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肖书敏:战“疫”中我无悔青春的选择

4月8日零点,随着江汉关的钟声准时响起,封闭了76天的离鄂通道就此打开,“武汉解封”冲上热搜。得知这个消息,护士肖书敏脸上绽放出了笑容,她觉得,这是疫情发生以来自己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肖书敏是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内分泌科的一名年轻护士,这个一直被老师们、同事们呵护关心的爱笑的女孩儿,早在79天前,就已经开始了自己战“疫”路上的无悔“逆行”。

护士肖书敏:战“疫”中我无悔青春的选择

1月19日晚7点多,一名28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从武汉返洛,到新区医院内分泌科就诊。该患者此前曾在武汉住院治疗,且有肺部炎症表现,来院后一直高烧不退。1月20日,洛阳市疾控中心专家组会诊后,一致认为该患者症状与当时报道不多的“新型肺炎”高度相似,需要医护人员为其采集咽拭子做核酸检测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做核酸检测首先要采集咽拭子。采集咽拭子时,医护人员需要和张着嘴巴的患者“脸贴脸”,双方相距大约在10公分左右。一旦患者出现咳嗽、打喷嚏情况,病毒飞沫就会喷溅到采集者的脸上、身上,存在被感染的较大风险。

“梁老师,让我去吧。”就在内分泌科梁晓丽护士长犹豫该委派谁时,肖书敏站了出来。她的声音并不大,甚至能听出些许的颤抖,却毫不迟疑:“她们几个都有孩子,我比较年轻,没结婚,家人也不在洛阳,我去最合适。”

当天下午,经过简单的学习采集手法和在同事身上模拟“实验”后,肖书敏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N95口罩,在大家关切目光注视下走进了这名特殊患者所在的病房。

此时,虽然人们对于新冠病毒尚知之甚少,但非典(SARS)带给人们的危害至今令人印象深刻震撼巨大,接触这个病人是否会被感染,预后如何不得而知,看着肖书敏那瘦弱但义无反顾的背影,同事们鼻子发酸,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了出来……

好在准备充分,意外并没有出现,采样顺利完成。“当时手心里面都是汗。”肖书敏后来笑着回忆道。

当天晚上,肖书敏退掉了原定于22号回家过春节的车票,在不足50平方的公租房里开始了居家自我隔离。

1月21日,这名从武汉返洛的患者被确诊为洛阳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此时,随着媒体上对武汉疫情的报道不断增多,一个人待在出租房的肖书敏看着前线疫情的发展,忍不住开始胡思乱想。有几天,她的体温不知怎么总是在37度多一点,她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只能偷偷跟姐姐说。即便有来自护士长和同事们的关心,但体温偏高的担忧还是让这个平时爱笑的女孩儿时常独自抹泪。

护士肖书敏:战“疫”中我无悔青春的选择

肖书敏当时的朋友圈

护士肖书敏:战“疫”中我无悔青春的选择

肖书敏当时的朋友圈

好在短短几天,肖书敏的体温就恢复了正常。14天后,肖书敏也解除了医学隔离。回忆起自我隔离的那段时间,肖书敏十分感慨:“一开始我也非常害怕,害怕被感染,老是想自己被感染了该怎么办?但说实话我并不后悔,因为这些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再有这种情况,我还会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