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呼籲企業撤離?商務部重磅迴應,曹德旺:必須留住製造業企業

2020年,一場疫情改變了全球人民的生活,也改變了各國的經濟發展狀態。今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第一季度經濟數據,GDP下降6.8%,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不小。目前,中國基本控制住了疫情,但全球各國還在忙於抗疫,預計經濟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當然,疫情可能還帶來一個重大的改變,那就是各國對產業鏈的想法。

近日,美國和日本都呼籲本國企業撤出中國,政府還提供搬遷費。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巨大的討論。不過,商務部做出了回應:中國沒有也不會出現大規模外資撤離情況,目前,大部分外資企業已經恢復生產。

為什麼美國和日本突然有這種想法?

過去四十年來,中國憑藉著優惠的政策,龐大的廉價勞動力,吸引著全球各國的投資者來中國建廠,把生產供應鏈都放在了中國。中國也因此受益,成為了“世界工廠”。

美國呼籲企業撤離?商務部重磅回應,曹德旺:必須留住製造業企業

但是,隨著勞動力等各項成本的增長,一些企業開始選擇撤離,轉移到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其中以日本和韓國企業最為積極,比如三星集團,就將在中國的所有手機工廠關閉,轉移到了越南。日本的優衣庫也將大部分的產能轉到到了越南和柬埔寨。

而美國在特朗普上臺後,也一直希望能夠讓美國企業迴歸到本土,但苦於成本過高,效果並不是很大。

這次疫情發生後,很多國家突然發現自己連生產口罩的能力都沒有,其他如呼吸機、護目鏡等等醫療物資更是供應不上,必須從中國進口。沒有自己的產業鏈和工業體系,讓他們措手不及。

因此,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對於建立自己的產業鏈和工業體系的想法則更強烈。

為什麼短期內影響不大?

​中國能有今日的產業鏈優勢,非一日之功,那是花了幾十年時間累積出來的結果。

從外資企業自身角度來看,如果真的撤離,那意味著要到其他國家重新投資建立新的生產,研發中心等等,這樣的成本是很高的。作為企業來說,是以盈利為核心,在中國投資建廠,並沒有讓他們損失什麼。

美國呼籲企業撤離?商務部重磅回應,曹德旺:必須留住製造業企業

因此,雖然美國和日本呼籲撤離,但企業未必會聽他們的。中國的速度有目共睹,特斯拉中國工廠用幾個月時間就建成了,但是在美國花幾年都無法完成。這次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造速度,更是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效率。

從日本和歐美國家自身來看,他們的二代並不願意做製造業,年輕人也不願意進工廠,也缺乏這方面的管理人才。各方面都沒有優勢,想重建制造產業鏈,沒那麼容易。

美國呼籲企業撤離?商務部重磅回應,曹德旺:必須留住製造業企業

如果是轉移到東南亞,也沒那麼容易,這些國家基礎設施很弱,市場不規範,法律不健全,再加上勞動力成本也在快速增長,對比來說,中國成熟的產業鏈是他們無法擺脫的。

長遠來看,我們必須留住製造業企業

從當前情況來看,那是不是意味著不會對中國製造業產生什麼影響?曹德旺說:必須要留住這些企業,否則將來我們一定會後悔的。

美國呼籲企業撤離?商務部重磅回應,曹德旺:必須留住製造業企業

這些年,一些外資企業撤出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很多人說轉移的都是低端製造業,沒什麼關係,中國應該走高端製造路線,但是這次疫情發生後,連生產口罩這樣的低端製造業,歐美國家都實現不了,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在曹德旺看來,製造業沒有高低之分,一定要想辦法留住它們。

對於製造業的重要性,另一位實體大佬宗慶後也曾發表過觀點,他說: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莫將虛擬經濟搞過頭。

過去,歐美等發達國家把製造業等相關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進行廉價生產,而自己國家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等虛擬經濟。到了今日,吃了沒有製造產業鏈的虧,才開始醒悟過來。

美國呼籲企業撤離?商務部重磅回應,曹德旺:必須留住製造業企業

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歐美國家的這條路始終會自己吃虧,中國還是要更加重視製造業。不過,好在中國工業基礎強大,這次很多企業跨界轉產口罩等醫療物資,速度非常快,這說明我們的基礎打得非常好。

但是,美國和日本做出這樣的呼籲,就是一個信號,我們還是要考慮到疫情之後帶來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