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不得不感慨,真正擔負起民族責任的,從來不是光鮮亮麗的流星,而是默默奉獻的一代又一代為國捐軀,生死度外的愛國者和愛國團體。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中國洪門,源於明末清初一六七四年(康熙十三年,農曆七月廿五日),陳近南與萬雲龍及洪門五祖於湖北襄陽,眾人在“紅花亭”聚會,由陳近南主香,敮血同盟結義,兵器拆解“漢失中土”為“洪”字,三八廿一為洪門的暗號,於是,明朝末年“漢留”組織就此發展成為反清復明的“洪門”。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洪門成立至今已經有三百四十六年的歷史。彼時洪門志在“反清復明”,所謂“忠義”即是指忠於民族,愛家愛國愛社會,兄弟之間講義氣。那麼,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最根本原因是牢牢紮根於大地、深入人心的洪門儒家思想及洪門忠義精神。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孔子時代是以“仁”為先。隨著孟子“義”的觀點加入,“仁義”二字成為先秦儒家的思想基礎。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儒家文化體系中的“家國天下”意識,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家國天下”意識,作為積極的入世精神,將洪門忠義文化與傳統優秀文化緊密融合在一起,基於這一道德自覺,使一代又一代洪門人的儒家思想深入骨髓,具有了責任擔當、價值共識和永不停歇的洪門忠義傳承與發揚光大。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洪門革命先驅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作為中國近代最偉大的革命家和卓越的思想家,從儒家文化中汲取精華並用之於革命實踐活動,發揚儒家民本思想中樸素的民主、平等精神和家國天下意識,將儒家的倫理道德、民本思想、殺身成仁思想、修齊治平思想和大同思想等都賦予了時代意義。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中國洪門五聖山總山主、全球洪門聯盟總會長、洪門國際基金會主席劉會進博士,於一九九九年四月十日,遵照陶公遺命,接掌五聖山第三任總山主。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總山主劉會進先生,是著名的愛國僑領,洪門忠義領袖,幾十年如一日,不為名利,始終不渝,錚錚傲骨,鐵血擔當,堅持民族大義,倡導洪門維新,帶領洪門成功轉型為合法化企業,並積極投入各項社會公益建設,為祖國和諧和平進程,以畢生的精力默默奉獻。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他說:“家”作為基本的情感紐帶,是弘揚洪門傳統孝道,強化洪門忠義紐帶和責任意識;弘揚孝悌之道、忠恕相待、愛敬相與,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家庭倫理與公共理性彼此呼應。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他強調:“家國天下”意識,既連接洪門忠義文化的修齊治平,也連接社會、民族國家,家是社會的細胞,國是維護家的外部屏障,家與國只有良性互動與發展,才有利於促進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協調。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他說:儒家“家國天下”塑造了洪門成員的內在人格與精神世界,深入到一代代洪門人的內心世界,內化為熱愛祖國、熱愛民族與家園的擔當精神。“家國天下”是洪門人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切熱愛,是主動追求民族和諧,國富民強的愛國精神和民族大義,也是國家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意識的來源。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他強調:“家國天下”意識,以其溫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僅為每一個洪門人提供精神關懷,而且有助於維繫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共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積極的精神動力,非常值得洪門成員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揚。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他說:洪門忠義文化既閃爍著儒家文化的光芒,也有以儒家文化為基礎建構其洪門思想體系的特徵。他認為,要繼承和弘揚洪門忠義文化,傳承洪門精神生生不息千百年,必須堅定:

其正位,在替天行道中,精忠報國匡正秩序。

其正統,在法地主平中,弘揚正義厚德載物。

其正路,在為人主義中,忠孝仁慈自強不息。

企業化模式:轉型求進,創新發展;

公益化取向:尚義尚善,濟世惠民;

國際化方略:義結天下,高濤遠行 。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是什麼讓洪門忠義文化歷經百年而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