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演員演誰像誰,有些演員就不行?

人來人往的世界

能遇見你真好

為什麼有些演員演誰像誰,有些演員就不行?

《聲臨其境》剛剛落下帷幕,八位聲音大咖個個都是實力強勁,冠軍被誰拿走都是實至名歸。青年演員朱亞文拿下了冠軍,再一次將實力演員這個詞推上了巔峰。

從《演員的誕生》到《表演者言》再到《聲臨其境》,這些綜藝不論是好評還是差評,其實都是在做一件事,挖掘實力派演員。

《演員的誕生》明顯綜藝性更強點,有些流量明星是去做噱頭,衝擊收視率的,有些演員是來展示演技的,這個節目目既能保證收視率,又能讓這些實力派演員被更多觀眾熟知,深藏功與名啊。

為什麼有些演員演誰像誰,有些演員就不行?

說到演技,黃渤在《表演者言》中說過,觀眾不會評價你的演技,因為他們不專業,他們覺得你演得好,會說,哎,這個演員演得真像。

觀眾不會去從聲臺形表這幾個方面一一分析這個演員,他們也不懂,“演得真像”應該就是觀眾對於一個演員最高的評價。

所以為什麼有的演員演什麼像什麼,而有的演員就不行呢?

在內戰期間,共產黨有很多間諜和臥底,當時在挑選臥底人選時,在面貌上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不出眾,面目沒有明顯特點,換而言之,就是足夠普通。

因為臥底的工作性質,一旦被人記住長相,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只有足夠普通的人,才能不引人注意。

臥底間諜的工作是什麼?是每天對著敵人演戲。

為什麼有些演員演誰像誰,有些演員就不行?

藍盈瑩在星月對話中說過:

我的形象有很大優勢,因為我長得很模糊,辨識度不那麼強,所以我塑造角色起來,就會比較地容易,簡單。

長得不漂亮對於女明星來說沒有優勢,但是對於女演員來說,這是很大的優勢。

因出演《無證之罪》中的李豐田而走紅的寧理,其實並不是只拍了《無證之罪》這一部劇,他塑造了很多熒幕形象,每一個角色都站地起來,立得住,只是《無證之罪》火了,寧理也被觀眾看到了。

寧理的長相就是藍盈瑩說的:模糊。

為什麼有些演員演誰像誰,有些演員就不行?

更重要的是,寧理的表演,細膩。

  • 殺人後還能若無其事,滿手的血,他不是恐懼,而是嫌棄,嫌棄髒了手。

  • 殺了人,滿臉血在大街上晃悠,沒有任何慌亂和畏懼。

寧理把李豐田那種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毫不在乎人命的感覺演出來了。

我們常常說一個演員演得真像,往往對於小人物我們會有這樣的評價。

畢竟,大多數的觀眾還是老百姓,他們接觸到的更多的是身邊的人,也許是早餐店老闆娘,也許是煤礦工人,也許是沒了孩子的父親。

所以當演員的臉不夠清晰的時候,塑造一個底層人物,對於觀眾來說,更有說服力。

你也許會說,演小人物的演員我們覺得他演得好,為什麼演皇帝的演員,演太后的演員我們也覺得好呢?我們並沒有見過皇帝,我們怎麼能說演得像呢?

沒吃過豬肉,但肯定見過豬跑,史書有記載,各朝皇帝是怎樣的性情,演員根據歷史,再加上自己的揣摩,自然就能演得出皇帝的神韻。

演皇帝,演太監,都有像與不像之說。

皇帝應該是沉穩大氣,太監就應該是洞察皇帝心思。

為什麼有些演員演誰像誰,有些演員就不行?

張國立演過三個皇帝,每個皇帝的性情和習慣都不一樣,歷史上的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個的性格,考察歷史,再加入自己的表演,就成了逼真的皇帝。

張國立帥嗎?帥,但是沒有特點,很平常的長相,沒有攻擊性。

《倚天屠龍記》裡的成昆有攻擊性嗎?有,成昆是一個很複雜的人,害死了謝遜一家。而張國立的面相是溫和的,但是塑造出來的成昆卻是罪大惡極,讓人看了想痛揍一頓,這又是為什麼?

為什麼有些演員演誰像誰,有些演員就不行?

因為眼神和情緒。

不論你的長相如何,情緒和眼神才是決定一個演員的表演是否逼真傳神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成昆是個自私,窮兇極惡之人,因為自己愛慕之人死去,為了報仇不惜殺掉徒弟一家,借謝遜之手翻雲覆雨。

你可以看到,成昆的眼裡有惡,有對自己的同情,他認為自己命運悲慘,於是為了這種不平衡的心態去殺人作惡。

張國立演得了大善,也演得了大惡。

長相其實是隻是輔助,對於演員來說更重要的還是揣摩角色,誠如藍盈瑩所說,模糊的長相可以幫助演員更快速更有效地塑造人物,但現在不是去做臥底,令人過目不忘的長相也不阻礙你塑造人物。

  • 吳彥祖很帥,可以談情,也可以做殺手。

  • 周迅很美,可以是出租車司機,也可以是妖女狐狸。

為什麼有些演員演誰像誰,有些演員就不行?

重點在於表演。

演員要讓人覺得你就是這個角色,而不是你是在演這個角色。

《演員的誕生》中導師在評價俞灝明和王彥霖的表演時,說:

我能感受到,你們是很努力地在演,但是演的成分太多了。

我也不是專業的,我看演員演戲也只能看出來他們用沒用心,眼睛裡傳達了什麼樣的情緒,你要讓我評價他們用了什麼表演方式我也不懂。

我想,觀眾和我一樣,能評價的,也就是他們是否在用心了。

戴著美瞳,怎麼哭都看上去很假,就算是滿眼眶都是淚,我都會覺得,天了嚕,這是被催淚了?

比起那些滿臉是淚,哭天搶地的鏡頭,更打動我們的是噙著眼淚,紅了眼眶,淚光閃動的細膩。

為什麼有些演員演誰像誰,有些演員就不行?

為什麼有些演員演誰像誰,有些演員就不行?

相比之下,只會瞪眼睛,嘟嘴巴,或者咆哮的表演簡直弱爆了。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你在表達什麼情緒。

為什麼有些演員演誰像誰,有些演員就不行?

你說他是生氣呢還是高興呢?

韓國很火的綜藝《同床異夢》中,秋瓷炫去探班於曉光,點評於曉光演戲不應該只用動作演戲,演戲用眼神來演會好得多。

我沒看過秋瓷炫的戲,但我認為她說得很對。

如果單靠誇張的表情和浮誇的動作來拍戲,那所有的影視劇就都成了喜劇片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為演員必有的神秘感。

為什麼說現在的演員演任何角色都像他自己呢?因為綜藝節目消耗了他太多的神秘感,把他原本在鏡頭後面的形象公之於眾,當他本人和他的角色站在一起時,觀眾就會代入到他本人中,所以這個角色就沒有說服力了。

孫紅雷原本是影帝級別的演員啊。

《極限挑戰》橫空出世,從此以後,再看孫紅雷的劇,分分鐘跳戲,孫漂亮的人設給他塑造的角色摻了雜質,你不能說他的演技有問題,他的演技沒有問題,只不過,觀眾入戲太深了。

包括《跑男》中的七位,李晨再怎麼顛覆形象演出,他都是大黑牛一般的存在,鄭愷轉戰電視劇,永遠一副playboy的樣子。(並不是說他們沒有演技,只是,在觀眾的定位中,他們就是綜藝節目裡的樣子。)

為什麼有些演員演誰像誰,有些演員就不行?

靳東在採訪時曾說過,不會參加綜藝節目,就是要保護自己作為演員的神秘感,一旦自己的生活被暴露在公眾視野中,再想去塑造一個角色,就很困難了。

靳東也一直在說,

多關注演員的作品,少關注演員的私生活。

綜藝節目有利有弊,有黑料的明星參加綜藝節目憑藉自身的幽默風趣來洗白的不在少數,韓流小鮮肉通過內地的綜藝來接接地氣,圈粉的也不再少數,但它對以後演員的角色塑造也有影響。

有些演員家庭事業雙豐收,只想多上點綜藝,娛樂一把,這些我們都無可厚非,只是,若是想長久發展,將演員這一職業奉為畢生追求的話,綜藝節目還是少碰。

但是在國內,流量明星當道,實力派演員只能隱藏在主角光環下,像《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這樣的綜藝節目也捧紅了很多實力派演員,真不知道是可悲還是可喜。

(以上,純粹有感而發,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