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高三學生新學期體驗“很新鮮”

青島高三學生新學期體驗“很新鮮”

經歷了有序返校、安頓與開學第一課後,高三學生已正式恢復日常教學秩序。為了疫情防控而改變的班級組織形式和授課方式,讓這屆高三學生的新學期體驗“很新鮮”,其中不少學校投入智能設備當“助教”,提高了教學效率。

青島一中將原來的班級分為AB兩個小班,老師在一間教室上課時,另一間教室的同學同步觀看教學直播,下一節課再互換。學校為每個班配備了副班主任,這樣就讓教學管理更加到位。“雖然同學之間增加了距離,但也讓每個人的學習多了一分寧靜、多了一分思考。”一名同學說。

青岛高三学生新学期体验“很新鲜”

青島九中

採取類似模式的還有青島九中和青島實驗高中,作為外遷高中,兩所學校的軟硬件設備非常“給力”。青島九中高三化學教師王美榮告訴記者,學校的設備操作十分方便,可以實現一鍵式同步直播,聲音與畫面都很清晰。為了保證師生互動,學生可以利用手中的PAD隨時向老師提問,即使隔著教室,老師也可以給予及時解答。同學都十分認可這種教學模式。

青岛高三学生新学期体验“很新鲜”

青島實驗高中

青島實驗高中按照行政班將學生分為AB班,固定教室上課。語文、數學、外語可以採用一班現場授課、另一班同步直播的模式。對於“6選3”學科,原本學生是需要選課走班的,但為了疫情防控,目前不能實行,於是學校採用“PAD+直播”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只要戴上耳機,就可以在固定教室收看自己選考科目的教學視頻,同時避免影響其他同學學習。

還有許多學校仍堅持師生面對面教學的方式,由於教師數量有限,因此課時相應調整。在青島二中,以前的班級被分為走讀班和住校班兩個小班,一節課時也由原來的40分鐘調整為60分鐘,老師採取“1+1”授課模式,即在走讀班和住校班各講課30分鐘,剩餘30分鐘為學生自悟時間。“對學習而言,自悟很重要。”副校長法少鵬說,以前老師上課也是避免“滿堂灌”,每週5天教學採取“4+1”模式,即有1天留給學生自悟。一名學生告訴記者,多留一些自悟時間,更有助於梳理自己的學習短板和需求,開展個性化學習。

來源 | 青島日報

青岛高三学生新学期体验“很新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