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與食物,如何成為我人生的治癒所?

廚房與食物,如何成為我人生的治癒所?

廚房:人生的治癒所

我曾是一個抑鬱症患者,在無數我睡不著的夜晚或是在人生茫然焦慮深淵之時,不誇張地說我曾有不下百次就此了結人生的念頭。可事實是,現在的我不僅好好地活著,還更加熱愛我的生命。你若問我到底是什麼拯救了那個處於痛苦邊緣的我?

我想除了愛以外,一定還有食物與廚房。它們的存在,就是我人生的治癒所。

食物給我最平凡的溫暖

食物對於我的意義,也即我好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

在2016年得了抑鬱症的那段時光裡,書沒看幾本,可是卻和好朋友文秋吃了許多至今都懷念的東西。冒著寒風排隊去吃南門涮肉,在鼓樓旁邊小樓裡圍桌吃鮮嫩到能看見紋路的烤肉,冬日在宿舍用我那愛跳閘的奶黃鍋煎個雞蛋都覺得幸福得要跳起來。

廚房與食物,如何成為我人生的治癒所?

初雪排骨蓮藕湯

愛上了重慶的榨菜,配著春餅皮吃是最愛,如果再配上肉絲和豆芽菜,再沒有比這更美妙的滋味;霧霾天也沒什麼大不了,小燉盅裡有黃冰糖雪梨銀耳羹就好;在冷到不行的冬夜裡,也要執著地去西南門吃上一口熱乎乎的,沾上了辣醬和醋的蒸餃,那是我至今吃過最好吃的蒸餃

也沒有什麼能比得上我那半年,每個星期一五點起床,坐車去北醫三院路上的香菇油菜包子,後來不覺得看病是苦事,去時買上三五個剛出籠的冒著熱氣的包子,回來時還會揣著一紙袋暖到心底的糖炒栗子

廚房與食物,如何成為我人生的治癒所?

秋石榴

好朋友楠萍那時候每天都很緊張地準備考研,也是終於考完了,才安安心心地終於給她端過去一碗湯,還有我做得並不太好的紅豆奶茶,可是她都很開心地全吃了。我未曾想過,她說吃石榴的時候會想起,秋天我給她用小碗裝起來剝好的一顆一顆紅石榴。秋風起時,還為她用話梅和雪梨燉了雪梨汁兒,加了梨皮的秋梨汁顏色格外鮮亮,很像秋天落葉的色彩。

廚房與食物,如何成為我人生的治癒所?

冰糖雪梨

好幾次生病躺在床上,書桌上燉著紫米粥,最後被粥米的氣味香醒,人都覺得精神了不少。下雨天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定會去食堂四層吃一碗豚骨拉麵,如果我還能好好享受一碗麵,其他的事就沒什麼大不了。

2017的上半年,我開始給留學生上中文課,每堂課一定會給學生展示一個烹飪視頻,經常帶著他們品嚐中國的還有各種各樣的茶點,如果能為他們略顯枯燥的學習生活帶來一點額外的樂趣,我會很開心。

去很重要的面試之前,心裡不管多慌亂,也要拉著朋友陪我吃一頓火鍋,真正舒心了才有勇氣做更多的事情。就如同初春的有一天,明明下午有讓人神經緊繃的考試,卻還是會選擇上午去看雪後的故宮,因為錯過了就要等很久。

廚房與食物,如何成為我人生的治癒所?

我與留學生們

食物拯救我於最灰暗的時光

17年夏天的上海時光,黑色與壓抑到接近崩潰,可是假期間隙跑回北京吃兩頓火鍋就好了,哪裡都有火鍋,可是對面的人與心情都是不一樣的。而在漫長的出國簽證等待期,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那時的心情是灰色的,每天支撐我起床好好生活的唯一動力是早起的第一頓飯。

廚房與食物,如何成為我人生的治癒所?

小鍋煎蔥油餅

看到小燉鍋裡咕嘟咕嘟冒泡,自己將飽藏陽光味道的茄幹、豆角幹都隨手扔進翻滾的湯汁裡時的身心安寧;或者在用小煎鍋來回翻動饅頭片兒,看饅頭碎粒與油融合成金黃的色澤,窗外的一束陽光恰好灑在我的身上的靜謐。那天外公破例吃了兩大盤,理由是實在很香。

九月初下了半月小雨,我和外婆在松林間尋找一種橘黃色的小蘑菇,聞著松針的氣息,和著泥土的清新,原本焦躁的心也終於著地了;每天跟外婆一起在廚房做飯,用心切每一種食材,外婆用大鍋,我用小鍋,那著實是一段親情和做飯拯救我的日子。

我與我的小廚房

廚房與食物,如何成為我人生的治癒所?

我的小鎮

再苦的時光,經過了再回頭看,很多細節是不願再回頭細說的,因為在當下的每一天更重要。2017年十月初,我去了東歐國家羅馬尼亞。十個月的時光,我被很多東西治癒著。我住在一個寧靜的環山小鎮,小鎮最多的是二手商店,想要逛大商場,則要坐兩個小時的車到最近的大城鎮;那裡沒有長長的公交車,稍長的麵包車就是當地人眼中的巴士。

於是,除了每天給學生上課,我最關心的並非身外之物,而是食物。每週沒課的時候會像遠足一樣,慢悠悠走到小鎮底下最大的超市,那裡有壯闊的雪山,時而又碧霞漫天;再忙再累,每天都會用心給自己做飯。

廚房與食物,如何成為我人生的治癒所?

我的小廚房

不記得是哪一天中午,窗外下著大雪,還可以聽見遠處的狗吠,做著飯眼淚就湧出來了,是因為既覺得這一刻自己是幸運的,又想到了好多與關食物有關的往事。

這樣鄉下小鎮的生活,也許是我多年一直嚮往的生活。從幼時讀書,到現在二十多年的時光中,沒有幾件事是我真正心甘情願並且做得特別好的,或者不是為了旁人眼中所謂的好而去選擇的。直到大學穿梭在圖書館的某一天,我發現自己又在尋找與食物有關的書籍的時候,才意識到原來這才是我最喜歡的事情。

真正喜歡的事情也許用不了太刻意的堅持,大學時光,只要是能找到的一切有關食物的書都願拜讀一番,甚至連古書都不願意放過;但凡跟食物沾邊的電影也要一部一部看完,方解心頭之癢;萬籟俱寂的夜晚或者甚至在心灰意冷的時刻,只要讓我看兩個菜譜,就覺得人生還可以有很多美好。

而在那個小鎮的廚房裡,揉麵揉得臉上都是麵粉也沒人會看見,一個人做飯喜樂都是自己的。蔡瀾說,做飯這種事情,一兩次做不好也沒關係,練上個三五次肯定就會有長進。

而我,就是喜歡練習做飯之後每天收穫到的踏實感受,那種感覺一點兒也不會玄乎。

出國的時候擔心自己想念中國的吃食,滿滿一箱都是吃的。不僅有故鄉的特產名物,連福建肉燕皮、雲南桂花黑糖、韓國辣醬、泰國青咖喱、越南米紙類似的東西都帶了一大堆,可見仍是吃心不改。

廚房與食物,如何成為我人生的治癒所?

小廚房裡做的菜

時近年關,在空閒時間折騰了好些東西,做了好幾回風乾臘肉,頭一次失敗了,醃漬好的肉靠暖爐太近,結果烤成了肉乾,後一次小心翼翼,臘肉切片蒸後再炒,竟然有著Q彈的口感。自己做的風乾雞,淋上料酒撒上蔥絲上鍋蒸,沒想到也有故鄉的風味;把自己做的臘腸照片發給媽媽看時,竟然說我做的也有些模樣了。

廚房與食物,如何成為我人生的治癒所?

小廚房裡做的菜

什麼才是有意義的?

動漫《瑞克和莫蒂》的導演曾說,他不贊成瑞克所認為的人間一切事物都了無意義,因為認識“什麼都無所謂”這個事實對於人類來說可能是沒有意義的。地球會掛掉,太陽會爆炸,宇宙在變冷,到最後什麼都無所謂了。

你越能抽身,就越能承受更多事實。但當你聚焦於地球,當你聚焦於一個家庭,當你聚焦於一個人的大腦,聚焦於一段童年或是一段經歷,你看到的是一切都很重要。

我們常有機會去體驗各種那個幻覺,比如我愛我朋友、我愛我的狗狗,這何嘗不是好事兒呢?認識到“什麼都無所謂”這個事實,其實能拯救你於那些糟糕時刻,一旦挺過那些可怕事實並接受它,那任何地方都是宇宙的中心,任何時刻都是最寶貴的時刻,任何事情都是人生的意義,這才是神來之處。

廚房與食物,如何成為我人生的治癒所?

《瑞克與莫蒂》

廚房與食物對於我的意義,不過就是在每一餐飯所傾注的用心,還有那些與我一起吃飯的人們。廚房與食物,用我所能體會到的溫暖與愛意流淌拯救了我。那麼,當你困頓迷惘時,不妨也試著下廚為自己做一道菜吧?也許,在濃湯咕嚕冒泡時,你能找到一個新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