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過分懂事的孩子,實際所體現的,是屬“原生家庭”的不幸

在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大家不再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時,本應該是國泰民安的悠哉悠哉生活,但現實的各種現狀卻不允許這種悠哉出現。就拿教育孩子來說,很多人把養孩子看得非常簡單“一個是養、兩個、一群都是養”,如果只是單單給一口飯吃,那麼養孩子真的很簡單。

那些看似過分懂事的孩子,實際所體現的,是屬“原生家庭”的不幸

但現實告訴我們,養孩子是世間最難的事情,尤其是在新時代進步太快的21世紀,如果我們不讓孩子跟上時代的步伐,不給孩子留下一些“真本事”,我們又該如何讓孩子去應對未來生活的瞬息萬變呢?在媒體時代的近距離拉進裡,很多人都通過網絡、影視領悟到了一些感觸。

《歡樂頌》和《都挺好》這兩部劇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這兩部劇中都有一個典型的原生家庭案例,《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和《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這兩個角色都在極力擺脫“原生家庭”,樊勝美和蘇明玉所體現的原生家庭,讓人在痛惡她們家人的同時,還為被傷害的人感到悲涼和不幸。

生活中,關於原生家庭的事例也是多不勝數,有些看似過分懂事的孩子,實際上所體現的,正是原生家庭裡的不幸……

案例:

露露是一個“過分”懂事的10歲女孩,也是我在北漂時鄰居的女兒,記憶之中這對母女的性格都比較靦腆,因為鄰居是一個單親媽媽,所以是母女二人租在一個狹小的單人房間裡生活。

那些看似過分懂事的孩子,實際所體現的,是屬“原生家庭”的不幸

每次下班回家經過露露門前的時候,都看到這個小姑娘在忙碌,她不是寫作業、洗衣服,就是在做飯,家裡面打掃衛生的活幹起來非常順手,一看就是經常幹活、做家務的小姑娘。每一次看到露露的時候都會看到不一樣的懂事,看著露露的懂事,再瞧著身邊那些無憂無慮只會享受、製造麻煩的孩子,總覺得我的鄰居(露露的媽媽),上輩子一定是拯救了銀河系,這輩子才能養出露露這個貼心、懂事的閨女。

那些看似過分懂事的孩子,實際所體現的,是屬“原生家庭”的不幸

然而,在露露過分懂事的背後,所體現的卻是屬於“原生家庭”的不幸。有一次,路過露露家門的時候,看到露露正在洗她媽媽的白襯衫,白白的襯衫上沾著一些黑色的墨汁,原來是露露在打掃衛生的時候不小心把桌子上的墨水,碰到了剛收好的衣服上。

看到露露滿臉焦急的模樣,我忍不住對她說“沒關係的露露,你是不小心的,相信媽媽不會責怪你的”,可露露卻回答說“我不想讓媽媽失望,連收拾衣服都整理不好……”,看著露露眼眶紅紅的時候,心裡面著實不是滋味,再回想一下露露之前的懂事,彷彿都被悲涼和不幸全數掩蓋了。

那些看似過分懂事的孩子,實際所體現的,是屬“原生家庭”的不幸

之後和露露媽媽一次聊天才知道,原來露露媽媽離異之後,一個人帶著孩子非常辛苦,對待孩子也總是帶有情緒感,彷彿世界所有的不幸都在自己身上。那種不幸、和不公的情緒也常常發洩到露露身上,有時候還經常說“媽媽每天那麼辛苦,你還這麼不懂事,你真是讓我太失望了”。

“太失望了”這句定義,具有非常沉重的打擊和壓力,所以在露露的心目之中“不讓媽媽失望”就是過分懂事的精神支撐,這樣的孩子真的開心、幸福嗎?失去特色、自我的孩子,就如同被折翼的天使,缺少飛翔的機會、也缺少五彩斑斕的光環。露露就是典型的原生家庭,也是過分懂事典型案例裡的其中一例,這種因家庭、因父母教育而產生的原生家庭,實際上在生活中特別常見,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也不可忽視。

可能很多人對“原生家庭”這個詞還有些不解,那“原生家庭”究竟是什麼呢?

原生家庭,簡單地說指的就是孩子出生後基礎的原始家庭。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原生家庭中幸福成長,但也有一些孩子因為家庭離異,或原生家庭當中父母的矛盾,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妥等影響,都給孩子造成了一系列成長的傷害。

那些看似過分懂事的孩子,實際所體現的,是屬“原生家庭”的不幸

我們都知道,家庭氣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成長當中影響的首位存在,因為家庭是孩子最常接觸的環境,再加上孩子又具備極強的模仿力,在家庭氣氛不好,或者家庭成員關係不融洽的時候,給孩子帶來的性格也是不健全的。所以說,太過懂事的孩子實際上是屬於“原生家庭”的不幸。

父母性格暴戾忽冷忽熱、原生家庭裡成員之間的關係冷漠,都會讓孩子的安全感不足,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自然是家庭關係和睦最有利處。有些父母經常出現爭吵,批評、否決、打擊孩子,這些都會讓孩子的內心擔驚受怕,正是因為缺少安全感,所以他們才會變得更懂事,去學會照顧自己、將自己保護起來。而這些都是屬於典型的“原生家庭不幸”,想要讓孩子成為原生家庭裡的幸福,還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去搭建、去呵護。

那麼,父母需要如何打造一個充滿幸福美好的原生家庭呢?

1、 生活中做到尊重孩子基礎準則

在家庭關係搭建維和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尊重和體諒,這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最重要的基本準則。但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卻很容易忽略這一點,總是認為“這是我兒子(女兒),根本無需太過將就和客套”,

那些看似過分懂事的孩子,實際所體現的,是屬“原生家庭”的不幸

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管是有著血緣之親的孩子,還是有著恩愛感情的夫妻,都需要尊重二字的維護和經營。對待孩子的時候更需要尊重,因為這是一個良好的習慣培養,我們尊重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反過來尊重別人,這是做人的基礎準則、禮儀,更是一個人最美的修養美散發。

2、 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會遇到多多少少的挫折,當孩子做錯事、或者沒有做好事情的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評而是用欣賞的眼光去引導孩子。欣賞,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最美的讚美和支持,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經常聽到讚美的話,那麼他就會變得更加自信,所處的生活環境也充滿光澤,這種光澤會感染周邊的人,能夠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親近。

那些看似過分懂事的孩子,實際所體現的,是屬“原生家庭”的不幸

學會欣賞和讚美孩子,在家庭教育當中也是如此,父母學會用欣賞和讚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家庭成員之間更能夠團結一心。遇到困難學會一起面對,跨過一道道難過的坎,家庭關係才會因此變得更加和睦,更加緊密一些。

3、制定一個良好的家庭規則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要謹記“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父母會經歷孩子很多的原則試探,而生活很忙、現實又很無奈,父母不可能每一次都招架得住孩子的原則試探。為了不讓教育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爸爸媽媽一定要制定一個良好的家庭規則,讓這個規則去約束孩子的行為舉止,而不是讓孩子一次次試探後的妥協。

那些看似過分懂事的孩子,實際所體現的,是屬“原生家庭”的不幸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他們在怎樣的環境當中長大,也恰恰決定了他們人生性格的朝向,所以家長必須要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儘量給孩子營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而孩子過分懂事其實也是原生家庭中的不幸。遇到過分懂事的孩子,家長就需要在孩子關愛和溝通上苦下功夫。

那麼,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身邊有過分懂事的孩子嗎?歡迎評論區一起交流!

---------------------

持續更新性文章,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勵志於育兒方式的發現和探索,對育兒有想法的朋友,歡迎一起學習溝通。

關注【蘭媽談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