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讓德國地理學家說出只山西一省之煤,足供應世界千餘年之用

大家眾所周知大同的煤礦資源豐富

,但是這些是怎麼被發現的呢?是什麼讓德國地理學家說出只山西一省之煤,足供應世界千餘年之用。他們是如何測量的呢?

煤田地質與勘測

大同古代煤炭資源的勘查,大致採用三種辦法:一為視石,即“土人每視山上石脈,即知炭之有無。穿地至三四十丈者,其堅者槌之難碎,燃之耐久”。人們將煤層視為脈,在地下“縱橫廣有”,“夾石而潛行”,如同脈絡,古稱煤層為脈炭。視石的方法主要從察看地形、辨別岩石類別、顏色、性質等,,判定地下是否賦存煤炭。孫廷銓在《顏山雜記》卷四中述:“凡脈炭者,視其山石,數石則行,青石、砂石則否,數石為頁岩,青石為石炭巖,砂石為砂岩"。二為礦苗,辨土色,尋找煤層露頭。三為視草木,即從煤炭與地表的植被關係找煤,明代來應星的《天工開物》載:“

凡煤炭不生茂草盛木之鄉”,“南方禿山無草木者,下即有煤”。

什麼讓德國地理學家說出只山西一省之煤,足供應世界千餘年之用

顏山雜記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外國學者紛紛來中國進行地質調查。清同治九至十一年(1870 ~ 1872),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兩度赴晉,曾先後到大同、五臺山等地進行礦產調查,在大同採集植物化石,並經舜教授鑑定為中生代侏羅紀,這是運用近代地質科學方法研究大同煤田地質之始。李氏著有《中國》、《旅華日記》和《中國旅行報告》等,認為中國礦產之富,甲於全球,只山西一省之煤,足供應世界千餘年之用。

什麼讓德國地理學家說出只山西一省之煤,足供應世界千餘年之用

李希霍芬

1917年,我國著名地質學家王竹泉對大同地區進行地質調查,曾發表《山西大同、左雲、懷仁、右玉煤田地質》專著。同年,山西保晉公司派測繪員侯德旺來大同尋找交通便利的礦山,恢復保晉大同分公司。侯德旺勘定煤峪口北溝、雲岡堡西溝帶之後,1918年保晉公司又派協理曾紀綱、礦師白象錦來大同礦區再次勘測,選定忻州窯、千金峪、馬營洞等12個礦區。

什麼讓德國地理學家說出只山西一省之煤,足供應世界千餘年之用

王竹泉

1918年,日本臨時產業調查局工程師門倉三能受命來大同調查煤炭資源狀況,歷時4月,寫出《大同煤田地質調查報告》和《大同煤田地質報告》。

什麼讓德國地理學家說出只山西一省之煤,足供應世界千餘年之用

《大同煤田地質調查報告》和《大同煤田地質報告》

1921年,山西都督兼省長閻錫山

與英辦開灤煤礦公司接洽,擬在大同合辦煤礦。開灤公司曾派勘探人員在大同槍子溝內勘查半年之久,因遭晉人反對而中止。

什麼讓德國地理學家說出只山西一省之煤,足供應世界千餘年之用

閻錫山

1927年,地質學家翁文灝、胡博瀾對大同煤田作了調查。1932年秋,晉北礦務局技術員胡秉信、蘇俊聲參加省經濟調查團,對大同地區地質礦產進行勘查,並提出調查報告。

什麼讓德國地理學家說出只山西一省之煤,足供應世界千餘年之用

翁文灝

上述地質專家地質調查與填圖,多采用路線地質調查,即從某地出發,用計步儀算出里程,使用羅盤、鐵錘氣壓計、記錄本等,將沿途觀察到的地質特點註記在圖上。用氣壓計估算高程,並採集岩石與化石標本,達到預定地點後,對觀察到的情況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描述彙總,連續穿插若干條線路,最後完成線路地質圖、剖面圖和寫出文字報告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