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市場季報(2020年Q1)(上)

編寫團隊

顧問

殷劍峰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統稿

王增武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團隊(按拼音字母順序)

陳思傑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桂澤發 交通銀行私人銀行中心副總裁、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邀)

覃 婧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唐嘉偉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王增武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殷劍峰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張 凱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周 正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

核心觀點

庚子年,“新冠疫情”下宏觀經濟下行、貿易格局重塑、金融市場暴跌、私人財富縮水、生活方式鉅變……展望未來,疫情常態化對財富管理業的影響幾何?有何對策?鑑於此,我們遵循《中國理財產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8—2019年)——中國財富管理機構競爭力報告》的框架,分析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和信託公司等金融或非金融機構在財富管理業務板塊的季度表現和疫情下的對策建議,核心觀點和主要結論如下。

  • 宏觀市場:全球經濟活動速度放緩,資本市場反應消極,“新冠疫情”只是外部衝擊,“舉債”也只能短期續命,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或能“根治”實體經濟的問題。
  • 私人銀行:監管趨嚴,私人銀行財富縮水,未來應重新審視外向拓展與守土深耕、集中管理與分散經營、專業服務與增值服務、人工受理與智能服務、短期應對與長期規劃。
  • 證券公司:財富管理轉型發展或是證券公司的轉型升級方向之一。應對疫情,券商相繼推出“疫情專項債”、“疫情專用通道”等產品和服務,線上營銷只是短期策略,如何構建長效機制才是良策。
  • 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參與財富管理業務應強化其對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風險保障功能,應再次重塑保險文化、強化保障功能定位、優選機構佈局定位、強化市場主導地位和優化產品服務功能等。關注保險共同體應對疫情常態化的功能定位。
  • 基金公司:公募基金及私募證券市場,無論產品發行數量還是資金募資規模,均可謂是波瀾壯闊,屢創新高。而聚焦於一級市場的私募股權投資,依舊難改頹勢,在疫情疊加的多重風險下,艱難前行,可謂證券向陽,股權背陰。
  • 信託公司:家族信託的規模約在1500億左右,疫情提高了家族信託客戶的風險意識,短期內對家族信託業務的開展有負面影響,長遠來看,將迎來“報復性”的增長行情?
  • 家族辦公室:避險、增值對於創富階層而言並非終極目標,傳承併發揚是亞洲文化的根基與命脈,複製海外家族辦公室的業態並非良方,找尋國內家辦業務的發展根基,是留給行業的真正課題。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全球化格局的逆轉和限籍令等或將我國居民的境外財富“圈回”國內,財富管理參與機構應內外兼修,準備迎接財富管理的第二波浪潮。


//////////

目 錄

第一章 宏觀背景:續命或根治?

第二章 商業銀行:五條審視

(一)銀行監管:扶匡並舉

(二)私人財富:面臨縮水

(三)對策建議:五重審視

第三章 證券公司:決戰財富

第四章 保險公司:強化保障

第五章 基金公司:陰陽二重

(一)市場規模:公募新高

(二)業績表現:有待觀察

(三)監管評述:多推多進

第六章 信託公司:靜待春天

(一)市場概覽:規模1500億

(二)疫情影響:短負長正

(三)市場展望:靜待春天

第七章 家族辦公司:張勇家族案例

(一)資產佈局:五年規劃

(二)家辦設計:制度優勢

(三)簡短總結:理解訴求

附錄 相關數據列表


正 文

//////////

一、宏觀背景:續命或根治?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的蔓延給全球經濟發展籠罩了一層陰影,IMF總裁在4月9日的演講上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將急劇跌入負增長。無疑,新冠疫情的高速擴散對全球經濟是一個嚴重的衝擊,在全球債務高企的背景下,疫情衝擊了企業的現金流,債務問題更為突出。為應對此問題,全球主要經濟體均進行了量化寬鬆操作,但從根本上來說,此舉難以扭轉經濟層面的實質問題,下一階段主要經濟體究竟是通過持續放水來續命還是從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扭轉債務問題等實質的經濟層面上動刀,是未來值得關注的一個方向。

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蔓延全球,隨著各國的隔離防控措施不斷升級,全球經濟活動速度放緩,資本市場反應消極,全球股市連續大幅下挫。具體來看,一季度道瓊斯工業指數、日經225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德國DAX指數、韓國綜合指數分別下跌23.20%、20.04%、22.15%、20.04%、22.15%、25.01%、20.16%。而我國的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雖然一季度下跌幅度相對較低,但波動率明顯放大,區間指數最低點相較最高點分別下跌19.30%和15.36%。值得關注的是,在3月中旬全球股市連續暴跌的同時,作為避險的黃金資產也一度下跌14.86%(COMEX黃金),全球金融市場恐慌程度急劇上升。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 財富管理市場季報(2020年Q1)(上)

圖1 2020年一季度各主要經濟體股市表現

數據來源: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

為應對“新冠疫情”導致的流動性衝擊,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通過投放流動性和降息來應對,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全球有40多個國家進行降息,而全球股市連續下跌的3月份更是降息密集期。除降息之外,各國紛紛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和貨幣政策投放的方式釋放流動性,以美國為例,3月份以來重啟多項流動性工具,並且開啟無上限QE、重啟美國定期資產抵押證券貸款工具(TALF)購買資產支持證券,設立初級市場公司信貸工具(PMCCF)和二級市場公司信貸工具(SMCCF)支持企業債券和信貸等措施。我國央行也在下調7年逆回購利率20BP後於4月3日宣佈定向降準,決定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並下調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至0.35%。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 財富管理市場季報(2020年Q1)(上)

表1 3月份以來部分國家降息情況彙總

資料來源: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顯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政府部門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率沒有出現明顯下降,全球經濟的發展模式仍然主要依靠於舉債。全球債務佔GDP的比重更是從2008年3季度的197%上升到2019年3季度的239%。雖然2008年以來全球投入了較多的貨幣,但實體的回報率較低,貨幣政策效率遞減,舉債模式對於實體經濟的作用不斷減弱。2008年以來的低利率環境為政府和非金融企業舉債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而“新冠疫情”的衝擊則會帶來部分國家政府和企業的償債困難,以歐洲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為例,2019年3季度意大利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為154.3%,已經遠超過政府債務率警戒線,在疫情衝擊下,經濟活動減緩,償債能力引發擔憂。一季度蔓延的“新冠疫情”無疑對全球是否會再次發生金融危機的討論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 財富管理市場季報(2020年Q1)(上)

圖2 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政府部門槓桿率

數據來源:BIS,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 財富管理市場季報(2020年Q1)(上)

圖3 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

數據來源:BIS,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

由於我國較早的受到了疫情衝擊,3月份才開始逐步復工,因此1-2月經濟數據有較明顯的下滑。根據統計局公佈的2020年1-2月經濟數據及2019年12月經濟數據對比來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從12月的6.9%下跌至-13.5%,名義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速從12月的8.0%下跌至-20.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從12月的6.7%下跌至-16.3%,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從12月的2.1%下跌至-26.9%,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速從12月的9.2%下滑至-31.5%。3月份後,隨著陸續復工以及內需的提升,經濟表現會有所迴轉,但全球蔓延的疫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外需。

誠然,全球化背景下蔓延的疫情顯著影響了一季度貿易產業鏈表現,展望下一階段,“新冠疫情”演進趨勢仍是影響全球經濟表現的重要因素,但從根本上來看,“新冠疫情”只是外部衝擊,實體經濟的發展才是本質所在。與其他經濟體通過寬鬆貨幣市場不斷舉債不同的是,我國較早的實行了供給側改革,在今年以來的降息潮中也沒有跟隨美國較大幅度的下調基準利率,保持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在保證市場流動性的同時調結構、促發展,“底子”更牢,未來複蘇動力也越強。


二、商業銀行:五條審視

全球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相繼採取積極政策應對疫情挑戰,中國銀保監會也不例外。高淨值客戶私人財富隨股市下行而縮水,財富管理格局面臨重新洗牌,為此我們要對當前以及今後一段時期的高端財富管理策略進行重新審視,與客戶一起共度時艱、共創美好。

(一)銀行監管:扶匡並舉

銀保監會提出了2020年監管工作的重點,包括:穩妥處置高風險機構;繼續拆解影子銀行;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對違法違規搭建的金融集團,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深入推進網絡借貸專項整治;化解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有效防範化解外部衝擊風險;出臺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強化對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製造業企業金融服務;引導銀行理財和信託業穩妥轉型;擴大對外開放;全面加強資產和負債質量監管;探索完善銀行保險機構恢復與處置機制;健全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可見,疫情之下,金融監管較以往更多地兼顧到了風險防控和支持實體這兩方面的職責,著力於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

銀保監會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強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金融服務的通知》。針對企業復工復產以來,產業鏈上下游部分企業面臨的現金流壓力問題,就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增強金融支持和服務,暢通產業鏈資金流,提升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整體效應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包括:加大產業鏈核心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優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金融服務;加強金融支持全球產業鏈協同發展;提升產業鏈金融服務科技水平;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考核激勵和風險控制;加大保險和擔保服務支持力度。

2020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最後一年。為避免疫情衝擊向金融領域擴散,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是否會放鬆的討論再次成為市場熱點。央行負責人表示,人民銀行正在會同銀保監會做一些技術上的評估,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是有可能的。延期利於緩解銀行表內資本壓力,減輕理財產品轉型、融資和滾存壓力,降低嚴監管帶來的融資緊張風險,配合其他政策在多維度發力以應對違約導致的信用風險,降低信用違約潮出現的可能性。

2020年監管部門針對銀行業亂象整治的風暴絲毫沒有停歇。一季度,銀保監會機關、銀保監局本級以及銀保監分局本級針對轄內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銀行業機構共開出529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超2.27億元。涉嫌違法發放貸款、信貸資金被挪用仍是違規“重災區”。在分析人士看來,未來包括資本槓桿、流動性、定價等領域都將成為監管重點發力整治的方向。在問責制度下,2020年一季度共有355名相關人員受到行政處罰,其中316人被警告,11人被取消高管任職資格,更有28人被處以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的“頂格處罰”。禁止終身從業的既有高管,也有普通員工,禁業原因大致分為:違規發放個人貸款形成貸款風險、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審查不嚴、籤虛假合同、挪用資金等。

(二)私人財富:面臨縮水

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對持續增長的中國個人財富造成短期衝擊,企業經營風險和個人理財風險加劇。澎湃新聞調查顯示,41.5%的受訪者反映,受疫情影響,收入比往年減少,收入減少者中,近八成的損失達到20%以上。4月6日,胡潤研究院發佈《疫情兩個月後全球企業家財富變化特別報告》,研究了胡潤全球富豪榜企業家在截至3月31日的兩個月內的財富變化,並公佈最新的《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榜單。據胡潤研究院統計,過去兩個月,全球股市大幅下跌,道瓊斯指數下跌21%,印度、法國、德國和英國各下跌四分之一,日本下跌18%。港股下跌10%。多數貨幣兌美元走軟。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中,只有9%的人近兩月財富增加,86%的人財富減少,5%的人財富保持不變。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表示:“過去兩個月,全球百強企業家的財富減少了12.6%,即2.6萬億人民幣,蒸發了過去兩年半所創造的財富,相當於每人每天損失4億多人民幣。”

據統計,法國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LVMH)的伯納德·阿諾特近兩個月財富縮水最多,損失了2000億人民幣。印度能源巨頭Reliance的穆克什·安巴尼財富縮水1290億人民幣。另外,還有包括巴菲特在內的4位企業家損失上千億。高淨值人群以企業主為代表,受疫情影響,節後工人返城、工廠復工延遲、企業停工減產,但同時,企業仍需承擔房租、工資、利息等剛性支出,導致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現金流緊張,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一項面向2240個小微企業的調研顯示,若疫情持續,25.56%的企業認為依靠自有資金僅能堅持運營三個月左右,20.87%的企業認為自有資金僅能堅持兩個月,7.73%的企業認為僅能堅持一個月,累計超過半數的小微企業難以堅持運營超過三個月,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大大提升。

(三)對策建議:五重審視

下面我們針對私人財富服務的提供方給出下一步應對的策略建議。第一,重新審視外向拓展與守土深耕。近年來,高淨值人群境外資產配置佔全部可投資資產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一方面,在動盪的國際形勢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境外投資收益不及預期;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面臨發展新機遇,高淨值人群投資重心迴歸國內,對資本外流的監管日趨嚴格也是原因之一。疫情過後,高淨值客戶將會在資產全球配置問題上進行重新審視,不僅考慮投資獲利、風險分散和財富傳承,疫情管控、公共安全體系以及背後的政治文化、價值觀等將會作為重要因素納入考慮範圍。可以預見,富有家庭將會在外向投資、境外資產配置、移民等問題的態度上進一步分化,會有更多的人放棄外向而轉向國內,進行戰略防禦、守土深耕。多年前已經在境外投資創業的機構和家庭部分也會在疫情之後選擇回國,開闢新的戰場。未來幾年,國內民間投資生態將會有一個漸進的變化,這一進程也許持續時間較長。

第二,重新審視集中管理與分散經營。在突發事件影響下,不同資產走勢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多元化資產配置有助於降低突發事件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負面影響。在引導客戶進行資產配置時,要儘量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主題、不同資產、不同產品的錯配,通過降低資產集中度幫助客戶控制風險、提高收益。未來要在財富規劃中更加重視引導客戶堅持“五性合一”,即:各類資產的成長性、風險性、穩定性、盈利性和流動性要綜合平衡、動態整合、與時俱進,以確保客戶家族財富根深葉茂、長久不衰。當然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下各類資產、各種特性的配置比例是動態變化的,在經濟下行、風險聚焦的環境下,有序增加流動性資產配置比重是個較為穩妥的辦法,但這也因人而異,為提高流動性而一味拋售廉價資產不見得就是明智的做法,凡事適度,不搞一刀切。從長期看,不同類型資產的多元化、多角度、動態錯配是抵禦風險衝擊的有效策略。

第三,重新審視專業服務與增值服務。一方面,要持續增強專業服務能力。其一,疫情過後,客戶資產配置及風險管理意識增強,對財富管理業務的需求從“產品需求”轉向“定製化資產配置需求”,財富管理機構業務經營應從傳統的“產品銷售”轉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綜合服務提供;其二,財富管理機構要構建涵蓋營銷團隊、專業支持團隊、各領域專家團隊的差異化客戶服務團隊,持續挖掘中高端客戶各類財富管理需求,建立長期互信的合作關係;其三,財富管理機構要以投研為支撐,支持財富管理機構內部產品研發以及外部產品遴選,不斷豐富產品貨架;其四,在資產配置建議、複雜產品銷售方面,要支持客戶經理挖掘高淨值客戶多元化需求,定製專業解決方案;其五,未來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專業服務團隊可通過遠程與線下多元化服務渠道為客戶提供觸手可及的專業服務。

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視個性化增值服務。私人銀行通常都將增值服務作為其品牌建設的一部分,下功夫加以培育。本次疫情期間,一些金融機構推出了針對高淨值客戶的增值服務,如跨國急救,通過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將需要服務的客戶從危險地區用飛機運送到安全地區,或者運送到醫院進行救治;再如跨境教育,通過與第三方教育服務機構合作,幫助客戶對其遠在國外學習的子女實施幫扶,輔以安全措施、生活支撐、幫助提前回國等;又如醫療保健,與第三方醫療機構合作,在客戶醫學體檢和治療等環節中提供支助等等。未來可以想見,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推出更加個性化、人性化的增值服務,以改善客戶體驗、增強品牌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四,重新審視人工受理與智能服務。受此次疫情影響,線上遠程財富管理服務將成為特殊時期客戶服務的主要方式。針對超高淨值人群與高淨值客戶,線下服務仍是客戶服務的核心渠道,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以及此類客戶對於24/7便捷服務的需求正使得其渠道偏好也不斷向線上轉移。全球領先的私人銀行為了應對數字化趨勢,都在通過打造私人銀行專屬移動客戶終端,利用大數據技術及數字化手段提供實時、定製化的財富管理遠程服務。

同時,這也要求財富管理機構通過科技賦能,提升內部運營效率,通過構建完善的系統功能,實現對團隊、營銷、客戶的統籌管理,及時洞察工作流程中的關鍵問題,實現高效及時的調整,有效把控好過程管理。同時,對於服務團隊而言,金融機構應提供營銷管理、資產配置等智能化系統工具,專業賦能服務團隊的同時幫助顧問更好的瞭解客戶。

第五,重新審視短期應對與長期規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避免大規模人口流動和聚集,國家採取隔離防控措施,對春節期間全國範圍的餐飲、零售、旅遊、影視、交通等行業的經營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亦出現現金流緊張,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而企業價值是超高淨值客戶重要的財富來源,疫情過後此類客戶將更重視企業流動性管理、可持續經營與業務轉型、家族財富規劃等。

通過專業財富管理機構配置不同期限結構的資產,降低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將有效地提升流動性管理的成效。針對企業與個人資產隔離,可以通過企業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家族信託、保險、稅務籌劃、家族財富傳承規劃等方式降低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或承擔債務風險時對個人和家庭財富的影響。

三、證券公司:決戰財富

截至2020年4月2日,不少於33家國內券商已公佈2019年年報,根據不完全公佈數據統計,營業收入方面,中信證券以431.40億元排名第一,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分別以344.29億元、299.49億元位列第2、3名,申萬宏源、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緊隨其後,營業收入均超過200億元。

2020年一季度,資本市場活躍度大幅提升,與境外市場相比,我國市場總體較為平穩,投資者行為趨於理性,市場展現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波動幅度相對較小。截至2020年2月末,交易所市場股票、債券合計融資約1.3萬億元,其中,IPO完成發行38家,募資724億元,再融資901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1.1萬億元,同比增長30%。

券商轉型迫在眉睫。一方面,券商經紀業務行業集中度的下滑,預示著“財富管理戰”已經打響;另一方面,2019年全年133家證券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為787.63億元,當期營業收入3604.83億元,總體佔比21.85%,相較前三年盈利空間呈長期持續下滑趨勢。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家中型券商,東方證券2019年營收已超過招商證券、銀河證券及國信證券等大型券商。具體來看,2019年東方證券實現營業總收入190.52億元,同比增長84.91%;扣非淨利潤23.71 億元,同比增長100.99%。另外,根據年報披露數據,東方證券去年的自營業務大幅扭虧,證券投資業務、財富管理業務和國際業務等收入顯著增加,其中,證券銷售及交易業務分部實現收入32.21億元,佔比16.04%;投資管理業務營收29.07億元,佔比14.48%;經紀及證券金融業務收入133.36億元,佔比66.41%;投資銀行業務收入10.03億元,佔比5.00%。未來券商將呈差異化發展模式,頭部券商持續做大做強,向綜合類發展;而中小型券商更適宜專注精細化、專業化領域,提升客戶服務能力。

2019年,一系列利好政策密集落地,形成利好效應並傳導證券市場,如科創板設立並試點註冊制,併購重組政策鬆綁,再融資新規,轉融通制度改革,基金投顧試點資格落地,IPO常態化等。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證券行業的監管政策也更多體現為引導與呵護,推出了包括“疫情專項債”、“疫情專用通道”等產品和服務措施。2020年3月27日證監會決定將中金公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6家證券公司納入首批並表監管試點範圍,根據《風控辦法》規定,試點機構母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係數將由0.7調降至0.5,表內外資產總額計算係數將由1降至0.7,同時證監會將持續監測試點機構已建立風控體系運行的有效性以及合併風控指標信息的有效性,待相關機制運行成熟後,逐步過渡至直接基於合併報表實施風控指標監管。考慮到近年來境內資本市場持續發展,部分證券公司逐步出現集團化經營發展態勢,有必要將行業風險管控邊界從母公司層面擴展至合併報表視角,以利於更全面、及時、有效地評估風險,促進行業持續穩健發展。在當前疫情環境下,放鬆對頭部券商的資本約束,有利於大型券商在風險可控範圍內進一步做大做強,也有利於中介機構更好的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

疫情期間,各家券商紛紛開通線上開戶、科創板交易權限等功能,引導消費者通過網絡終端、手機APP等非現場方式進行日常證券交易及業務辦理。同時,各大券商APP提供的陪伴服務——線上直播­,也成為疫情下的創新服務,用戶參與度、訪問量、互動頻率均有明顯提升。銀河證券推出《銀河戰“疫”》專題投顧視頻節目,已上線近20期;國盛證券上線投資者教育系列課程,在疫情直播中與銀行客戶實現跨界互動;國泰君安的君弘APP提供君弘視頻直播和君弘在線圖文直播兩種方式增強客戶粘度;東北證券通過融e通圖文直播進行專題直播。在應對此次疫情的過程中,依賴於金融科技助力,證券公司為廣大投資者便捷地提供了線上投顧的服務方式,營造了立體的線上服務場景,拓展了投顧服務邊界,當前券商APP線上直播內容大多集中在投顧服務上。但數據顯示,目前行業內尚有超過1.2億投資者尚無專屬投資顧問服務覆蓋。長遠來看,券商應把直播等線上互動方式真正與業務營銷有效結合,而不僅僅作為一個特殊時期的營銷噱頭,一方面要平衡好內容專業合規和表達風格吸引客戶,做到兼顧監管合規要求的同時抓住線上客戶;另一方面要考慮長效服務機制,跟蹤客戶行為狀態並逐步實現分層/級的營銷服務管理,最終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活躍老客戶、獲取新客戶。

四、保險公司:強化保障

庚子年確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籃球巨星科比因私人飛機失事身亡,新冠疫情全球爆發,截至2020年4月12日,我國因新冠死亡人數為3349人,國外因新冠疫情死亡人數為105944人,冰冷的數據背後更是千百萬個家庭的不幸。另據《中國人口與就業統計年鑑》201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5~65歲之間男性和女性的死亡概率分別為16.72%和9.19%,即每4個人家庭就有1個家庭的成年人死亡。疫情原因投保的溫網因“取消”獲賠1.14億英鎊,而未投保的法網則只能通過延期降低損失;東京奧運會已確定延期,若也取消,購買了“奧運取消險”的東京奧委會也將獲保險理賠約10億美元……諸如此類等等,我們可明顯看到背後有保險操作與無保險操作的個人、家庭、企業或項目的顯著差異,壽險的人力資本保障和財險的物質資本保障能力凸顯無疑。事實上,國內諸多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早在多年前就涉足國內的財富管理市場,如壽險資產管理機構的設立及國壽財富的設立和保險金信託等創新產品的推出等。鑑於此,我們從戰略轉型、機構設立、市場運行、產品創新和監管政策等維度簡述保險市場在財富管理領域的一季度具體表現,最後從疫情常態化視角給出進一步發展的簡短策略建議。

戰略轉型方向之一。諸多壽險公司在新年致辭或年報中均提到將財富管理定位為戰略轉型方向之一,如新華保險“確立以壽險業務為主體、以財富管理、健康產業為兩翼、以科技賦能為支撐的‘1+2+1’戰略,堅持壽險發展本質,積極拓展壽險功能,主動擁抱時代變革,堅持戰略方向不動搖,強化戰略執行,構築面向未來的核心能力和特色優勢”。

參與機構日趨多樣。壽險公司是財富管理市場的主要參與機構,除此之外,還有27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附表)和10家保險私募機構參與其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母公司均為保險公司,始建於2003年,中斷於2007年至2010年,重啟於2011年,中間2017年到2018年暫緩,2019年批建兩家,10家保險私募機構分別為光大永明資產、陽光資產、國壽投控、平安資產、泰康資產、華夏久盈資產、中再資產、華安資產和華泰資產等。事實上,還有保險系的商業銀行和基金公司等機構參與財富管理市場。

市場運行穩中有升。截至2020年2月末(圖4),保險公司的資產總額為21.30萬億人民幣,其中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總額為645億元人民幣,保險資金運用總額為19.05萬億人民幣,三者表現均是穩中有升。反觀內地訪客在香港的保險購買情況(圖5),近年來卻是持續下降,從2016年的726.88億港元直線下降至2019年的433.8億港元,保險數量為34.5萬份,2019年較2018年的下降速度為8.82%,背後原因不言自明。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 財富管理市場季報(2020年Q1)(上)

圖4 保險財富管理市場的運行情況(單位:億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 財富管理市場季報(2020年Q1)(上)

圖5 內地訪客在香港購買保單的數量和規模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

產品/服務創新有待加強。截至2019年末(表1),保險資管產品餘額2.76萬億元,其中債權投資計劃1.27萬億元、股權投資計劃0.12萬億元、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1.37萬億元。顯見,如果以前述數據與市場同類機構表現進行對比,保險在資產管理或財富管理的優勢並不明顯,但如果加上保險資金運用數據,情況將大不相同。就產品創新而言,單一責任的“新冠肺炎”險因定價問題在上架幾天後就被監管部門叫停,而海南的“復工企業疫情防控險”則頗具特色,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因復工而導致的“新冠”感染成本,其中企業只需承擔30%。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 財富管理市場季報(2020年Q1)(上)

表2 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協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

資管新規定位私募。在資管新規的“憲法”指導下,2020年3月25日,中國銀保監會正式出臺《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旨在明確產品定位和形式、明確產品發行機制、嚴格規範產品運作、壓實產品發行人責任以及完善產品風險管理機制,亮點在於明確保險資管產品的私募定位以及針對個人銷售的放開等。

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防範是舉國上下乃至全球內外的關鍵詞,保險業也不例外,主要的動作有捐款、捐險、優險或優服等(附表)。第一,通過旗下的公益基金會或其他公益慈善組織向湖北地區捐款,其中泰康保險的捐款總額約為4000萬人民幣;第二,捐贈保險的對象為不外出在鄂或援鄂的醫護人員以及公務人員(含警務人員等)和新聞工作者等,功能含意外、重疾和感染等,有的甚至含住院補助等費用;第三,優化現有的保險覆蓋範圍或服務範圍等,如取消條款等待期限制、取消“特定傳染病”免責限制、取消費用補償型醫療保險免賠額的限制、取消醫療險案件就診醫院限制以及取消藥品類別、自費用藥等限制,對於治療中的重症患者可提供預付賠款或墊付醫療費服務。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暴露境外私人銀行的不足,催生國內私人銀行業的發展。“新冠疫情”下,全球經濟或金融形勢不是危機,勝似危機,撤僑、限籍和企業回撤等操作不斷,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斷弱化……疫情防範常態化背景下,將會催生何種新生業態?保險共同體或是方向之一。就保險公司及其附屬機構參與財富管理業務而言,我們給出進一步發展的策略建議如下:第一,再次重塑保險文化,“新冠疫情”提高了居民的保險意識,如何強化甚至保持這一意識是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逐步扭轉保險文化的負面效應。第二,強化保障功能定位,壽險的人力資本保障功能和財險的物質保障功能構成保險財富管理的“雙支柱”,應進一步對其強化或拓展。第三,優選機構佈局定位,壽險公司、財險公司、資管公司、私募公司及銀行或基金子公司等機構如何在財富管理業務中進行競合發展,是保險業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第四,強化市場主導地位,在限籍等宏觀背景下和內地訪客香港保單購買持續下降等微觀趨勢下的合力作用下,對國內的保險財富管理市場將是利好,要抓住這一有利趨勢。

第五,優化產品服務功能,在優化現有保險產品/服務的同時,暨保險資管新規推出之際,進一步創新產品服務,如推出與“疫情常態化”相關的個人醫療保險、個人責任險、營業中斷險和誤工綜合險等。


版權公告:【財富管理市場季報】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版權所有,未經版權所有人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上網和刊登,如有違反,版權所有人保留法律追責權利。報告僅反映原文作者的觀點,不代表版權所有人或所屬機構的觀點。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RCWM_NIFD】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 財富管理市場季報(2020年Q1)(上)

財富管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Wealth Management of the NIFD, CASS)是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下屬單位,始創於200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