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隱藏的歷史梗

1、姚汝能採訪張小敬,說他自己偷偷寫一些小說,在黑市上刊印得不錯,覺得張小敬這人有意思想把他寫進書裡。歷史上,姚汝能真的把張小敬寫進了自己的書裡,記載他在馬嵬坡射殺楊玉環的族兄楊國忠:


唐別史《安祿山事蹟》,署名華陰尉姚汝能,記述,天寶十五載馬嵬坡,楊國忠出門遇上一群20多騎的吐蕃人正跟他說話,突然軍隊裡傳話說楊國忠跟吐蕃人一起反叛,軍人們把他圍起來,楊國忠斥責他們是不是要效仿安祿山造反,軍人們說“你是逆賊,還說誰?”,騎士張小敬先把楊國忠射下馬,然後割下他的頭顱,屠割他的屍體。

姚汝能除了留下這本書外,他的生平事蹟則沒有記載。

《長安十二時辰》隱藏的歷史梗

2、郭利仕原型高力士,戲說中李白讓他脫靴子那位。葛老向張小敬要名字,林九郎向手下佈置換宮中茶盞,郭利仕向李必訴苦,指向驃騎大將軍郭利仕從宮裡偷金銀器,一個男人又從郭利仕庫房偷金銀器,這批金銀器代表大唐的最高工藝,埋寶的地點是何家村。

歷史上,高力士雖然是太監,但他真的被唐玄宗封為驃騎大將軍。1970年在何家村出土過一批大唐文物,號稱大唐遺寶,但這批文物跟高力士沒有關聯。


高力士因協助平定韋后太平公主之亂深得玄宗信任,累官至驃騎大將軍等,他對玄宗非常忠誠。

何家村出土的金銀器數量大,工藝精美,有若干件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何家村位於古長安城的興化坊內。經陝西曆史博物館和北大的專家學者們精心研究,何家村遺寶的主人可能是唐代官位顯赫的尚書租庸使劉震,而遺寶的埋藏年代應在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爆發的涇原兵變中。

太子提到稅制立了個flag,他沒有機會實施他的想法了。歷史上,太子李亨正是因為在市井私會韋堅,韋堅又在崇仁坊的景龍道觀私會皇甫惟明,被李林甫發現打小報告給玄宗,鬧出風波。當時的租庸調製確實已經出現問題,但直到李亨的孫子輩,稅法才改革。

天寶五載正月,河西、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向玄宗表示應將李林甫撤職,還誇了韋堅一通。韋堅的姐妹分別嫁給了李亨和他的叔叔。三人私會被發現以後,玄宗一開始只是處罰韋堅和皇甫惟明,沒想到韋堅的弟弟不消停,惹得玄宗大怒,李亨為了劃清界限,主動請求跟韋氏離婚。


唐代從李淵武德七年開始實施租庸調製,它是均田制的延續和改進:均分田產,按人頭繳納田租、服徭役、繳納布帛。這個稅制促進了大唐前期的繁榮,但它成功實施的前提在於均田和準確的人口登記,到唐朝中期,土地兼併大量存在,人口登記也與實際差距較大,田已經不均了,人已經死了或不在了,稅還要繼續繳,虧空的稅加在還在的人身上,就造成沒走的人稅負過重,有些人就逃走成了黑戶。唐玄宗開元初期對此整頓過,提振了經濟,但沒有本質上的變革,後期情況就更趨嚴重。

李亨當太子時跟李林甫鬥,安史之亂後忙於平叛,一生在經濟上沒有建樹。租庸調製一直到唐德宗年間才被改為兩稅法並延續使用到清朝。

劇中李璵與李必的這段對話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深一層次面臨的實質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