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是晋商“万里茶道”的中枢

祁县是晋商“万里茶道”的中枢

中国是世界唯一的茶树起源中心,是茶的发祥地。

山西本不产茶,明清晋商却奇迹般创造了万里茶道的辉煌历程。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提到,在300年前有跨国商贸大动脉——万里茶道,它和中俄油气管道被称为联通两国的“世纪动脉”,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这条茶道,就是17世纪至20世纪初由晋商开拓并主导、沿线商民共同参与运转的一条从福建武夷山到俄罗斯恰克图、跨越亚欧大陆的万里茶道和商贸大道。300年的万里茶道充分体现了晋商家国一体的价值观、以义制利的诚信观和勇于开拓的发展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的真诚意愿,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重要讲话中提出,山西自古就有重商文化传统,形成了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并强调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彰显的就是开放精神。

祁县戴家在万里茶道和晋商发展中的贡献

作为晋商一支的祁县茶商,因它具备的人文历史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成为晋商开拓万里茶道的主力军。从以往的研究内容看,祁县各大茶庄、票号都有其独特成就,明清两代祁县的戴氏家族虽然不是茶商,但戴家为晋商树立的文化丰碑和为晋商保驾护航做出了独有的成就,更应该值得我们研究。

山西祁县戴氏家族是明、清两代显贵望族。有戴氏家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祖戴成忠从山西代州(今代县)迁祁县城北三十里之地,起村名为戴家堡,安居六世,家世躬耕。至七世祖戴公礼,曾任湖广巡检,后移居祁县城内,身任仓官之职;八世祖戴宾,曾官至大名府通判;九世祖戴光启(1359年-1613年),明隆庆辛末(1571年)科进士,授会宁县知县,在任期间省费用,削苛政,宽徭役,均田赋,平盗匪,会宁县给他立生祠,表彰其功德。后历任要职,不避权贵,仗义执言,曾奉命阅陕以西三边,人称戴巡边,后升任刑部河南参政,分守河北,继任陕西按察使。万历初年,目睹朝廷忌才相戕,辞官归里。在家乡建“适自园”以娱晚景。凡有关地方事,如修学宫、立书院、建文昌阁,均极力襄助。不谒公府,不赴宾宴,民所疾苦,直言不讳。

祁县现今古城是第三次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迁建,城垣是打夯加高的土城,在明万历五年(1577年)知县王牧主持土城周围用砖重建城墙、城门。万历八年(1580年)知县张应举主持大规模修缮祁县城,加宽墙基,加厚城墙,加高垛墙,四座城门建为双层城门。城门上均有匾额,东门书“瞻凤”,西门书“挹汾”,北门书“拱辰”,南门书“凭麓”。城四周的护城河加宽加深,河边遍植柳树。整座古城,高大坚固,雄伟壮观。十世祖戴运昌,59岁时明崇祯丁丑(1637年)科进士,任福建司员外郎,后任河南省开封府蔚氏县令,明代结束清初归里,隐居祁县麓台山之宋家庄,现在遗址可见,就在万里茶道祁县段来远镇,河南北上之必经之地。其长子戴廷栻(1618年-1691年),字枫仲、维吉、补岩,号符公。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戴廷栻深受家族教育影响,生负异质,稍长习经生业,目连十行下,博极群书,诸尹称赏“积厚流光神童屹然逸群矣。”出应童子试,三试皆第一。入太原三立书院,受知与袁督学使继咸,与傅山尤以刎颈之交。戴枫仲因梦而在祁县兴建读书阁取名丹枫阁,撰《丹枫阁记》文,傅山题匾“丹枫阁”,以书法录《丹枫阁记》并加跋文,创作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的书法代表作,其中故事多多。代表人物以傅山父子、顾炎武,还有白孕彩、胡庭、薛宗周、张天斗、李中馥、毕振姬、艾南英、黄道周、马世奇、闫尔梅、施闺章、宋荦、吴鹿友、王士祯、魏象枢、李孔德、闫若璩等群贤聚于丹枫阁,四方宾客从之如归,一时名满天下,学者仰之如山斗。时称“丹枫阁藏版,海内共知。天下名士,南方多聚于冒巢民水绘园,北方则丹枫阁称极盛矣。”一时成为中国北方文化交流中心。“戴廷栻插援须白菊,高阁起丹枫。土田兄子让,财货友朋通。博雅能文,著述甚丰,魏环溪顾亭林谓其古文可接震川。订刻古书数百种及名人高士诗文之不能自梓者,刊刻行世。四方逸士得其之诱掖者,约有数千。”康熙十七年(1678)清政府开博学鸿词科,强迫文人受试。戴廷栻屡辞不准后,第二年赴京应试,后任闻喜县训导、曲沃县教谕。在《丹枫阁记》文中可见“阁中藏书、藏画、藏鼎彝、藏茶、藏酒,”其中最有趣丹枫阁还藏茶,藏茶对当时来说是更奢侈之事。戴廷栻《不旨文选》说:“昭馀戴氏,先载名酒十瓮,贮之先生(傅山)之轩,以备客之过先生之侨也。”连傅山接待客人的酒都要接济,可见其余。在傅山给戴廷栻的书信中,有请戴代为购置布匹的,有请求资助任复亨(元仲)粮米“三斗两石”。戴廷栻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月初九日傅山儿子傅眉(寿毛)卒,戴廷栻《高士傅寿毛行状》言:先生尝在卖药塞外,出雁门关,过中云,历野孤岭,走滦阳、榆关、经乐浪、上谷以归。又尝卖药南方,过豫适楚,流连双河间。傅眉也为治家,在太原卖药。戴廷栻曾为顾炎武在祁县构筑书房,康熙十四年、十六年顾曾在祁县下榻、度岁(过年)。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学识渊博,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地理、经史百家、音韵训诂等研究尤深,并在《日知录》中,对茶研究深刻,对茶文化的发轫地,直到清初他才明确提出了一种看法。也可以想到戴廷栻藏茶是太有讲究了。更有民间流传,顾炎武、傅山、戴廷栻是最早成立票号镖局之说,谢国祯《顾亭林学谱》引章炳麟书《顾亭林轶事》云:亭林先生四十五岁时往山东,七十岁在曲沃去世,中间游历北方诸部,岁无三月之淹,而所至未尝匮乏。事实上,戴家商业已经形成。戴廷栻的后代经商,戴家在祁县古城有两条街、一座山之称。清顺治十年戴家开有“义振泉”字号。

祁县戴氏家族,遵循“耕读传家、善良熏世”的遗风,世代传承,据县志、家谱摘录统计,明清两代,进士、举人(还有武举人)等共61人,其中有进士2位,武举人5位,是兼文功武备的名门望族。戴氏十九世戴隆邦(1720年-1809年),戴氏家族开创中华武术四大名拳之首心意拳。现祁县小韩村有戴隆邦故居。早年在社旗设“广盛号”,次子戴二闾后在清嘉庆六年(1801年)于河南创立“广盛镖局”,以武会友,以镖护商,其家族威望和实力,渐成为华中第一镖。清中期城内戴家一支衰落后,诸多房产卖给何家,何家后代捐傅山书“丹枫阁”匾额,现在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收藏。古籍字画卖给祁县渠家,至今有渠氏珍藏《丹枫阁记》《三先生传》等,祁县图书馆、祁县中学校图书馆都有戴家古籍遗留珍藏。戴氏心意拳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戴家为清代晋商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祁县渠家为晋茶和万里茶道做出的突出贡献

与戴家几乎一个时代迁居祁县的是祁县渠家,世代经商,发展成为晋商大贾。渠氏家族的杰出人物渠本翘曾任清政府内阁中书。他既具有儒家传统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又能够放眼世界,一心想使民族走向世界,不受列强的欺凌,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格外强烈。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亡迫在眉睫,渠本翘萌生了“教育救国兴学育人”的思想。1904年,他从日本回国后,与祁县多位有识之士商定,在昭馀书院旧址创办祁县中学堂,并附设蒙养学堂。他们慷慨解囊,多方筹划,带头捐出巨资,还动员全县商家、富户捐纳。1905年2月,祁县中学堂隆重挂牌开学,这是山西省最早的县立中学之一。渠本翘和董事们还无偿捐献了大量古版书籍、善本珍籍。他还派专人远赴欧洲德、法等国购回显微镜、人体解剖标本等珍贵仪器等。

渠本翘利用自己的特殊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参与和组织了山西近代保矿运动。当清政府与英帝国主义相勾结,将山西盂县、潞安、泽洲、平阳等处的煤铁矿开采权出卖给英国公司时,奔波于各界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宣讲爱国保矿,并临危受命,以“人品财产合格之至”“深孚众望”,被推举为保晋公司首任总经理。亲自出面向票号按时筹措赎矿银两,联合众多晋商义士共同集资,经过与英方据理力争和斗争,终于从英国公司手里赎回了矿权。使转型发展的晋商成为保矿运动的主要力量。

在民族危亡之际,渠本翘引领祁县商人兴办实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渠本翘与同乡乔殿森合资接手经营了濒临倒闭的太原火柴局,改为双福火柴公司,首开民族资本创办工业之先河,大大推动了山西民族工业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渠本翘一直隐居天津,不再出仕。此后一直致力于收藏和著述,一面广购珍版古籍与名家字画,一面征集文献,整理刊行。曾请林琴南作《麓台招隐图》,1915年印行了刘奋熙著《爱薇堂遗集》。1916年又应常赞春之请,与他人合资石印出版戴廷栻之《半可集备存》。

长裕川茶庄是渠家开设时间最长、经营规模最大的茶庄之一。渠家以质量高、数量足、服务好、守信用创立了“川”字品牌,受到俄、蒙及北方各地人们的广泛信赖,他们认准“川”字牌茶叶,长期购买。在一些地区,人们甚至以砖茶代替货币在市场上进行物资交换。长裕川茶庄的东家渠晋山学识渊博、思想先进,古籍珍藏多达上万册。他常勉励子弟和伙友们要修好德行必先立志研学,立志研学必先博览经典群书。民国八年(1919年),渠晋山为实现其“教育救国”之心愿,在祁县城内独资创办了祁县私立竞新小学校,面向社会招生。竞新学校是山西省为数不多的私立小学之一。渠晋山办学理念先进,一改私塾旧制,吸收西方先进文化,采取新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儿童良好习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把学校办成朝气蓬勃、竞争创新的新型学校,闻名于三晋大地。当时竞新小学的校训“崇俭、耐劳、进取、爱群”就明确显示了他的办学方针。该校采取教育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小学搞勤工俭学活动,当时在全省可谓首创。他办学18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他两次受到民国政府的嘉奖,1920年,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曾题赠渠晋山“急公好义”横匾一块。1922年,大总统黎元洪曾授予他“敬教劝学”的匾额,在祁县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26年,渠晋山还设立竞新图书馆,除供师生阅读外,还免费向社会开放。前来阅读的人终日不绝,备受社会各界称赞,是当时山西省影响很大的公益性图书馆。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响应公私合营号召,于1951年把自己创办的竞新小学、竞新操场以及竞新图书馆全部无偿捐献给祁县中学,并将书业诚古籍字画店总号公私合营,并入太原新华书店。渠晋山还把他收藏的1031部近3万册古籍善本分别捐赠给祁县文化馆(现藏于祁县图书馆)和山西省文史馆。他还收藏有傅山《丹枫阁记》、傅山狱中所作《三先生传》、毕振姬《松凤水月图》、吴雯为戴廷栻所作之对联,赵铁山专为其作的各种书体精品,以及乾隆御制《三希堂法帖》等书、画、碑帖二、三百件,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同时,他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头将汉口“长裕川”茶庄、湖南安化“诚记”茶庄、太原“书业诚”古籍书店、祁县“是盛楼”糕点店、祁县“永春原”药店等5家商号,5亿(旧币)多元资产进行了公私合营,被赞为社会主义转型发展中的晋商楷模。

清朝末期,祁县商业兴盛时期,祁县茶票庄遍及全国各地,信誉卓著,祁县一度成为茶贸和金融中心。有旅蒙第一大商号大盛魁的大玉川,何家永聚祥、兴隆茂、渠家长裕川、长盛川、长顺川、三晋源、百川通,乔家大德诚、大德通、大德恒、大德兴,合盛元等等,都是万里茶道上赫赫有名的茶票庄,他们创造的百年字号仍然在延续,他们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内蒙古、河南等茶产区以及沿线各大商埠码头都设有分号,创造了“货通天下、茶通天下、汇通天下、德通天下”的商业传奇。这些创造商业奇迹的祁县茶商也被赞为商贾翘楚、晋商楷模,他们视善举为本分的思想,以及胸怀天下,勇于承担,舍家报国,奉献社会的商业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仰与传承。

晋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商精神是山西重要的文化资源。几百年前万里茶道上的晋商征服了天下,今天我们要从深入挖掘和利用晋商文化资源中培养文化自信,从充分认识和把握晋商文化内涵中培养文化自信;从坚持晋商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中培养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从加强山西对外开放与文化交流中培养文化自信。

明清晋商的辉煌已经成为山西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晋商精神,以扎实务实的作风和开放的胸怀,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深化改革,激发动力,增强活力,进一步弘扬晋商精神,可以增强山西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也能为山西产业转型和经济腾飞提供新动力。

2019年4月29日下午,省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省部共建“一带一路”(祁县)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事项。作为万里茶道重要节点、集散地的祁县古城,一定要利用好这一资源,建设好“一带一路”祁县茶商之都。

田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