年市場向下調整,我們的倉位就持續在增加。今年以來產品表現都不錯,部分2018年之前成立的老產品淨值已經創出歷史新高。市場大幅上漲後,我們選擇邊走邊看,從指數角度看會相對冷靜一些,但也不悲觀,即使大盤調整,結構性機會還是有。”

展博投資總裁馮婷婷則認為,2019年是一個熊轉牛的轉折之年,但轉折過程難以一帆風順。

“第一波上漲帶動了股市人氣,但是缺乏業績基礎的成長股行情將難以持續,短期內的各種利好已階段性兌現完畢,四月份將迎來業績報告披露的密集期,關注的重點將轉移到業績增長超預期的行業和板塊上來。目前我們的倉位在八成左右,倉位還是比較高。”


2019私募基金是否能走出寒冬?


多家知名私募積極發行新產品


2018年的低迷市場令私募業備受煎熬,最新登記備案數據顯示行業復甦尚需時日。不過,年初以來A股的火熱行情正在扭轉行業頹勢,多家知名私募已在積極發行新產品。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最新發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380家,較上月存量機構減少78家,環比下降0.32%;已備案私募基金75222只,較上月增加44只,環比增長0.06%;管理基金規模12.77萬億元,較上月增加319.70億元,環比增長0.25%。私募基金管理人員工總人數24.29萬人,較上月減少1470人,環比下降0.60%。

值得注意的是,2月證券類私募管理人數量及管理規模均有所下滑。截至今年2月底,已登記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8965 家,較上月減少32家,已備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35859只,基金規模2.12萬億元,較上月減少105.41億元,減少0.50%。

從2月數據看,私募業的全面復甦顯然尚需時日。

“2月份新備案私募管理人80家,其中證券類私募管理人20家,較上月減少20%,但這並不反常,每年2月的私募證券管理人和產品備案量,均會較1月有所下跌。同比來說,2月新備案私募管理人相比於2018年同期下降74.03%,顯示私募行業在經歷2018年資本市場挫傷後,復甦情緒還未出現。2月無當月新成立的證券類私募管理人備案。2月份協會新備案私募產品794只,其中新備案證券類私募產品437只,佔比55.04%,這一數量較去年同期(963只)下降54.62%,環比上月(795只)下降45.31%。”格上研究中心表示。

儘管2月私募業整體數據表現不佳,但火熱的A股行情對信心的提振不容小覷。市場回暖帶動私募業績提升,不少知名私募已在積極佈局新機會。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發現,高毅資產、景林資產、合晟資產、敦和資產、少藪派投資、清和泉資本等多家知名私募今年已經發行了新產品。另據瞭解,名單之外的一些頭部私募也在積極籌備中。

上述名單中,最為積極的是高毅資產。自1月10日備案首隻新產品“高毅曉峰2號致信40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起,高毅今年已連續備案12只新產品。緊隨其後的是債券私募合晟資產,共有7只新產品在2019年備案。

“雖然今年股市不錯,但私募的發行和銷售只是最近剛有了一些好轉,買產品的其實並不多。從合作渠道看,成熟的渠道方從去年底到今年初會有一些增量,這類機構的客戶質量比較高,可以說服客戶在低點入市。一般機構還是很猶豫,經歷了去年的市場,客戶還是有些害怕。”北京一家中型私募相關負責人說。

另一家計劃發行新產品的大型私募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感覺機構和投資人的熱情剛起來。

磐耀資產董事長辜若飛指出,A股資金面的改善是最直觀的,養老金加速入場,外資也在入場,去年抽離的機構資金近期會逐步迴歸。“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好後,資金會逐步迴流,現在才剛開始。大規模資金迴歸會在5、6月份之後,這部分資金理論上是萬億級別的。”

從3月私募基金備案情況看,行業回暖已經露出端倪。截至3月18日,協會新備案私募基金產品已達877只,已經超過2月整月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