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說《紅巖》書外事

[原創]小說《紅巖》書外事

《紅巖》是一部由作家羅廣斌、楊益言合著的長篇小說,於1961年12月首版。

小說描寫的是:在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國民黨當局瘋狂鎮壓重慶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革命鬥爭。著重描寫以齊曉軒、許雲峰、江雪琴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在獄中與敵人所進行的英勇戰鬥。雖然最後大部分人都在敵人的大屠殺中遇害,但卻充分顯示了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們視死如歸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小說一經問世,立即引起轟動。此後幾十年間,該書成為影視、戲劇等革命文藝作品的熱門素材,影響並伴隨了我國幾代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小說作者羅廣斌、楊益言以及其他倖存者後來怎樣了?江姐和姐妹們在獄中繡紅旗是否真有其事?那個假“瘋子”華子良是如何逃出敵人魔掌的……?相信很多讀者都對這些問題感興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探尋這些發生在小說《紅巖》書外的故事——

1、小說作者羅廣斌、楊益言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中國的統治。重慶的國民黨殘部奉命從9月開始,分批屠殺獄中革命志士。此後楊虎城、江竹筠、陳然等數十位革命者先後被秘密槍殺。11月27日,解放軍的隆隆炮聲逼近重慶,重慶解放在即。國民黨反動派逃離前夕,對囚禁在白公館、渣滓洞等監獄的革命者進行了瘋狂的集體大屠殺。當日就有近200人倒在敵人的屠刀之下。

11月30日,重慶解放。黨組織發動學生、市民等志願者上山在慘案現場清理、挖掘。在歌樂山集中營範圍內,共發現321具屍體。歌樂山腳下,從此多了一處巨大的墳塋,志士們長眠於此。

在這場大屠殺中,由於白公館的看守楊欽典被成功策反,打開牢門,放走羅廣斌、楊益言等19人,使他們虎口脫險……

[原創]小說《紅巖》書外事

羅廣斌(1924-1967),重慶忠縣人,國民黨軍第十六兵團司令官羅廣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學生,畢業於西南聯大。中學時代,因為與一個家境貧窮的女同學戀愛,遭到封建地主家庭的反對而憤然出走,並由此踏上革命的道路。1948年3月在重慶西南學院由江竹筠介紹入黨。同年9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先後被囚禁在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館集中營,後成功脫險。解放後曾在重慶共青團市委、長壽湖漁場擔任領導工作。在小說《紅巖》問世之前,利用業餘時間,編輯出版了重慶集中營烈士詩集《囚歌》(1950 年)、與楊益言、劉德彬合寫了報告文學《聖潔的血花》(1950 年)、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1958 年)等文學作品。“文革”時《紅巖》被誣為“叛徒文學”成為禁書,作者亦備受摧殘,1967年被迫跳樓自殺。11年後於1978年獲得平反昭雪。

楊益言(1925——2017),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人,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早年參加革命工作,後被捕囚禁於重慶渣滓洞,1949年11月27日在敵人對革命者的大屠殺中成功脫險。重慶解放後,曾在重慶黨、團市委工作。文革中,楊益言被誣陷為“叛徒” “特務” “反革命” 。 粉碎“四人幫”後,楊益言才獲徹底平反。後擔任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專業作家。2017年5月19日因病去世,享年92歲。

2、“華子良”講述裝瘋越獄經過

《紅巖》中那個“瘋老頭”華子良的原型,其實是山東陽穀縣人韓子棟(1908-1992)。

韓子棟1908年出生于山東省陽穀縣,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於同年秋天受中共的委派,在山東同鄉孔福民等人的介紹下,打入了國民黨的特務組織“藍衣社”內部。在極其艱難和複雜的環境中,他在“藍衣社”組織建立情報網,出色地完成了中共交給的任務。 1934年11月,因叛徒出賣而被捕。那一年,韓子棟才26歲。

韓子棟被捕後,先後被關押在北平、南京、漢口、益陽、貴州息烽、重慶渣滓洞和白公館等11所監獄,受盡敵人的嚴刑拷打和非人折磨。

[原創]小說《紅巖》書外事

在貴州息烽集中營、重慶白公館、重慶渣滓洞,韓子棟和羅世文、車耀先、許曉軒、宋綺雲等同志關在一起。羅世文組織成立了獄中地下黨支部,積極開展獄中鬥爭,並醞釀集體越獄。

讓韓子棟等人沒想到的是,1946年8月18日,集體越獄計劃還未實施,卻傳來噩耗:羅世文、車耀先兩位同志當日被押解出重慶渣滓洞後,從容就義於歌樂山,屍體立即被焚化。

此後,韓子棟、許曉軒、宋綺雲等人被轉押至重慶白公館。在白公館,獄中地下黨支部仔細分析當時情況後認為,集體越獄越來越難,於是作出了“逃出一個是一個”的決定。為了麻痺看守的特務,韓子棟從同室關押的一個瘋子那裡,學到了一手裝瘋賣傻的“絕技”,他可以一動不動地坐上幾個小時,不說一句話。

特務以為韓子棟坐牢已15年,是真瘋了傻了,就放鬆了對他的監禁和看管,並讓他當伙伕,經常安排他跟特務出去買菜。

獄中地下黨支部認為逃跑的有利時機到了,要求韓子棟抓住機會先逃出去。

韓子棟在回憶錄中講述道:1947年8月18日下午1時許,在酷暑烈日下,他跟隨看守盧北春上街買菜。在從嘉陵江畔返回的路上,巧遇盧北春的熟人胡維景,胡維景就邀盧北春去胡家打牌。打牌間隙,胡維景又應他人之邀出去赴宴,留下一位勤務兵模樣的人看著韓子棟。

在這期間,韓子棟拿出兩萬元錢請“勤務兵”去買西瓜。“揀頂好的買,最好買點冰來冰一冰,剩下的錢你坐車,不用給我啦。”韓子棟知道,西瓜加冰不過幾千元錢,剩下的是那人的外快,他當然樂意跑腿。

就這樣,韓子棟機智地支走了“勤務兵”後,撒開大步迅速逃脫了國民黨特務的魔爪。

這件事在國民黨保密局引起極大震動,特務頭子惱羞成怒,派出大批特務帶著警犬四處通緝、搜捕韓子棟,但一無所獲。

韓子棟從重慶逃跑後,晝伏夜行,渡長江,鑽深山,幾經輾轉,同年11月才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繫。

解放後,韓子棟擔任過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1992年5月19日,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老人在貴州省貴陽市病逝,享年84歲。

3、書中關於江姐和姐妹們繡紅旗的情節是真的嗎?

“線兒長,針兒密,含著眼淚繡紅旗;一針針,一線線,繡出一片新天地……”這首經典革命歌曲《繡紅旗》隨著歌劇《江姐》的上演,迅速傳遍中華大地,幾十年來傳唱不衰。江姐和姐妹們在獄中繡紅旗慶祝新中國成立的感人畫面也深深刻在人們的心中……

這一情節是不是發生在獄中的真實場境呢?其實,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場境是不可能出現的。

那麼這一情節是作者憑空杜撰出來的麼?當然也不是。

真實的情景是這樣的——

1949年10月7日,囚禁於白公館、15歲就加入共產黨的郭德賢(叛徒甫志高的原型蒲華輔的妻子),與關押在其隔壁的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將軍閒聊。黃將軍因為身份特殊,在牢中有看報紙的待遇。郭德賢從黃將軍那裡得到一個重大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於10月1日成立。還了解到新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這個驟然而至的喜訊令郭德賢興奮得心都要跳出來了,她趁放風之機,將這個消息悄悄告訴了羅廣斌。羅廣斌回到囚室,即將這特大喜訊告訴了同獄的難友們。難友們頓時用耳語般的音量歡呼著,藉著在地上打滾、相互擁抱——在特務的眼皮底下用這樣獨特的方式慶祝新中國的成立。特務走後,他們面北而立,低聲吟唱起那首作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

那一夜,全牢的難友睡意全消。大家都在猜測著國旗的形狀、五星在國旗上的位置。眼見這般情景,羅廣斌忽然閃出一個主意:“同志們,我有個建議:我們也應該做一面五星紅旗,等有一天打著這面紅旗衝出牢門去!”

“好主意!”大家都舉雙手贊成。

羅廣斌扯下了他的紅花被面。大家都不知那五顆星是黃色還是白色,也不知五星是如何排列的。起初,陳然拿出一件白色襯衣,擬做五星,後來改用了黃色的草紙。最後大家議定,把五星放在旗幟中央,形成圓圈,以示緊緊圍繞著共產黨之意。

沒有剪刀,沒有針線,也無糨糊。他們就用一把鐵片磨成的小刀,將黃色的草紙刻成五角星,然後用飯粒把五顆星粘到了紅綢被面上。

一宵奮戰,“五星紅旗”誕生了!……

[原創]小說《紅巖》書外事

就這樣,小說作者把男囚室的這次“繡”紅旗場景為素材,創作出《紅巖》裡的江姐帶著姐妹們繡紅旗的感人畫面。

重慶解放後,羅廣斌和郭德賢等脫險的同志回到牢房中找到這面旗,將這面旗交給了黨組織,現在還保存在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內。

4、叛徒、特務、看守的不同人生

小說《紅巖》除了描寫眾多革命者英勇不屈地與敵人鬥爭的事蹟外,也刻畫出很多叛徒、特務、看守們兇殘的醜惡面目。下面講述幾個有代表性的壞人,看看他們的結局如何:

中共叛徒甫志高的原型蒲華輔:眾所周知,《紅巖》小說中甫志高的形象是以幾個中共叛徒為原型來塑造的。其中之一就是前面提到的郭德賢女士的丈夫蒲華輔。蒲華輔自己也是被叛徒出賣的。他被捕後,受不住敵人的嚴刑拷打,出賣了一批包括自己妻子在內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成為可恥的叛徒。他原是中共川康特委書記。後來在獄中受到那些堅貞不屈的革命志士的教育和影響,對自己叛變革命的行為有所悔悟。在監獄裡“痛定思痛”過後,又表現出堅強不屈的精神來。他與妻兒一起被關在白公館十個多月中,一直沒有再向敵人屈膝投降。

1949年10月28日,蒲華輔與陳然(成崗原型)、王樸等一起被押到大坪刑場公開槍殺。據目擊群眾講述,蒲華輔與其他烈士的英勇慷慨就義沒有什麼不同,還與其他革命者齊聲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

後人評論說:蒲華輔十分可悲。這樣一名黨的高級幹部,如果他也能在敵人的嚴刑面前咬緊牙頭,不吐一個字,那麼他也許就是另一個“許雲峰”。然 而,蒲華輔不是,他在最關鍵的原則立場問題上,背叛了黨和同志們。他的名字因此不能刻在紅巖“革命烈士”紀念碑上,只能在黨的史書 中被標上兩個永遠恥辱的字:叛徒!

由於丈夫的蒲華輔的出賣,郭德賢和她的兩個孩子不幸被捕。與她丈夫不同的是,當敵人到家裡逮捕郭德賢時,她機智勇敢,冷靜應付。趁敵人未進屋,燒掉了自己保管的黨的機密文件,並及時託人給川康特委副書記馬識途同志送了信,使馬識途得以脫險,保衛了黨的機密,保護了組織和同志。

蒲華輔的妻子郭德賢現年96歲。從1949年11.27大屠殺中脫險後,先後在重慶市寒假教師訓練班、重慶人民廣播電臺任職。每年清明節和“11·27”紀念日,她都要回到歌樂山祭奠犧牲的戰友,幾十年來風雨無阻。2019年清明節,她不顧90多歲高齡,仍堅持讓人推著輪椅帶她去祭奠戰友,讓人架著胳膊,獻上了一朵白花。

大特務徐遠舉(1914-1973):《紅巖》中那個殘忍暴虐的徐鵬飛的原型,就是軍統三劍客之一的大特務徐遠舉。他是湖北大冶人。1949年9月至11月,徐遠舉在重慶主持策劃一系列大屠殺、大破壞計劃。11.27大屠殺後逃往昆明,12月在昆明被雲南盧漢的起義部隊捕獲。巧合的是,他被捕後作為戰犯關押於他曾經殘酷迫害革命者的重慶白公館,1956年轉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與他在昆明同時“被捕”的還有時稱軍統四大金剛的沈醉。沈醉因秘密參加起義而得到政府特赦,而徐遠舉因為之前罪孽深重,雖久等而始終沒有受到特赦。1973年,徐遠舉病死於功德林戰犯管理所。

看守楊欽典(1918-2007):出生於河南郾城縣(今屬源匯區)大樓鎮周莊村一戶貧農家庭。1948年,楊欽典被派到歌樂山集中營內擔任白公館看守班班長,負責看守關押在白公館內的重要“犯人”。獄中的革命者發現楊欽典出身貧苦,當兵的初衷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所以,就找機會“感化”他。給他講形勢,談道理,開導楊欽典不要替蔣介石反動政府賣命,要站在勞苦大眾一邊,棄暗投明。陳然、羅廣斌等30名共產黨員和“民革”幹部被關押到白公館後,也全力教化楊欽典。楊欽典心有所動,開始在他的職權範圍內為獄中的革命者傳遞口信、交換書報;還延長放風時間,盡力給予方便。他在新中國誕生前夕,奉命參與了暗殺愛國將領楊虎城及家人、隨從的罪惡行動;並用雙手卡住年僅8歲的小蘿蔔頭的脖子,與另一個特務合力殺害了這個幼小可愛的生命。“11·27”大屠殺後,當晚11時,因渣滓洞那邊的劊子手們人手不夠要求增援。白公館這邊僅留下楊欽典、李育生二人看管沒來得及殺害的19個人……在這緊要關頭,楊欽典棄暗投明,拿出鑰匙打開牢門,放走了白公館裡羅廣斌、郭德賢等19位志士。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後,在羅廣斌的帶領下,楊欽典到重慶市公安局登記自首。政府根據羅廣斌等人的證言,證實其在關鍵時刻“將功補過”,對其寬大處理不予追究。還準備把他安排在重慶市公安局工作,楊欽典表示想家,政府根據他的意願,給他發了路費,讓他平安地離開重慶。

文革中。楊欽典因歷史問題被判刑20年。楊欽典服刑期間,其大兒子楊存良因為家裡出了個“特務”父親受到牽連,幹得好好的生產隊會計給撤了職,直到31歲才結婚。受打擊最大的是楊欽典的妻子,由於天天盼人不見人,1977年楊妻身患重病撒手而去。等楊欽典回到別離10多年的家中時,只看見了妻子的墳塋,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對家庭的歉疚之中。

1982年,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重審查明:楊欽典在解放前任白公館看守員期間犯有嚴重的罪行,但在解放前夕的大屠殺中,他親自放出革命志士10餘人,有立功表現,對其逮捕判刑予以糾正,撤銷判決,對楊欽典不予追究。此後,楊欽典回河南老家務農,2007年11月17日,病逝於河南省源匯區大劉鎮周莊村,終年89歲。

摘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