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他的蝦神態各異,遊資舒暢自由,活潑生動、動態生息。兩橫濃墨便成眼睛,誇張得體,腦袋中間用重墨做蝦頭,左右二筆淡墨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軀殼的透明和蝦的重量被這由深到淺墨色表現了出來。而蝦的腰部,一筆一節,連續數筆,形成了蝦腰節奏的由粗漸細。微妙的用筆變化,使蝦的腰部呈現各種異態,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遊蕩的。也有彎腰爬行的。蝦的尾部也是寥寥幾筆,既有彈力,又有透明感。蝦的一對前爪,由細而粗,數節之間直到兩螯,形似鉗子,有開有合。蝦的觸鬚用數條淡墨線畫出。長鬚佈置得當,其線條似柔實剛,似斷實連,直中有曲,亂中有序,圖中之蝦似在水中嬉戲遊動,觸鬚也似隨蝦身晃動。此圖充分表明白石的用墨用水功夫之精妙,他所表現出的蝦體似乎總是水淋淋的,如同真的生活在水中,白白的宣紙便成了清澈的溪水。這大概就是白石筆下的蝦為什麼永遠富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對水中的蝦,為表現出那種透視感,齊老的線條有虛有實,簡略得宜,似柔實剛,似斷實連,直中有曲,亂小有序,紙上之蝦似在水中嬉戲遊動,觸鬚也像似動非動。

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呂宜園自幼喜愛書畫。上大學時,他對齊白石就非常仰慕。上世紀40年代中期,呂宜園住在北京石駙馬大街,距離齊白石所住的跨車衚衕很近。有一天,呂宜園隨齊白石的同鄉應邀到齊宅小酌,受到了主人的熱情接待。他們到達之後不久,院子北面的屋子裡就準備好了酒席。屋中的地上還擺滿了畫,墨色淋漓,並沒有乾透,正在那裡晾著。這是呂宜園第一次欣賞齊白石的作品,而且一下子就能看見這麼多,真是大飽眼福。

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吃完飯,呂宜園開口向齊白石討要一張畫,老人很爽快地答應了。隨後,齊白石凝神定氣,濡染大筆,飽蘸西洋紅,先畫了兩個大桃子,再換筆蘸墨,很快畫好了桃枝。呂宜園仔細觀瞧,只見桃大如鬥,鮮豔圓潤,非常飽滿地懸掛於枝頭,頓時大喜過望,連連感謝齊白石慷慨贈畫,還略帶遺憾地說道:“久聞齊先生畫蝦精妙,可惜我沒見過,殊為遺憾,只是今天先生太累了,我不敢再麻煩了。”聽呂宜園說完,齊白石也不答話,又拿出一張紙,抄起大筆,先在調色盤中把墨調勻,再從小水盂中舀出一勺清水滴入筆頭和根部――他要演示蝦的畫法。齊白石讓筆尖向左,筆頭與桌面大概呈40度角,用力一按,因根部被那一滴水給沖淡,所以紙上便現出了一個極淡的圓點,他又隨手在圓點的右下角補了一筆,一半壓住前一筆,一半露在外面,斜入蝦的頭部,並在兩側各點了一下;畫完這些,他握著筆,一節套一節,以向上隆起的形狀畫了六節作為蝦的身子,再趁勢向前一拉,又側著筆上下兩抹,就畫好了蝦尾,接著添上足和螯,然後用更濃的墨畫上蝦眼,又在背部點了一下。至此,蝦的主體就畫完了。齊白石換成小筆,開始畫蝦鬚。眼見他只是簡簡單單地從蝦頭的前部向後撇了幾條長鬚,一個大蝦就畫好了,前後所耗費的時間真的還不到一分鐘。

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齊白石 蝦蟹圖

後來有一次,呂宜園又去跨車衚衕拜訪齊白石,把自己從那個弟子那裡聽到的話告訴了老人,正在畫蝦的齊白石當即把紙一翻,在紙的另一面畫了一隻頭朝左的蝦,再翻過來,蝦頭就朝右了。兩人相視而笑,而齊白石的敏捷思維和幽默也給呂宜園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大名鼎鼎的齊白石早已是家喻戶曉了,但一提起他,我們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他畫的活靈活現的蝦。靈動而呈半透明質感的蝦在水中嬉戲,或急或緩,時聚時散,疏密有致,濃淡相宜,情態各異,著實惹人喜愛。然 而 白石 老人取得這樣前無古人的成就卻是來之不易,據說他畫蝦先後竟歷經八十六年, 真是千錘百煉才打造了“白石蝦 ”。

齊白石老家有個星斗塘,塘中多草蝦,幼年的白石常在塘邊玩耍,從此與蝦結緣。兒時歡樂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題畫的素材,如“兒時樂事老堪誇......何若阿芝絮釣蝦”。

白石畫蝦開始學八大,板橋等人,因時代關係那些古人畫蝦並不成熟,所以白石的蝦只是略似的階段。

為了畫好蝦,他在案頭的水盂裡養了長臂青蝦,這樣就可以經常觀察蝦的形態並寫生,能更好的瞭解蝦的結構和動態。這時他的蝦畫得很象,依樣畫葫蘆,但墨色缺少變化,眼睛也像真蝦一樣 畫 成 小黑 點 只 是 像 歸像,卻沒有蝦的動感和半透明的質感,刻劃不出蝦的神,僅僅逼真罷了。

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再以後,他在觀察蝦的過程中,將蝦的進退,遊的急緩,甚至鬥毆,跳躍等等情態統統收於筆端。更於筆墨變化上增加變化,使蝦體有了透明感。他在畫蝦的頭胸部時先用小勺舀清水滴在蘸了淡墨的筆腹上,使 之有了硬殼般的感覺。通過觀察,強調腹部第三節的拱起, 很好地表現了蝦體的曲直 ,彈 跳 的姿勢, 因蝦的跳躍全靠腹部,這樣蝦就畫得更生動了。他又將蝦鉗的前端一節畫粗,筆力得以體現。最令人叫絕的是他在蝦的頭胸部的淡墨未乾之際加上一筆濃墨,立刻增加了透明感,也使中國畫的筆墨味道更濃了。蝦的眼睛也由原來的小黑點兒變成橫點兒,這是為了更好的表現蝦的神情而加以誇張的。但是運用的恰如其分,大家見了並不以為怪。

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深諳藝術規律的白石老人將軀體透明的白蝦和長臂青蝦結合起來,創造了“白石蝦”,其實這種水墨蝦在自然界並不存在,但是在符合蝦的共性的前提下白石鬼斧神工地將他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的理念演繹的巧妙致極。

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齊白石的蝦部分畫集

七十歲以後白石老人畫蝦已基本定型,但仍在不停的改進,使其趨於完美,八十歲以後他的蝦畫的已是爐火純青。活靈活現的蝦配上蘆葦,水草,慈姑,奇石,翠鳥等等,更以剛勁古拙的書法題上自作的詩句,加上充滿力感的印章,成就了千百幅給我們高雅藝術享受的珍貴作品,極大的激發了我們對於生活的熱愛。 畫蝦僅僅是白石老人的雕蟲小技,在他的藝術寶庫中千百幅藝術珍品靜待我們去觀賞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