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自由带来的社会焦虑

虽然小队长最近研究猪价比较多,也预计到下半年猪肉价格会因为“非洲猪瘟”带来的存栏大幅度下降+猪肉消费旺季来临的叠加因素大幅涨价,但最近无处不在的水果涨价引发的所谓的“水果自由”、“车厘子自由”言论,更让人困惑。

如果你最近买过水果,光顾过水果摊,你一定会被水果的各种天价刷新对它们的认知:某某产地李子30元/斤;葡萄15元/斤是起步价;买了快10年价格波动不大的酥梨9.8元/斤(以前4-5元/斤)......价格狂涨得连一向高端的车厘子都有种危机感,似乎有无数的水果都争先恐后的冲入了高端价格体系。2019年6月统计局数据显示:水果价格同比上涨42.7%,超过第二名的猪肉价格上涨21.1%两倍有余!甚至一次在水果摊听到一个肤白貌美的女文青感叹:水果再这样涨(价)下去,我就把黄瓜和番茄当水果吃!


水果自由带来的社会焦虑

本着小队长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我特地咨询了几位水果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发现:2019年的确有苹果、荔枝等水果,因为天灾的原因(低温、台风等天气)造成了一定程度减产,然而这类时间年年有,绝对不是水果集体疯涨的根本原因,整理下来,根本原因有以下:

--1--

消费升级已经开始集体发力。不知各位在光顾水果摊时是否有所发现:现在品牌水果开始大规模占领水果摊,不管是以产地打销售牌还是品种新奇,各种品牌开始在各个水果细分领域大规模出现。昨天我就在水果摊看到50元/斤的所谓的“蜂蜜李子”,口感的确甜,卖相也不错,没有任何的品牌标识,但仍然卖的不错,让我感叹了半天原来不起眼的李子也迎来了春天。

--2--

社会集体焦虑加强。经历了2017年开始的经济增速大幅度降低;制造业不景气出现大规模裁员;互联网金融持续暴雷,知名平台跑路......民众的焦虑在持续增强的过程中。如果焦虑没有良好的引导,弱势群体的群众会呈现惊弓之鸟状,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比以往更明显的蝴蝶效应。在此大环境下,一两种水果的欠收带来的合理性涨价,同时多米诺骨牌式的全水果产业涨价也成为了顺势而为的表现。不过小队长其实还有个焦虑:这种水果产业的涨价还有可能会带来报复性的价格下跌,带来消费降级,当消费升级和消费降低冰火两重天同步发生的时候,对品牌经济是极大的分流,当然也是细分市场的生成。典型的案例就是京东和拼多多的同步发展。

这种情况下的社会焦虑需要政策和媒体层面的引导,刚好今天早上上班路上听广播:专家研究显示,目前水果的生产效率超过了水果的消费增长效率,在接下来的几年都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的情况...这个专家研究出现的挺及时。

另外,为了应对这种焦虑,小队长觉得自己也应该研究一下如何提升幸福指数保障的问题了,哎, 让我想想,过两天再跟大家聊...


水果自由带来的社会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