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监督触角直抵“末梢神经”

江西文明网

暮春时节,记者辗转于宜丰县多个乡镇纪委办公区,看到标识牌醒目耀眼、谈话室规范标准、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制度上墙清晰明了,各项工作井井有条,真正做到了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有队伍、有制度、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作为。

监督直抵基层,追责决不手软。

去年以来,宜丰县纪委监委高质量推进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资源向一线配置、力量向一线聚焦、监督向一线延伸,让监督触角直抵“末梢神经”。去年,该县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案件116件(次),处理违纪人员96人,同比分别增长76%、39%,一大批基层微腐败问题得到严肃查处,极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区域协作,从“单兵作战”到“攥指成拳”

乡镇社会地缘近、人缘亲,监督常常会碰到“讲人情”,如何破解以往乡镇纪委监督的局限性?

经过实践摸索,宜丰县按区域划分、优势互补、有利工作的原则,将县纪委监委机关13个内设科室、1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16个乡镇(场)纪委整合划分成4个纪检监察协作片区,由协管纪检监察工作的班子成员担任协作片区召集人,对口联系的纪检监察室主任担任召集人助理,实现协作区内工作力量整合、异地协作、监督协同。

宜丰县接到中央扫黑除恶第15督导组转办的信访件,反映黄岗镇黄岗村原党支部书记徐某存在涉黑涉恶及其他严重违纪问题。面对这样重要的线索,县纪委监委迅速启动片区协同作战方案,由一名县监委委员作为片区召集人,第一时间组建联合调查组,成员包括黄岗镇、车上林场、石花尖垦殖场纪委书记及派驻纪检监察组等。经查,徐某存在违规操办宴席、发展党员、发放津贴补贴、套取危房改造资金、私下流转山林等违纪行为,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攥指成拳,集腋成裘。“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办案,有效解决了熟人监督乏力、监督缺少合力等问题,使得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可以更加放开手脚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乡镇纪委办案质量与效率也明显提升。”宜丰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李宏勤深有感触地说。

对标竞赛,从“一池春水”到“满园春色”

“虽然去年一季度我们比澄塘镇多57分,但二季度少了70分,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这种危机感倒逼我们开足马力做好各项工作,三季度我们反超54分,可还是不敢松懈,因为‘一对一’对标竞赛永远在路上。”新昌镇纪委书记罗祖才说。

罗祖才所说的“一对一”对标竞赛,是宜丰县纪委监委适应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要求,全面提升乡镇纪委履职能力与水平,增强履职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行的重要举措。

为了激活乡镇纪委工作的“一池春水”,该县纪委监委将全县16个乡镇(场)分为8个组,两两一组,重点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党风政风监督、纪律审查、案件审理、信访办理、案件监督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参会培训及工作特色创新等方面开展对标竞赛。对标竞赛中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和奖励,竞赛考核结果还作为各乡镇(场)年度综合考评中全面从严治党得分的主要依据。这样做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以比促学、以赛促干。

通过开展“一对一”对标竞赛,有力推动了乡镇纪委工作活力和质量双提升,各乡镇(场)纪委在纪律审查、整治农村“微腐败”、反腐倡廉教育等工作方面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消灭了乡镇办案“空白点”,实现了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满园春色”。

教育基地,从“事后监督”到“事前预防”

“廉者,为民之本”,走进花桥乡廉政教育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6个引人深思、令人警醒的大字。廉政教育基地既展示先进模范事迹,又深刻剖析农村基层典型案例;既有对党章党规党纪的阐释,又有对传承家风涵养新风的倡导,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成为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阵地。

在宜丰县,除花桥外,石市、石花尖、黄岗山也建设了高标准的廉政教育基地,黄岗镇大门洞村还建设了村级廉政教育基地。县纪委监委规定农村基层新加入的党员、新上任的村“两委”干部、党组织开展党的建设重要活动必须进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4个廉政教育基地辐射全县。没建设廉政教育基地的乡镇组织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到附近乡镇的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当地已成为一种常态。

开展干部日常监督,要从事前预防下手,只有抓早抓小,才能防微杜渐。为此,该县在各村设立村级纪检监察监督信息员,监督村党员干部和村级事务,给农村党员灌输规矩意识,摸排上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收集和反映群众诉求,成为反腐一线的“哨兵”。“消息哨”紧盯“微权力”,宜丰县纪委监委为农村党员干部精心织就了一张“护廉网”。(郑 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