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於地攤 成於電商 陳錦順:永春縣蘇坑鎮電商協會會長

起於地攤 成於電商 陳錦順:永春縣蘇坑鎮電商協會會長


起於地攤 成於電商 陳錦順:永春縣蘇坑鎮電商協會會長

陳錦順


陳錦順

現年42歲,蘇坑鎮嵩山村人

高中畢業後,從擺地攤做起

伴隨著時代的節奏

以陶瓷銷售、創意為主線

藉助電商平臺

一步步成長為蘇坑鎮電商大戶

創立了永春首個鎮級電商協會

為蘇坑鎮的發展搭建了良好平臺


01

輾轉四海 地攤起家

“一輛小貨車行天下,除了西藏外,全國各地都跑遍了。”談起創業經歷,陳錦順說,高中畢業不久,他發現蘇坑的陶廠因外貿而導致的積壓嚴重,便和同鄉人一起將部分貨物購買下來,開始單騎闖天下的生涯。每到一個地方,他就先找一處人流量較多的地方,攤上一些厚紙皮,小心翼翼地把陶瓷放在上面,撐上幾把太陽傘,便開始了地攤叫賣的生涯,這一做就是四五年。陳錦順深諳地攤生活的苦,頂烈日,冒風雨,住的是最低廉的旅舍,吃的是最便宜的飯菜。有時,還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而導致身體不適。除此之外,又得應付城管部門的管理,經常挪地方叫賣。

“生活很艱苦,但地攤還算是較賺錢的行業,因為商品源自第一手,而且自己叫賣,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利潤還是很豐厚。”早年的艱苦生涯也養成了陳錦順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初步的商業意識。他並不滿足現狀,認為地攤的生活不是長久之計。他說,擺地攤,沒有固定的點,在當時信息閉塞的條件下,更難以形成相對固定的客戶群,隨著城市文明建設步伐的加快,地攤的經濟效益困境便日漸凸現出來。在擺地攤之餘,他不時摸索著新的商業之路。

02

目光敏銳 專利強商

2004年,馬雲大力推廣阿里巴巴。“網店,面向全國銷售,商機相對擺地攤來說,明顯增多了。”陳錦順介紹,網店在當時還是新興事物,他便瞄準這一商機,帶著相機到本地陶瓷企業拍下貨物的相片,註冊了一家網店。從此,他便有了一個“虛擬”的店面,商品還是和擺地攤一樣,來自本地企業的庫存工藝品。起步之初,因電腦並未普及,物流等運輸渠道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作為農村的網店,生意並不可觀。

“網店卻成了客戶瞭解地方特色的一個重要窗口,有些大客商,在網上看到中意的產品後,親自到蘇坑鎮瞭解相關產品的信息。客戶的到來,迫使廠家更新經營理念。”陳錦順回憶,有些客商因需求量較大,或者需要其它的款式,便聯繫上他,實地到廠裡勘察,下單的品種不一,量都比較大。在多次與客商的交往中,他發現,網店如果只依靠存貨,儘管利潤空間較大,但你賣我也賣,缺乏創意,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這樣的網店也沒沒長久運行的動力。

正在迷惘之際,朋友因賣專利產品而被被處罰的事讓陳錦順的眼前一亮。他首次有了版權的概念。他說:“擁有版權專利的工藝品,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拳頭產品,別人得經過自己同意才能出售,這樣,就能更好保護自己的效益。”為此,他還專門買書、上網瞭解版權的相關知識,開始在陶瓷創意上苦下功夫。

2014年是陳錦順網店重要的轉折時間點,在這一年裡,計算機已經相當普及,網上市場也走入百姓生活,物流與快遞十分快捷,更重要的是,他八件以“中學生”為主題的系列和《想》《舞女》等共50工藝作品獲得專利版權,並因此獲得政府的獎勵,當年網店的利潤也比以前提高了兩倍。

起於地攤 成於電商 陳錦順:永春縣蘇坑鎮電商協會會長

專利產品

“單個版權的利潤空間不大,只有研發更多的產品,申請更多的專利,才能形成集團賺錢效應。”陳錦順回憶,了能拿到更多的專利,在2014年下半年,他經常在蘇坑和德化兩地瓷廠裡走動,和外地的商家溝通諮詢,瞭解市場的需求,形成自己創意思路,聘請雕塑師傅依據他的創意創作作品。在拿到專利證書之後,因缺乏資金,他從信用社辦理小額貸款,四處聯繫廠家先進行生產,走線上與線下配合銷售的道路。

2013年,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溪岸、路邊、公園等處常有小型的工藝陶製景觀,陳錦順敏銳地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大商機,他便開發了一系列的花園擺件和田園工藝品,獲得較好的收益。

據悉,截至目前,陳錦順共獲得近百個專利,線上線下銷售額達800-1000萬元。


03

搭建平臺 助力創業

“我原來對電商一竅不通,現在我網店一年也能獲利10多萬元。這多虧了電商協會多次培訓。”談起自己創業經歷,家住蘇坑鎮嵩溪村的小王仍對陳錦順心存感激。原來,前年初中畢業後的他,因沒有技術和學歷,出門找工作經常碰壁,後來聽說家鄉很多人走上網店的道路,也想抱著試試的態度,但苦於對這新鮮事物一無所知。正在他發愁之際,陳錦順找上門來,邀請他參加電商協會舉辦的電商知識培訓,還親自指點他開網店。

“我鎮年輕人多,精力充沛,同時,陶瓷、茶葉和農產品豐富,交通又十分便捷,這些有利的條件很適合電商的發展,但真正熟悉業務的不多,網店亂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陳錦順介紹,2015年,整個蘇坑鎮做網店的人越來越多,近60多家,為了能達到抱團發展、商機共享等目的,他倡導成立蘇坑鎮電商協會,並於2016年8月成立籌備組,9月召開成立大會,他被推選為會長,11月正式授牌成立。去年1月蘇坑鎮電商協會培訓中心隨之成立。

“電商協會為我鎮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定期開展電子商務培訓,為工業園區輸送電子商務人才,還大力實行電商扶貧工程。”鎮宣委洪曉君介紹,該鎮實施“互聯網+農業”電商扶貧,由電商協會收購貧困戶的農產品,助力貧困戶發展生產,實現脫貧。同時,專門對扶貧對象的子女進行專業培訓,讓他們熟悉電商業務,也走上創業致富的道路。截至目前,該鎮37戶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起於地攤 成於電商 陳錦順:永春縣蘇坑鎮電商協會會長

資助貧困小孩

據悉,該協會擁有來自本地、德化、泉州、廈門等地會員500多名,去年以來,共舉辦電子商務培訓班10場次500多人次。目前,該鎮通過電商銷售的陶瓷產品年價值超過1億元。

“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價值更凸顯,及時捕捉市場信息,順應潮流才是電商成功的關鍵。”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陳錦順深有感觸。面對今後,他表示,將依託即將完工的蘇坑鎮電商園,繼續做強電商平臺。


起於地攤 成於電商 陳錦順:永春縣蘇坑鎮電商協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