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級航母可以改造為兩棲攻擊艦嗎?

spc我武惟揚


理論上講只要錢到位航母能改成潛艇,但是這有意義嗎?與其說將這種“四不像”改成兩棲攻擊艦倒不如直接新造1艘075,改造未必比新造要快要省,這次136“杭州”艦的改造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雖說是改造但歷經4年多才完成,相當於新建1艘052D的時間。

先說一個誤區:很多網友認為輕型航母=兩棲攻擊艦=直升機航母,因為他們都有一個直通甲板,但只看甲板判斷用途的觀點是錯誤的。兩棲攻擊艦和航空母艦存在本質的區別,一個是兩棲作戰一個是制空制海,所以設計上是兩個方向。可能有些國家為了省錢設計一些所謂“戰略投送艦”,既可以投送兩棲部隊又可以搭載類似於F-35B這樣的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但這並不意味著把現在的航母改成兩棲攻擊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既然兩棲攻擊艦是運載兩棲作戰部隊,那麼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擁有承載量極大的塢艙,可以搭載主戰坦克、步兵戰鬥車、兩棲突擊車等重型裝備。除此之外還要具備運載兩棲戰車、機械化登陸艇、兩棲氣墊船的能力,利用這些登陸載具將裝備和人員輸送上岸。可以這麼說:兩棲攻擊艦大部分空間都用在承載裝備和人員上。比如下圖的韓國海軍“獨島”號兩棲攻擊艦,艦艉的艙門打開,LCAC氣墊登陸艇正在離艦。“獨島”級實際可以運載10輛主戰坦克以及600名左右的士兵,LCAC氣墊登陸艇2艘和AAV兩棲突擊車12輛。

還有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塢艙打開海水湧入,此時釋放登陸艇和氣墊船。“黃蜂”的承載量更大,LCAC氣墊登陸艇3艘和AAV兩棲突擊車25輛,M1主戰坦克5輛、M109自行榴彈炮8門、HMMVVV戰術輪型卡車68輛等等。

但是停泊在天津的“基輔”號是作為航空母艦或載機巡洋艦來設計的,作用是獵殺對蘇聯潛艇構成威脅的美國攻擊型核潛艇和航空母艦戰鬥群,保障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潛生存。依據這個理念,“基輔”攜帶的是P-500重型反艦導彈、Yak-38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Ka-25反潛直升機、擁有一個機庫,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就沒考慮過塢艙進行兩棲投送的問題。所以如果要將“基輔”改造成兩棲攻擊艦,那麼要對艦體內部進行重新設計,改造出一個巨大的塢艙並設置與外界聯通的艙門。而艦上攜帶的大量武器也必須隨“基輔”用途的改變而做出更改,但這些武器的改造只有2種可能:

1.完全拆除乾脆不要。

2.更換為對地打擊武器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這樣看來“基輔”的兩棲化改造包括艦體內部重新設計+武器改造+電子設備改造,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為除了殼之外其他的都要動。如果是改造那麼首先要把舊的全部拆掉、內部艙室全部打通,然後再安裝新的武器和其他設備,再對塢艙重新構建,那麼我們為什麼不重新設計建造一艘兩棲攻擊艦?比如現在正在上海建造的075型兩棲攻擊艦。

另外,“基輔”級本身是1972年下水的艦艇,艦齡已經達到47年,即便是在南通停泊的“明斯克”號艦齡也已經達到44年。一般按照航空母艦40-50年的最高服役上限,這2艘70年代的老艦其實已經達到服役極限了。而且在這40多年的時間內這2艦幾乎沒有正規的大修保養,來到中國後只是進行了一些針對博物館的改造和簡單維護,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在中國的2艘“基輔”級航空母艦已經沒有軍用化價值,就目前的情況幾乎是報廢的狀態。還是說,既然這樣真不如造一艘全新的兩棲攻擊艦,至少新的可以用40年的時間。

花費如此大的精力和金錢去改造一艘本身就不是兩棲類艦艇的“基輔”級,2014年中國對艦齡15年的956型“杭州”號導彈驅逐艦進行了改造,將原有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全部拆除,相應的對空、對海雷達也全部更換為國產,加裝32單元垂直髮射裝置,但這種涉及艦體內部結構的改造前後卻花費4年多時間,直到今年才重返部隊,而艦上原裝AK630近防炮也沒有拆除,可能是節約成本把。“現代”級的改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改造不一定就是又快又省,大改造的速度甚至比新建還要慢。

最後說一句:求求你們放過“基輔”吧,以前經常看見嚷著要把“基輔”改成“真正”航母、改成兩棲攻擊艦、改成直升機航母,40多歲的老艦就讓他們安安靜靜當做博物館吧,不要打擾了。


雛菊西瓜Peterpan


基輔級載機巡洋艦是蘇聯特殊時期建造的特殊軍艦,可以把他改造為航空母艦,也可以把他改造為巡洋艦,但是卻偏偏不能改造為兩棲攻擊艦,理由很簡單:艦體不允許。

圖為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巴庫號,可見其巨大的艦島設計。

基輔級載機巡洋艦的艦體設計是蘇聯海軍根據蘇聯海上戰役的學說思想進行設計的,他屬於一種類似於航母的艦體結構,一方面是高速艦型,一方面有外飄結構,下層為動力和物資、彈藥,中間設置有機庫,最上層的艦面卻堆積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這主要是其“巡洋艦”的本質決定的。1143型基輔級這種特殊的設計,來源於蘇聯的搜索-突擊群建設。

圖為蘇聯海軍時期的機腹級載機巡洋艦,可見其飛行甲板上停放著YK38垂直起降戰鬥機和卡27反潛直升機。

蘇聯海軍在進入70年代後,開始考慮建設遠洋核海軍,其中海軍戰役集群主要有4個,比如反潛-突擊群,主要由1123型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1134系列大型反潛艦、1135系列反潛艦以及核潛艇組成;偵察-突擊群,主要由1155型無畏級大型反潛艦和956型現代級導彈驅逐艦組成;搜索-突擊群則主要由1144型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1164型光榮級巡洋艦、1143型載機巡洋艦、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組成。

圖為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前視圖和後視圖,可見其有巨大的飛行甲板外飄結構,整體設計更接近航母。

基輔級作為蘇聯搜索-突擊群的重要成員,擔負著整個艦隊的對空防禦和反潛保護作用,同時承擔著一部分火力打擊任務,他們是站在核心旗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身邊的護衛,掩護基洛夫和光榮級巡洋艦齊射完自己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比如基洛夫上的20單元3M45花崗岩反艦導彈,每一枚都可以裝備5萬噸TNT當量的戰術核彈頭,威力巨大,至於基輔級自己,則只裝備8-12枚該導彈。

上圖為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前甲板上的花崗岩反艦導彈,下圖為基輔級前甲板特寫,這些導彈賦予了他巡洋艦的特質。

因此,基輔級其實是一種遠洋高速機動下的主力作戰軍艦,他們的設計中雖然也考慮了為兩棲作戰提供支援,但是主要提供的是航空攻擊支援,而不是兵力投送支援。因此,基輔級從沒有把艦體設計為兩棲攻擊艦的登陸艦艦型,沒有設置塢艙,不能搭載氣墊登陸艇,也沒有滾裝搭載能力,不能攜帶裝甲戰車。

圖為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可見其艦體基本是空間設計為主的方形登陸艦艦型。

兩棲攻擊艦是誕生在垂直登陸思想下的軍艦,但是不論如何他也是為了登陸而生的,別看他也有機庫,有飛行甲板,但是他主要用於作為前線的登陸基地使用,為後續到達的部隊提供休整,使用直升機、氣墊登陸艇等把源源不斷到達的部隊投送上岸,因此他非常強調空間設計,忽視了高速設計和武力設計,他設計有陸戰隊人員、裝甲車輛的艙室,一般可以搭載1000-2000多人的陸戰隊員,可以攜帶數十輛坦克、裝甲車輛,尾部的塢艙能夠攜帶氣墊登陸艇。

圖為遠洋機動中的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可見他們屬於高速機動設計的艦型。

艦體設計是一艘軍艦根據其任務進行的基本設計,艦體決定了屬性,決定了任務。印度海軍之所以可以把基輔級巴庫號載機巡洋艦改造為航母,是因為他本身就是航母特有的艦體平臺,完全具備這種改裝潛力,雖然是“巡洋艦”,但是艦體上決定了他更接近航母。至於兩棲攻擊艦,除非把基輔級拆了重造,否則是改不出來的,因此基輔級不可能被改造為兩棲攻擊艦。


海事先鋒


Type.1143.Aircaft.Carrier/1143重型載機巡洋艦/重型反潛巡洋艦,北約代號:Kiev.chas“基鋪級”。

屬於前蘇聯第二代航母,該型艦設計獨特除了搭載艦載機、配備了全方位反潛、反艦、防空導彈武器、火力猛、單艦戰鬥力強大,該型艦定位:執行編隊反潛、制空、防空、擔任編隊旗艦、支援登陸作戰等作戰任務,是前蘇聯第一型直通甲板航母、前蘇聯時期共建造了4艘該型號航母。

研製時間1967~1970年、1977年服役。現在、全部退休了!
其中兩艘“基鋪”重型載機巡洋艦在中國被當成主題公園的主角供遊客欣賞。
其實、當“1143型“基鋪”艦載機巡洋艦按“廢銅爛鐵”買來時、有關它們未來命運國內外都有各種各樣的“猜想”、當時包括可能將它們“復活”改造成一艘能用的航空母艦傳言一直不斷……

那麼,把“基鋪”載機巡洋艦改造成一艘“兩棲攻擊艦”?是否可行?

在主題公園當“展品”公開供遊人觀賞的結局、用事實有力的回答了一切“猜想”和幻想!

“1143基鋪”重型載機巡洋艦太老了、艦型也落後於時代、改造的利用價值太小了!一句話:不划算。

把“基鋪”重型載機巡洋艦改造成“兩棲攻擊艦”動作幅度太大、真正是需要進行“脫胎換骨”式的“大手術”、整個改造比從新建造一艘全新的“兩棲攻擊艦”工程量更大更復雜和費用花費更多……

因為,“基鋪”載機巡洋艦按裝的“雜七雜八”與“兩棲攻擊艦”無關裝備太多、需要拆除並且從新對甲板進行佈局、艦艉、機庫都要從新設計佈局“開腸破肚”……實戰不划算
(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甲板)



(噢大利亞海軍“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

從艦體對比、就能夠想象一下去改造一艘老舊“準航母”式“四不像”式艦艇的複雜程度……。

所以說:“基鋪”級載機重型巡洋艦能夠當“展品”供人們遊玩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孔乙己亂彈


基輔級航母改兩棲攻擊艦,倒是沒有國家嘗試過。目前世界上唯一對基輔級載機巡洋艦進行成功改裝的只有原“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經俄羅斯改裝為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滑躍起飛航母,尚沒有基輔級改兩棲攻擊艦的案例,當然也還沒有其他航母改兩棲攻擊艦的案例。


若要改裝為兩棲攻擊艦,必須要將上部甲板全部改為平直甲板,機庫和下層艙室也要改為塢艙。而對於基輔級來說,這是很難的一項工作。為什麼這麼說呢?前蘇聯的航母發展思路很清奇,非要安裝大量的艦載武器和飛行甲板結合,哪怕是正規航母庫茲涅佐夫級也是這樣,要知道遼寧艦改裝中就因為機庫被艦載導彈系統佔據位置而無法增大,這就讓基輔級改裝為兩棲攻擊艦中的塢艙改造成為老大難的問題。

其實以基輔級四萬噸的噸位改裝為兩棲攻擊艦是很不錯的,但是可能性幾乎為零。本身四不像的構造證明這就是不中用也不中看的裝備,前段大量的艦載反艦和防空導彈系統就是最難改變的。而基輔級的航電系統也不先進,從下圖可以看出艦島非常大,還位於甲板中間,這對於甲板上的直升機起降都是非常危險的存在,實際改裝意義不大。

還有一個就是成本問題。如若基輔級改裝為兩棲攻擊艦,很可能成本比俄羅斯改裝維克拉瑪蒂亞號的成本還要高,兩棲登陸艦艇其實成本都不高的,例如我國的兩棲船塢登陸艦071型據傳近期與泰國簽訂訂單,價格比052D驅逐艦還要低。而基輔級這樣一級四不像的航母如果改裝為兩棲攻擊艦,幾乎是完全的大改,成本將會高的驚人。這樣的成本還不如重新建造一艘全新的兩棲攻擊艦,所以說無論是技術方面還是成本方面,意義都微乎其微。


西涼宣撫使


“基輔級”航母改型成為兩棲攻擊艦是可能的,從技術上來說由航母向兩棲艦改型是由高到低的過程,“基輔級”簡化設計完全可以成為一艘4萬噸以上級別的兩棲攻擊艦。

實際上蘇聯時代也確實這樣做過,使用“基輔級”的艦體改型成為“11780型兩棲攻擊艦”用以替代“基輔級航母”和“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但是當時的“尼古拉耶夫斯克船廠”正在建造“第比利斯級姊妹艦”(庫茲涅佐夫號和瓦良格號,當時叫“第比利斯級)實在沒有多餘的大型幹船塢建造它,“11780型”也就沒有開工,直到蘇聯解體它就一直停留在圖紙上。


這個模型就是“11780型兩棲攻擊艦”,從模型上來看,艦橋前面的巨型“玄武岩”反艦導彈發射器、“風暴”艦空導彈發射器、雙聯76毫米高平兩用炮...都被取消了,只是安裝了一門AK130艦炮,可能用於登陸支援...直升機則使用現成的卡–25系列和雅克36垂直起降戰鬥機。
這張11780型兩棲攻擊艦簡圖裡攜有氣墊登陸艇,那可不是“野牛艇”或者“鸛”之類巨型艇,可能是“天鵝級”。理論上來說以當年蘇聯在戰艦建造方面的造詣還是能建造出來兩棲艦的,並且配套的艦載直升機、戰鬥機、氣墊船、兩棲戰車...等裝備也很齊全。

艦艉鰭上噴塗有俄羅斯海軍的“安德烈旗”
,說明“天鵝級”氣墊登陸艇目前還在俄羅斯服役。

總之,如果“11780型兩棲攻擊艦”建成服役,對當時的蘇聯海軍來說在登陸戰方面會有非常大的提高,很可惜它與“夏伯陽級大型驅逐艦”一樣,只是存在歷史資料當中。
“基輔級”要是改型成兩棲攻擊艦,這些巨大的反艦導彈發射器和對空導彈發射器一個都不能留,與那些曬日光浴的水兵們相比它們實在是太巨大了。


“紅海軍時代”採取的是“攻勢建軍”原則,由於有強大的陸軍和其他軍種,還與北約國家接壤,到了戰時陸軍就解決問題了,用不著陸戰隊實施大規模登陸戰(蘇聯時代陸戰隊規模不大,總共有8000人)...所以,蘇聯海軍對於專用登陸類戰艦的研究不如其它一線戰艦,艦隊登陸艦艇配置方面,黑海艦隊由於出海口被土耳其控制,加之黑海海域適合登陸的地方太多,所以黑海艦隊的登陸艦隻在歐洲三個艦隊當中配置最多,現在也是這樣;亞洲方面由於和日本有“北方四島”問題,太平洋艦隊的登陸艦艇數量位居四大艦隊第二位,但“紅海軍時代”大型水面艦艇和潛艇數量眾多,即便是與土耳其或者日本發生海戰,“紅海軍”也能將他們的艦隊全殲!所以登陸/反登陸作戰在蘇聯時代屬於較為次要的問題。
圖片上這個模型叫做“破浪級”兩棲攻擊艦,是俄羅斯設計的新一代兩棲戰艦,但它的排水量僅1.2萬噸,僅是“11780型”的三分之一,也裝不了多少陸戰隊和裝備。

現如今不同了,俄羅斯海軍不但實力上斷崖式下降,與其他國家的領土爭端又起,地緣政治受到很大的壓迫,比如:北約東擴、俄–烏克里米亞半島爭端、敘利亞內戰、北方四島問題...接踵而至,軍事是外交的強大後盾!軍事上打不贏,談判桌上更是弱勢一方,所以俄羅斯也開始高度重視兩棲戰艦的建設,想購買法國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由於美國的作梗法國寧可賠錢給俄羅斯也不將兩艘建成的攻擊艦賣給俄羅斯。
“破浪級”可以搭載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但數量太少,1.2萬噸的排水量最多可以搭載卡–52、卡–27直升機10架左右。

外購不可能的情況下只得自己去設計建造,可問題是俄羅斯海軍目前是缺錢、缺工程能力,兩棲攻擊艦雖然相對便宜,根據目前的建造價格,1.2萬噸的艦加上設計費用也得要2億美元左右,還有就是俄羅斯造船業已經是30年沒有建造5000噸級別的戰艦了,登陸艦艇研製方面的技術已經非1970年代可比,能否將模型變成“破浪級”建造出來是很大的未知數。

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俄羅斯黑海艦隊“蟾蜍級”大型登陸艦,目的地是敘利亞的“拉塔亞基海軍基地”,它從外表來看就已經是破敗不堪了!看來俄羅斯對於兩棲攻擊艦的需求確實是緊迫性的問題。

皇家橡樹1972


不能。基輔級航母受制於原始設計問題,是很難改裝成兩棲攻擊艦的,不過倒是可以改裝成對地支援艦,搭載直升機等武器進行支援保障任務。 由於兩棲攻擊艦和航母長得太像,都擁有著一個寬大的飛行甲板,因此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會將兩者混淆,認為彼此之間完全可以等同或者稍加改裝就能達到對方的性能,但是這是不切實際的。航母主要使用飛機作戰,說白了就是一切服務於航空作戰,但是兩棲攻擊艦主要用於兩棲登陸任務,除了用於起降飛機的飛行甲板之外,還擁有著一個巨大的塢艙,能夠搭載著主戰坦克、登陸艇、兩棲戰鬥車輛等等作戰裝備,在近海區域放下這些裝備搭載著登陸部隊衝向灘頭。

因此用途的不同決定了兩種艦艇在設計上的不同。航母本身只需要考慮機庫、彈藥庫、升降機等主要部分,但是兩棲攻擊艦艦體的很大一部分空間留給了塢艙,因此航母是很難改裝成兩棲攻擊艦的,即使在技術上行得通但往往成本上也划不來,還不如從新設計建造一艘兩棲攻擊艦。 就拿基輔級航母而言,其更像是載機巡洋艦,艦體前半部分搭載的是各式反艦武器,側部艦體才有一個飛行甲板,僅能搭載少量雅克38艦載機,作戰效能很差。而且即使技術上行得通,而且不考慮實際性價比問題,基輔級航母的艦體壽命已經不足,改裝成功也沒有多少壽命可用了。


戰爭之王


答案是否定的。

基輔級航母是蘇聯時代產物,且繼承了蘇聯武器傻大黑粗的特性。前蘇聯的口號是不需要武器裝備精良,只要威力夠猛就好。

先來說說兩棲攻擊艦

兩棲攻擊艦是攜載直升機用於輸送登陸部隊及裝備的登陸艦船。也稱直升機登陸運輸艦。主要是使用直升機輸送登陸兵進行垂直登陸,以提高登陸作戰的突然性、快速性和機動性。 艦上飛行甲板能同時起降7~8架直升機。飛行甲板下方為機庫和登陸車輛庫等。直升機和車輛由機庫中的升降機運送到飛行甲板,登陸兵住艙有通道可直達登機部位。 艦上還有指揮中心、導航設備和較齊全的醫療設施等。比如 美國建造的“硫黃島”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為1.83萬噸,最大航速23節,可攜載20架直升機、4處垂直、短距起落飛機,艦上還裝有艦空導彈和76毫米艦炮;還可載運2000名登陸兵及武器裝備。

功能設計不同船體結構也不一樣,強行改裝不僅改裝成本高,結果肯定也會有諸多缺陷,這點可以參考俄羅斯給印度改造的超日王號航母。

基輔級的設計不合理。去天津就能看到,內部空間被導彈佔用比例比較大,實際可用空間相對比較小,甲板中央艦橋比例過大,不利於快速起降。

再說它們的服役時間就已經很長了,船體都有所老化,即便翻新也不會有很長的服役壽命,而且基輔級的功能主要是反潛載機巡洋艦,船體內沒有塢艙,無法收納氣墊船和兩棲步戰車,兩棲攻擊艦要求的主要是兵力運載量和兩棲投送,兩者相差太遠了。所以花冤枉錢改建基輔級航母是不可能的,需要兩棲攻擊艦的時候,直接建造更加先進的才是最合適的。


碧水良人


蘇聯第二代航空母艦,也是第一級搭載固定翼艦載機的航空母艦,代號1143(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個四不像。本級艦一共生產了四艘,分別是基輔號、明斯克號、新羅西斯克,還有改進型巴庫號(後更名為戈爾什科夫號),兩艘在中國成了航母公園,一艘成了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最後一艘俄羅斯養不起只能拆了。

基輔級航空母艦長274米、寬51米,滿載排水量4萬多噸,可以攜帶33架艦載機。包括:12架雅克-38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19架卡-25A/卡-27直升機、2架卡-25B直升機。字面數據一看是不是很有改裝潛力,再怎麼說這也是一款中型航母,無論從噸位到尺寸大小都和現在的大型兩棲攻擊艦類似,如美國大黃蜂級。

但是兩棲攻擊艦的設計要求是這樣的:能夠搭載大量飛機和運輸坦克、登陸部隊等陸戰力量,因此它的內部設計和航母完全不同,需要很大空間用於裝備登陸裝備。

首先,基輔級航空母艦延用蘇聯時代獨特風格,強調單艦作戰實力,而不是依賴艦載機。所以整艘航母就跟它的名字一樣“載機巡洋艦”,滿載大量反艦、防空、反潛等強大火力打擊能力,大量武器佔用了寶貴的艦體空間。

其次,不像正常的航母採用全通甲板,基輔級航母甲板有一半是被配套的武器裝備佔用,留給艦載機活動的空間相當有限。

如果真的要將基輔級改為兩棲攻擊艦,那就不是簡單的改裝了,整個設計基本要推倒重來。恢復全通甲板、艦體內部空間,花費的人力物力不算,這種大動作的改裝還有可能對艦體強度、結構造成破壞。因此,基輔級不具備改裝兩棲攻擊艦的條件,俄羅斯造船工業暫時估計也沒有設計建造能力(參考購買法國西北風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