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评《红楼梦》之四一:一曲《枉凝眉》,究竟是谁在“凝眉”?

王铎评《红楼梦》之四一:一曲《枉凝眉》,究竟是谁在“凝眉”?

黛玉

王铎评《红楼梦》之四一:一曲《枉凝眉》,究竟是谁在“凝眉”?

黛玉与宝玉

王铎评《红楼梦》之四一:一曲《枉凝眉》,究竟是谁在“凝眉”?

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

王铎评《红楼梦》之四一:一曲《枉凝眉》,究竟是谁在“凝眉”?

看官,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警幻仙姑叫人演绎散曲“红楼梦”,等演奏到第三支曲的时候,曲牌子就叫《枉凝眉》,其歌词是这样的: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

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

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看官,《红楼梦》中的这些散曲,受宋元的影响很深,写的都是不慌不忙,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所以,即使我们是在静静地阅读,也似乎是有天外之音,徐徐而来,若有若无,挥之不去。所以,从音韵学上来讲,这些散曲都写得特别讲究、自然,平白如话。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支名曲《枉凝眉》吧。

《枉凝眉》是作者自创的一个曲牌,既符合吟唱,又突出主题。这是一首专门为林黛玉量身打造的曲子。其中,所谓的“枉”,本指树木弯曲,在这里也是取其“弯曲之意”。而“凝眉”,是指皱眉、凝目、注目、愁眉、落泪的意思。将三个字连起来,即是“弯眉落泪”。

这样一来,大家就清楚了。试问:在《红楼梦》中,谁整天家在“弯眉落泪”呢?当然是林黛玉了。她跟着贾宝玉一路坠入红尘,不是来“还泪”的吗?所以,这一散曲放在她的身上,非常合适。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一曲《枉凝眉》,是专门写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不然,里面怎么老有贾宝玉的“身影”呢?

呵呵,你说的也有道理。但,要分析一首诗词,要看核心,要看“诗骨”和“词眼”。比如这曲《枉凝眉》,“词眼”就是“枉凝眉”。上面说了,这“枉凝眉”,不就是“弯眉落泪”的意思吗?所以,通篇的“词眼”就是一个字:“泪”。

如果你还不相信,咱们继续往下看,你自然就会热泪盈眶的。

因为作者要从林黛玉的诞生说起,从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说起,所以作者叙述的时候,还真的没有离开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那块颇有灵性的“石头”,离不开这块降入人间的“宝玉”。

现在,我们来看开头两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是说,当“它们”落入人间的时候,一个是“仙葩”,一个是“美玉”,此处暗指黛玉和宝玉一起,双双来到人间。请注意,第一句,作者写的是“仙葩”,这就挑明了,本曲是送给黛玉的,是一曲“黛玉之歌”,只是拿宝玉来做陪衬。

再往下,就是讲“缘”了。可有一个词,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即“虚话”一词。我在读了不少《红楼梦》早期的“抄本”之后,就发现,在大部分抄本里,都是把“虚话”改写为“虚化”了。而只有“甲午本”版本最早,还保留着“虚话”这个词汇。太珍贵了!所谓“虚化”我就不说了,是错的。

那“虚话”是什么意思?“虚话”就是“假话”。也就是说,“二玉”之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说来说去,都不是假话。看官,为什么说不是假话呢?因为有天界的“木石前盟”嘛,是绛珠仙草化作林黛玉,追神瑛侍者,追贾宝玉,一直追到了人间嘛!这怎么能够成了假话了呢?对吧?

再往下看,我们又碰到了一个词,即“嗟呀”。“嗟呀”是何意?古人用“嗟呀”,就是表示“叹息”之意。你看,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中,即有曹操杀了大将蔡瑁、张允之后,仍不承认是“错杀”的一段描述。即,曹操“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罗贯中在这里用的“嗟呀”一词,也是“叹息”之意。

“一个枉自嗟呀”,说的是林黛玉。“一个空劳牵挂”,指的是贾宝玉。可不是吗?林黛玉就知道叹息,就知道落泪。而贾宝玉呢?牵挂一生,也牵挂不到个点子上。或者说,只要是他身边的女人,他都牵挂。“水中月”,是指如月一样的宝石,可惜在水中,是宝玉的幻影。“镜中花”,是说绛珠仙草,虽美丽动人,却也是幻影,人间无寻。

因为是“枉凝眉”嘛,所以最后的词句就都落到了“泪”上了。意思是,林黛玉的泪水虽多,可总是有流完的时候……言外之意,是希望贾宝玉看过这支《枉凝眉》的曲子之后,有所感悟。

可是,令警幻仙姑大为失望的是——书中写道:

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

你看,贾宝玉还是无动于衷,状如木头。

难怪脂砚斋在旁边侧批道:“自批驳,妙极!”

他又眉批道:“妙!设言世人亦应如此法看此《红楼梦》一书,更不必追究其隐寓。”

哎,脂砚斋的话,真是说到家了。后世以及现在的青年人,有几人能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