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領“指定紅包” 女白領遭鄰居怒懟

前兩天,徐小姐正在玩手機,順手領取了一個鄰友微信群裡的紅包,領完才發現,這是發放人給另一位鄰居的“指定紅包”,最終,徐小姐雖然退還了紅包,但過程中卻捱了發放人一頓冷嘲熱諷……

誤領鄰居的“指定紅包”

徐芸今年28歲,在南岸區一家婚慶公司工作,她家住江北區盤溪路的一個小區。徐芸告訴記者,去年年底,她和老公搬進該小區後,她就加入了小區的微信鄰友群,群內470餘名鄰居,大家都按照自己所在的樓棟、樓層、房號備註了群名,“這一備註,大家都知根知底的,所以都相處得不錯。”

13日晚上,徐芸正在玩手機,見鄰居群裡正聊得火熱,就點進去看看,突然看到一個紅包,就隨手點了個領取,“我一看金額是180多元,就覺得不像是發起耍的,再看了一下,紅包上寫著‘XX收’,我知道壞了,領錯了。”

徐芸回翻聊天記錄發現,這是發放人委託另一鄰居代購一件兒童T恤的“指定紅包”。

遭鄰居一通怒懟嘲諷

徐芸說,自己正準備解釋並退還紅包,發放紅包的鄰居就炸鍋了,“@X棟20-1,什麼意思,你怎麼給領了?”

徐芸趕緊解釋稱:“哎呀,搶錯了。”

“快還回來啊,太喜劇了,都寫了名字的!”鄰居繼續說道。

徐芸趕緊把紅包也寫上此前的備註姓名,一分不少的發到群裡,很快,紅包被指定鄰居領走。

誤領“指定紅包”  女白領遭鄰居怒懟

徐芸誤領紅包,被鄰居一頓懟

她認為“指定紅包”不該發群

徐芸說,接下來,那位發放紅包的鄰居又酸了自己幾句,自己火氣上來了,也忍不住懟了那位鄰居幾句,直到群友們出來勸架,這場眼看要爆發的“大戰”才終止。

徐芸說,自己心裡也很委屈,她認為,在群裡發“指定紅包”本來就不妥,很容易被人看錯和誤領,應該私信發放。

徐芸的同事兼好友莉莉也說:“家庭群也就罷了,鄰居群、車友群,本來就不該這樣發紅包,是發放人不懂事。”

隨後,記者聯繫上了徐芸群裡的另外一名群友“小墨”,當天,目睹了全過程並勸架的他認為,雙方都沒有錯,徐芸說的雖然有道理,但發放人和收紅包者本身也是鄰居,可能覺得還沒有達到私下互加好友的關係,才在群裡發放紅包的。

■關於“指定型紅包”:即在群裡發放,在備註中指定由誰領取的紅包。

裴先生(26歲 男 銷售):這種紅包真的應該私聊發送,尤其在關係比較生疏的群裡,最好不要這樣發,以前我在一個COS群裡,有人發了200的紅包指定給某人,卻被另一位陌生人領走後就退群了。

姜娜(27歲 女 化妝師):我覺得誤領了這種紅包不要緊,要馬上打字解釋馬上退還,發放者也不要急於諷刺,總得給領錯的人幾秒鐘打字時間吧。

■關於“任務型紅包”:即發到群裡一個需轉發或者投票的鏈接,再發放的紅包,希望領取者能完成上述請求。

楠楠(29歲 女 微商):這種紅包千萬不要領了就跑,不管領到的紅包大小,一定要看清楚要求,幫忙完成任務。

肖先生(31歲 男 傳媒):像我基本就不領這種紅包,因為我懶得去完成轉發或者投票的要求。

■關於“組隊型紅包”:即群中有人發出某項邀請,希望用紅包呼應大家響應活動。

邱婭琳(28歲 女 金融):我們車友群經常有這種紅包,我懶得響應這種活動,從來都不領,如果領了又不響應活動,別人肯定會對你有看法。

夏先生(27歲 男 動畫):我以前在的畫室群,我領過這樣一個紅包,但最終我沒去參加活動,還被他們說了一通,說領取了就等於報名了。

點評:不同性質的群,紅包講究也不同

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譚剛強認為,除了上述幾點大家總結出的微信紅包講究以外,在面對不同性質的微信群的時候,其實紅包的禮儀和講究也都各有不同——

在家人群裡,發領紅包可以隨意;在工作群裡,作為普通職員,最好不要頻繁的發紅包或是亂髮沒有名目的紅包,這有可能給領導留下喧賓奪主或者過於活躍的印象;在好友、同學群內,雖然大家都很熟,但也要注意的是,不要只搶不發,給人留下一毛不拔的印象;而在其它的如鄰友群、車友群等,群裡總有不少陌生人,最好不要發“指定紅包”。

都市熱報—廂遇首席記者 王薇 受訪者圖

校審:周圓

總值班:嚴一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