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肖書敏:戰“疫”中我無悔青春的選擇

4月8日零點,隨著江漢關的鐘聲準時響起,封閉了76天的離鄂通道就此打開,“武漢解封”衝上熱搜。得知這個消息,護士肖書敏臉上綻放出了笑容,她覺得,這是疫情發生以來自己聽到的最好的消息。

肖書敏是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內分泌科的一名年輕護士,這個一直被老師們、同事們呵護關心的愛笑的女孩兒,早在79天前,就已經開始了自己戰“疫”路上的無悔“逆行”。

護士肖書敏:戰“疫”中我無悔青春的選擇

1月19日晚7點多,一名28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從武漢返洛,到新區醫院內分泌科就診。該患者此前曾在武漢住院治療,且有肺部炎症表現,來院後一直高燒不退。1月20日,洛陽市疾控中心專家組會診後,一致認為該患者症狀與當時報道不多的“新型肺炎”高度相似,需要醫護人員為其採集咽拭子做核酸檢測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做核酸檢測首先要採集咽拭子。採集咽拭子時,醫護人員需要和張著嘴巴的患者“臉貼臉”,雙方相距大約在10公分左右。一旦患者出現咳嗽、打噴嚏情況,病毒飛沫就會噴濺到採集者的臉上、身上,存在被感染的較大風險。

“梁老師,讓我去吧。”就在內分泌科梁曉麗護士長猶豫該委派誰時,肖書敏站了出來。她的聲音並不大,甚至能聽出些許的顫抖,卻毫不遲疑:“她們幾個都有孩子,我比較年輕,沒結婚,家人也不在洛陽,我去最合適。”

當天下午,經過簡單的學習採集手法和在同事身上模擬“實驗”後,肖書敏第一次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N95口罩,在大家關切目光注視下走進了這名特殊患者所在的病房。

此時,雖然人們對於新冠病毒尚知之甚少,但非典(SARS)帶給人們的危害至今令人印象深刻震撼巨大,接觸這個病人是否會被感染,預後如何不得而知,看著肖書敏那瘦弱但義無反顧的背影,同事們鼻子發酸,眼淚不受控制的流了出來……

好在準備充分,意外並沒有出現,採樣順利完成。“當時手心裡面都是汗。”肖書敏後來笑著回憶道。

當天晚上,肖書敏退掉了原定於22號回家過春節的車票,在不足50平方的公租房裡開始了居家自我隔離。

1月21日,這名從武漢返洛的患者被確診為洛陽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此時,隨著媒體上對武漢疫情的報道不斷增多,一個人待在出租房的肖書敏看著前線疫情的發展,忍不住開始胡思亂想。有幾天,她的體溫不知怎麼總是在37度多一點,她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父母,只能偷偷跟姐姐說。即便有來自護士長和同事們的關心,但體溫偏高的擔憂還是讓這個平時愛笑的女孩兒時常獨自抹淚。

護士肖書敏:戰“疫”中我無悔青春的選擇

肖書敏當時的朋友圈

護士肖書敏:戰“疫”中我無悔青春的選擇

肖書敏當時的朋友圈

好在短短几天,肖書敏的體溫就恢復了正常。14天后,肖書敏也解除了醫學隔離。回憶起自我隔離的那段時間,肖書敏十分感慨:“一開始我也非常害怕,害怕被感染,老是想自己被感染了該怎麼辦?但說實話我並不後悔,因為這些都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再有這種情況,我還會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