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貨幣歷史為鏡,正數字貨幣金融理論,並正視問題與風險

夏立 | 以貨幣歷史為鏡,正數字貨幣金融理論,並正視問題與風險

夏立

清華x-lab區塊鏈實驗室主任,清華經管商業模式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區塊鏈金融》高等教育基礎教材主編,啟迪之星創業導師,清華x-lab創業導師。16年從業經驗,其中四次創業經歷,獲得上市公司及VC投資,2年科技型企業風險投資和2年創業教育與孵化經驗。清華大學經管學院MBA。

以貨幣歷史為鏡,正數字貨幣金融理論,並正視問題與風險

貨幣和金融體現的建立伴隨著人類的社會組織與經濟的建設,歷經了幾千年。而社會制度、契約體系、法律系統和人類組織分工模式都隨之發展與改變。從實物貨幣到信用貨幣,再到現在的數字貨幣。其本質是,單層社會群體信任向多層社會群體信任系統的成熟,貨幣權利的大小就來自於跨地區、跨時間的資產、債權或產品的購買能力。而隨著新貨幣形態的形成,全球化社會群體的高度分工和協作也將更加的高效。未來,數字貨幣能夠將更多的資產、貨幣、金融產品和服務鏈接到一起,範圍更大而連接更深,普通人也會從僅僅是末端參與方的角色逐漸向全產業節點的參與角色轉變。

信用貨幣的發行,其實是發行主體和使用個體的債務關係,而這種關係伴隨著全球貿易化、貨幣化和數字化,出現了更加複雜的關係。如何在保證本國貨幣和金融體現的穩定前提下還要做到全球資產和資源的快速流通和分配,成為了各國貨幣管理機構思考的重點。也因此,在Libra項目發佈後激發起全球各主權國家的研究,而離真正的落地應用卻慎之又慎。

本書讓我們從貨幣金融的歷史發展,瞭解到了貨幣的本質含義與建立相關衍生系統所面臨的風險和問題。而只有當我們在直面過去時,才能更好的理解在當下產生的新技術和新概念。很高興龍博士能夠在這個方向上做了認真而且詳情的研究,希望大家也能夠從書中讀出龍博士面對目前世面混雜概念下,秉持的正本清源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