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误终身》和《枉凝眉》切忌简单化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理解 《误终身》和《枉凝眉》切忌简单化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先说答案,不仅极有可能,而且还不止。要正确理解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红楼梦》第五回,特别是其中的判词和红楼梦曲子是文学性极强的文字。它们在《红楼梦》全书的地位和价值要求我们切忌简单化理解。

一、从判词说起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共有十一个,钗黛共一个: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我们详细分析这首判词,有利于理解 《误终身》和《枉凝眉》。

这首判词是称赞宝钗和黛玉,并暗示二人的命运。应该没有异议,但是说可叹停机德是说宝钗,堪怜咏絮才是说黛玉却似有不妥。难道黛玉缺德?难道宝钗少才?有所侧重而已。宝钗和黛玉都值得叹息怜悯。人世间的美好不能兼得。黛玉和宝钗合在一起才完美,所以判词把她俩放在一起。

理解 《误终身》和《枉凝眉》切忌简单化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二、从文章结构上看,《误终身》和《枉凝眉》是与判词对应,合起来写的,应该结合起来看

金陵十二钗钗黛判词之后的顺序依次是元春、探春、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二支《红楼梦》曲子,依次对应着从元春到秦可卿等十人的是《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等十支曲子。这是没有异议的。

但是我发现所有评家都忽略了小说结构中的一个小特点,而且各个版本都一致保留下来,在唱曲之初,警幻有一段插话:

警幻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料尔亦未必深明此调,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曲,反成嚼蜡矣。”

在《枉凝眉》和《恨无常》之间有一段插话:

却说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未见得好处;但其声韵凄婉,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问其原委,也不究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

理解 《误终身》和《枉凝眉》切忌简单化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经过反复阅读,我突然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不知其中之妙”,并未深明此调。“阅其稿”与“听其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把握其结构的奥妙。判词中并立于元春之前的钗黛二人,所对应的曲子,也是对应的,也是二人共用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正如题中所说的有可能说的是黛玉宝钗,而且是在说宝黛钗三个人的。后边十首曲子各“咏叹一人”,前边两首曲子则是“感怀一事”的。

结论:《误终身》和《枉凝眉》是共同用来悲金悼玉的。认为每一支曲子对应一个女子,并不完全准确。

三、为什么判词是一首,而判曲是两首?

原来此曲“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悲金悼玉,这里包含着两个悲剧: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悲剧。这两个悲剧又是分不开的,说宝黛爱情,离不开宝钗;说二宝的婚姻又离不开黛玉。这就好理解了。就像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第一句侧重宝钗,兼顾黛玉,第二句侧重黛玉,兼顾了宝钗一样,《误终身》在侧重说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的同时,在说三个人的终身都被耽误了;《枉凝眉》在侧重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同时,在说三个人都白白地凝眉悲叹,追悔、叹息全都没有用。

理解 《误终身》和《枉凝眉》切忌简单化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四、具体分析

《枉凝眉》这个曲牌,是作者创造的。枉即枉然;凝眉可理解为忧愁。《枉凝眉》就是白白皱眉。命运无情,痛苦、叹息、忧愁全都没有用处。这首曲子道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爱情理想的破灭。曲中的俺是宝玉。金玉良缘指宝钗与宝玉的婚姻。这是对宝黛爱情悲剧和宝钗婚姻悲剧的感慨,三人的终身都被耽误了;在贾府那个牢笼里,宝黛爱情最终成虚幻。宝玉同宝钗成了亲,对黛玉刻骨铭心的爱折磨着宝玉,加上家业破败,姐妹们死的死,走的走。宝玉对这个世界彻底厌恶了,出家当了和尚。宝钗还要孤独凄凉地流着泪熬日子。

从具体内容看:阆苑仙葩指绛珠仙草转世的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神瑛侍者转世的贾宝玉,须化是成空,化为乌有。 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无飘渺的一场空。说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理想虽然美好,终如镜花水月一样不能成为现实。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正应绛珠还泪之说。黛玉终日啼哭,病势迅速加重,最后泪尽而亡,实现了眼泪还债的诺言。

理解 《误终身》和《枉凝眉》切忌简单化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天造地设的一对,在那个罪恶的社会,封建道德观念、婚姻观念就是天条,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隔断他们的情缘。

“一个妄自嗟呀”,黛玉曾自嗟叹“我不过是草木之人罢了”,黛玉抽的花名签写道,莫怨东风当自嗟,自己嗟叹,感伤自己命运不济、上苍不公,感觉自悲自伤。黛玉一生酷爱写诗,终究不过枉自一声长嗟叹。

就像黛玉和宝玉共享《枉凝眉》一样,共享《终身误》。《终身误》侧重写的是宝玉和宝钗的婚姻状态;《枉凝眉》侧重写的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状态。谁都知道晶莹雪是薛宝钗,寂寞林是林黛玉。都说金玉是良缘,可我只想着木石姻缘,婚后怀着一颗麻木不仁的心和宝钗共同生活,心里始终想念着林黛玉。

理解 《误终身》和《枉凝眉》切忌简单化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是贯串《红楼梦》全书的一条主线。这场悲剧,不仅是爱情悲剧,也是婚姻悲剧。是宝、黛、钗三人的悲剧。作者接连用了《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两只曲子都围绕着宝、黛、钗之间的婚恋关系,侧重各有不同。《终身误》侧重写宝玉婚后,怀念黛玉;《枉凝眉》侧重写黛玉,宝玉在对黛玉倾注满腔怜爱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宝钗的同情。在《终身误》中,宝玉满怀惆怅地表达出对缺少黛玉的婚姻生活的遗憾和惆怅。而《枉凝眉》进一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词意朦胧含蓄,语气更加哀怨动人。

在宝玉看来,黛玉仿佛是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而宝钗犹如镜中之花,看似美丽,却触手冰凉。宝玉最终还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黛玉的身上。曲子的结尾集中到了黛玉身上,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读者仿佛看到、听到宝玉俯伏于黛玉灵前哭诉,向黛玉坦露自己内心的全部隐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