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跳橋生亡,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 伊坂幸太郎

4月17日晚上,上海某座高架橋上,一個男孩突然衝出車門,從高架橋上跳了下去。他的媽媽緊追其後,還是沒有攔住他。

聽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剛好在和朋友吃飯,朋友劃過視頻,嘆了口氣:現在的小孩子怎麼這麼脆弱。

我不經大腦脫口而出:怎麼?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那是我單純聽說這個新聞時的第一反應,最近看了太多文章,導致我對“原生家庭”這四個字異常敏感。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只要某個人出了什麼不好的事情或者好的事情,幾乎所有媒體都會第一時間去申討或者喟嘆這個人所謂的“原生家庭”。

這樣真的合理嗎?

17歲男孩跳橋生亡,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最近賈靜雯有一部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非常火,這是一部立意比較深刻的電視劇,其中非常讓人深思的一個話題就是“子女犯錯家人是否該連坐”。

劇情主要圍繞一起無差別槍殺案展開。罪犯李曉明被抓以後,他的家人被媒體大肆報道,周圍的所有人都跑去責怪他們一家人,甚至做出一些傷害的事情。以至於罪犯的爸媽、妹妹整日東躲西藏,不敢示人,甚至無法正常生活。就像我們現實中的網絡攻擊一樣。

這時候一個律師出現了,他是整部劇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他的工作就是尋找殺人犯“背後的故事”。所以他找到了李家父母,企圖找出“原生家庭”裡炸彈。

但是讓人意外的是,李曉明的父母都是善良的人,二人感情也不錯,妹妹也很乖,所謂“原生家庭”裡肉眼可見的一切都不足以導致孩子性格畸形。

17歲男孩跳橋生亡,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正如李媽媽對律師說的:“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雖然一個善良的家庭也能夠養出殺人犯,但你養出了殺人犯,你就不善良。現實裡最多的就是這樣,“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不容辯駁。

其實《我們與惡的距離》到最後都沒有解釋李曉明無差別殺人的原因,但是期間出現了一個“模仿李曉明殺人案”,那個男孩子犯罪的原因是校園暴力。

當然了,如果把校園暴力造成的犯罪歸結為家庭疏導不及時,也不無道理。更何況“激情犯罪”可以發生在任何一秒的任何一個人身上。

17歲男孩跳橋生亡,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再說到“17歲跳橋男孩”,不是說最後一根稻草壓死駱駝,那也是“激情自殺”。

目前跳橋視頻基本上都被封了,我只好從各個途徑重新去了解這個悲劇的發生,最後發現,這件事“原生家庭”確實得背鍋。

首先,不管發生什麼事,一位母親為什麼要在川流不息的高架上停下車,專門跑到後排去找孩子說話(或許是責罵)?母親回到前座又說了什麼能讓17歲男孩頭也不回沖出車門跳下橋?

針對這些,有網友推測說,母親肯定說了刺激的話,例如“有本事你跳啊”。

17歲男孩跳橋生亡,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我沒有記錯的話,“有本事你跳啊”這句話不止一次出現在“自殺”新聞的報道里。

比如前幾年高考,有個學生來不及塗答題卡,老師一定要收走卷子,二人起了爭執,學生情急之下說“不讓我塗好我就去跳樓”老師說“有本事你跳啊”。

眨眼間,學生跑出教室一躍而下。

有人說,衝動型自殺的人想自殺的時間週期為13秒

母親做了什麼讓孩子出現了這13秒,母親又說了什麼導致了這個悲劇,我們無法深究。但是假使真的和網友猜測的一樣,那麼男孩今天沒有跳下去,他這一輩子都擺脫不了這樣的環境。

17歲男孩跳橋生亡,又要怪原生家庭了?

總而言之,所謂“原生家庭”,家人特別是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是必然的。現實生活中樊勝美、蘇明玉這樣的人也比比皆是。

正如鄭淵潔說過:孩子出生以後,他的腦細胞都處於冬眠狀態,需要外力來激活它們。這個外力,就來自父母。

而最最恐怖的就是,父母完成“激活”這件事情的時候,完全是自由發揮。

最後,我不能也不想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表達誰對誰錯,我只希望將來可以盡我所能讓我的孩子身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