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哥特式到巴洛克,從茅草屋到電梯房——建築的祕密都藏在故事裡


從哥特式到巴洛克,從茅草屋到電梯房——建築的秘密都藏在故事裡

01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2020年的開端,幾乎所有人的朋友圈都被這句話刷了屏。人們在漫長的疫情寒冬裡翹首期待,盼望著真正春天的到來。

因為疫情的特殊原因,故宮已閉館70余天,而春暖花開,滿園的美景待人欣賞,於是故宮的工作人員聯合媒體,採用“雲賞春”的直播活動讓人們一睹紫禁城的芳容。

人們隔著屏幕靜靜欣賞故宮的紅牆金瓦、雕樑畫棟、樹影亭臺、似錦繁花……這座擁有600年曆史的古建築,在陽光的照耀下,煥發著生機與活力。

故宮作為古建築的典範,一直以來深受人們喜愛,這與其背後的設計巧思是密不可分的。


從哥特式到巴洛克,從茅草屋到電梯房——建築的秘密都藏在故事裡


比如,為什麼故宮的光影格外好看?因為設計者在設計之初就將光照角度納入思考範圍,在修建的時候,工人通過把屋簷向外挑出一定距離來使陽光照射建築物時產生特定效果,既能保證光影的美感,又能提供冬暖夏涼的舒適。

偉大建築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於其繁複精妙的內部構造,還在於凝結其中的人類文明巧思與源源不斷的創造力。

建築的秘密都藏在其背後的故事裡,正如《建築的故事》一書裡所寫:“當你盯著建築,想象著身處其中的人們,你就會明白是什麼讓這些房子變得如此特別。每一棟建築,都有一個值得細說的故事。”


從哥特式到巴洛克,從茅草屋到電梯房——建築的秘密都藏在故事裡


02

《建築的故事》由普利策獎獲獎作者帕特里克·狄龍與國際知名的剖畫圖大師斯蒂芬·比斯蒂聯袂創作,作者們精選了16座世界著名建築進行深入探究,追溯了人類從居於洞穴到主動打造尋求生態平衡綠色建築的3000年建築史。讀者可以在精美建築剖面圖與生動文字敘述裡領略一個有趣多面的建築世界。

帕特農神廟、泰姬陵、巴黎聖母院、沃勒維孔特城堡、悉尼歌劇院、蓬皮杜中心……每棟偉大建築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都有其背後非凡的故事。瞭解這些故事,能讓我們看到一座座有血肉、有豐富精神內核的建築,而非冷冰冰的石頭堆砌。

在《主教的夢想》一節裡,作者重點描繪介紹了始建於1163年的巴黎聖母院。看著精美細膩的插畫,不免讓人心疼地想到4·15巴黎聖母院火災事故。

2019年4月15日,位於法國的著名建築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其塔尖被大火吞噬,折斷崩塌。4月16日,消防人員稱火勢“得到有效控制”且“部分已被撲滅”。因火勢兇猛,教堂上方的木質結構被毀壞,剩下的暴露在外的頹垣殘壁令人唏噓不已。

從哥特式到巴洛克,從茅草屋到電梯房——建築的秘密都藏在故事裡

這座集文化、宗教、藝術、美學價值於一身的大教堂,像一位佇立在塞納河畔的老者,見證了法國近代史的重大變遷與發展。作為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築,它在歐洲建築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更是以教堂為靈感,創作了小說《巴黎聖母院》,刻畫了美麗的吉卜賽女郎埃斯梅拉達、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羅德等諸多人物形象,體現了深刻的人道主義思想,弘揚了愛、良善與正義。

建築與文化互相促進,共同推動著人類文明進程的發展。

輝煌的巴黎聖母院作為哥特式建築的典範,有著標誌性的尖拱、尖頂、精細窗欞以及彩繪玻璃。而在建造之初,這種新構想的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

那時,莫里斯主教主張拆除塞納河畔的大教堂,另外建造一座夢中出現過的可以矗立於巴黎天際的新教堂。當時在巴黎北邊的絮熱院長領導大家建成過一座聖德尼大教堂,他們採用全新的建築模式,讓建築儘可能顯得修長,窗戶也較以往更大,並用尖拱代替過去的圓拱。這樣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哥特式。

於是莫里斯主教也計劃建成一座全新的哥特式風格的教堂,工程歷經數年,直到莫里斯主教去世多年後,新教堂終於竣工——巴黎聖母院建成了。嶄新的建築帶給人新的希望與驚喜,人們看到陽光在教堂內部起舞,光線肆意流淌,彩色玻璃折射繽紛線條,整座建築彷彿一曲由石頭譜成的交響樂,在塞納河畔迴盪悠揚樂章。


從哥特式到巴洛克,從茅草屋到電梯房——建築的秘密都藏在故事裡


03

人類文明從古代發展到中世紀,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時期,從19世紀進入20世紀,再到21世紀,建築的歷史也一點點發展,從洞穴到茅草屋,從平房到電梯房,從公寓到摩天大樓,建築的變遷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息息相關。

不同時期,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訴求也不同。遠古時期,人們需要躲避森林猛獸,於是在夜晚寄居於洞穴;後來人們有不被雨淋不被日曬的需求,於是建造起各式房屋;再後來人們有了採光、供暖的需求,於是人們使用起玻璃以及供暖設備。

文藝復興過後,由於歐洲各國國富民強,國王們對簡單低調的風格不再喜歡,對於建築有了新的需求——奢華威嚴,造型誇張。於是有別於哥特式,那個時代的建築普遍採用巴洛克風格——華麗奇特、爛漫繁複。


從哥特式到巴洛克,從茅草屋到電梯房——建築的秘密都藏在故事裡


而在1406年的中國北京,明成祖朱棣期望有一個地方可以作為天子居住的城市,他居於其中便可以統領天下一切事務,未經他的允許,任何人不可以隨意進出。在這樣的需求之下,被命名為紫禁城的宮殿群拔地而起。

所以你看,有需求就有創新,建築的秘密都藏在其背後的建造故事裡,想弄清楚關於建築的種種疑問,不妨去故事裡找尋答案。

在《建築的故事》這本書的最後,作者介紹了2001年建成於英國倫敦的草磚房,這座建築非常的環保節能,同時又能讓居住者感到舒適。設計者將建築與生態循環相結合,有磚牆亦有花草,有石塊亦有秸稈。

一切看起來像建築的輪迴,新時代的人們又像古人那樣建起一座非常親近自然的房屋,這是倒退嗎?不,這恰恰是很大的進步,因為人們終於認識到,建造不破壞地球資源的房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才是人類能夠長遠發展的秘密啊!


從哥特式到巴洛克,從茅草屋到電梯房——建築的秘密都藏在故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