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裡曾有一所晚清海軍學堂

提起頤和園,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皇家園林內的湖光瀲灩、亭臺樓閣。在位於頤和園昆明湖西北岸的

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頤和園耕織圖景區內,還有一所晚清政府創辦的海軍學堂——昆明湖水操學堂


頤和園裡曾有一所晚清海軍學堂


建在廢墟上的海軍學堂

1860年,原本展示江南風情和農業紡織業生產的耕織圖景區,毀於英法聯軍之手。東西方逐漸拉開的力量差距,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的一系列事件的沉重打擊,讓晚清政府再也無法繼續做所謂的“天朝”大夢。


當時清朝統治者中的開明人士深切感到,要想抵禦日益嚴重的外來侵略者,維護穩定的統治,必須學習西方列強先進的軍事技術,建立強大的海軍力量。經過長期的籌劃和努力,在先後成立的福州船政學堂和天津水師學堂的畢業生中,產生了一大批中國海軍的骨幹將領。


頤和園裡曾有一所晚清海軍學堂

原昆明湖水操學堂位置(修繕前)

1886年,在原本耕織圖景區的建築廢墟上,中國歷史上第三所且是唯一一所專門培養滿族海軍的近代海軍學校——“昆明湖水操學堂”,在北京誕生。儘管後人常指責對這所學堂的不足和缺陷,以及慈禧太后藉此提取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的設立背景,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創設學堂無疑是順應時代發展方向的進步之舉。


頤和園裡曾有一所晚清海軍學堂


略有“成就”的九年辦學生涯

昆明湖水操學堂完全是對天津水師學堂的建學模式與課程設置的模仿,學堂分內外,學制為五年。內學堂建在豳風橋偏西北處原耕織圖水村居的廢墟上,外學堂建在玉帶橋偏西北處原耕織圖織染局的廢墟上。


內學堂主要學習西法測算、天文、駕駛等課程,外學堂則主要進行行船、佈陣及施放槍炮等方面的訓練。學生從八旗中的精銳部隊——健銳營、外火器營官兵子弟中那些有一定文化基礎、年力精壯者中挑選出來。從教學內容的設置和主持官員的級別看,內學堂的地位要高於外學堂,內學堂學生是學堂的重點培養對象。


儘管設立初衷和實際運作過程攙雜著種種動機和目的不純,對學堂的教學質量也有影響,但學堂還是有所“成就”:經過五年的培養,從昆明湖水操學堂中,走出了晚清政府的第一批滿族海軍軍官。


頤和園裡曾有一所晚清海軍學堂


其實,這些八旗子弟雖然名義上學的是海軍駕駛,但恐怕大多數人沒見識過真正的海洋,只能算是“半成品”,他們還要經過考試擇優進入天津水師學堂進行再學習。


第一批學生從入學的60人,到最終實際完成海軍全部教學內容的畢業生僅為9人,這就是昆明湖水操學堂的辦學“成果”。


頤和園裡曾有一所晚清海軍學堂

留津學生經過集訓後,被派上“康濟”號練習艦實習


第一屆學生畢業後,學堂又招收了第二屆40名學生,然而還不到第二年,他們的學業便隨著北洋海軍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覆滅而提前結束了。同時,水操學堂本身也被晚清政府“暫行裁撤”,實際上已經壽終正寢。


就這樣,昆明湖水操學堂的校齡永遠定格在九個春秋。而學堂內少數幾位滿族高材生,儘管身居海軍要津,卻也沒能如清政府所期望的那樣,有效充當起維護其統治的“中流砥柱”。


頤和園裡曾有一所晚清海軍學堂

原昆明湖水操學堂內學堂位置 (今修繕後的耕織圖水村居)


昆明湖水操學堂作為中國最早創辦的近代海軍軍事教育機構之一,被歷史賦予了中國海軍事業先驅者之一的使命,最終在腐朽的封建統治中被扭曲了學堂本身的軍事教育宗旨,成為了供宮廷享樂的“工具”。


如今,在頤和園管理處收回、修復後,再現了當年耕織圖景區內的歷史景觀原貌。


昆明湖水操學堂九年短促的興亡史所蘊含的深刻啟迪,值得國人永遠銘記和思索。昆明湖畔的水操學堂建築依然矗立,似在無聲地訴說那段耐人尋味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