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忽視了那個“懂事”的孩子

去年一張地鐵小男孩的圖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我們都忽視了那個“懂事”的孩子

一張怯生生的小臉,打量著周圍,手腳併攏,安安靜靜地依偎在媽媽旁邊,而媽媽卻在一旁玩手機。

很多人說他有禮貌,坐姿端正,而我卻看出這個孩子,聽話的“可憐”。

在他臉上看不到孩子的靈動,坐在那一動都不敢動,很明顯平時被媽媽教導,要聽話、懂事。

很多人看到不爭不搶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這孩子真懂事。

但是對孩子來說,聽話懂事都是迫不得已,如果可以他們也想哭著要糖吃。

畢竟,會哭的孩子才有糖吃。

我們都忽視了那個“懂事”的孩子

懂事的孩子考慮的是父母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網友的分享:

我是個80後,清清楚楚地記得小時候,要帶妹妹玩,妹妹想玩的,達不到目的就會大聲嚎哭,沒有眼淚,如果大人聽到,一定會訓斥我,你當姐姐的就不能懂點事。由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後來吃的玩的都要先讓著妹妹,喜歡也不行。

如果我想要什麼,大人是覺得沒必要或者不想給的,就會說,我家寶寶最懂事了,咱不要那個。

那個年代父母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為了父母難得的溫柔,壓抑了太多喜歡的心情和事情。從未考慮過自己是否喜歡,而是父母是不是會高興。

懂事的孩子是真懂事,但也讓人心疼,因為他們在為父母考慮的時候,就得壓抑自己的需求。

這種的懂事讓人心疼。

見過哭天抹淚讓爸媽買手機的,見過一言不合就打架的,見過偷錢去買零食的。

很多詞都可以形容他們,比如不懂事、任性,但卻是很多懂事孩子羨慕的對象,因為他們做了他們不敢做的事。

看著他們做,心裡都感覺到爽。

我們都忽視了那個“懂事”的孩子

有沒有想過懂事也是一種自卑?

馬伊琍曾經是出了名的嚴母,在她第一個孩子愛馬出生之後,她嚴格地按照育兒專家們的要求去教育孩子,併成功地把孩子教育成了人人稱羨的“

別人家的乖孩子”。

直到有一天,上幼兒園的愛馬回家向媽媽傾訴,說她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們玩扮家家的時候,有個小朋友總是要當媽媽,這讓她感到很不公平,因為她也想當媽媽。

馬伊琍說:“那你可以拒絕她啊!”

愛馬搖了搖頭說:“我不敢。”

馬伊琍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常年的“乖巧”教育已經讓愛馬習慣於服從,將自己的感受隱藏了起來,已經不會拒絕別人了。

所以,當你成功地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別人家的孩子”時,其實他內心也是自卑的。

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敢爭取,怕別人說他不好,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

我們都忽視了那個“懂事”的孩子

借蔣方舟的話來說,就是不敢跟別人有真實的關係,所謂真實的關係,就是你可以跟這個人去爭吵,可以把自己最真實,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給這個人。

這其實是自卑的心態,無關於事業多成功,是小時候受過的委屈堆積而成的。

懂事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每個懂事的孩子都有喜有悲,而他們大多數中都覺得不公平,因為懂事的標準根本沒有定論,它不像馬路上的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走。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順從自己就是懂事,有的父母認為做家務就是懂事,這都來自父母自己制定的標準。

要求高的,反而顯得孩子懂事的地方少;要求低的,顯得孩子懂事的地方多。

一隻手錶可以知道準確時間,兩隻手表反而確定不了時間;父母規定的懂事標準不一樣,那對孩子來說,那只有管住自己的心,肯定能達到懂事的標準。

當媽媽在哄老二時,自己不添亂就行了;當媽媽在買菜時,不買任何玩具就行了;當家裡有人來時,乖乖地打招呼就行了。

其實,父母認為的懂事,更多的是孩子做到他們想要的樣子,不然就是不懂事。

這其實是不懂事的父母。

我們都忽視了那個“懂事”的孩子

懂事的孩子最委屈的還是自己

懂事的孩子迎合的是大人,委屈的是自己。

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就是那個懂事的孩子,媽媽喜歡姐姐,爸爸喜歡弟弟。

我們都忽視了那個“懂事”的孩子

過生日時,永遠都是幫姐姐過,沒有一個是屬於自己的蛋糕;吃雞腿時,姐姐和弟弟吃雞腿,她吃醃豆。

有一次煤氣中毒,媽媽背了姐姐,爸爸背了弟弟,只有她一個人是自己爬出來的。

她的爸媽覺得理所應當,因為她懂事,所以不會計較爸媽的“忽視”。

最終德善爆發了一次,爸媽才知道,原來懂事的她也有自己的要求,渴望一個自己的蛋糕。

我們都忽視了那個“懂事”的孩子

劇中有一句臺詞: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懂事的孩子最可憐的不是懂事,而是爸媽的忽視。

你懂事,就要多承擔一點,少要求一點,憑什麼?

讓孩子決定是否做個懂事的孩子

懂事,其實是一項很容易掌握的技能,不必刻意地去教導孩子。

因為隨著時間的齒輪,他們有一天會長大,會領悟到這項技能的好與壞,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擁有這項技能。

而父母是給他們權利,讓他們決定。

強迫孩子懂事,與自己願意做個懂事的孩子,意義不同。

孩子不小,他們心裡什麼都懂。

我們不要把他們的懂事當成理所應當,忽視他們的正常需求。

我希望孩子不高興時可以痛哭一場,高興時可以發個瘋;既能看到父母的艱辛,又能偶爾任性一回。

與所有家長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