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大同——金厲行鐵...1000年復遷千戶於大同,皆為冶鐵之用

大同從古至今除了煤多,開採煤礦技術

優秀,冶金技術也是遠近聞名的,大同遠在遼、金元時,已有相當的冶鐵水平,兵器製造精良。據(遼史·本紀)載,遼壽昌元年(1095)農曆9月,江道宗命令西京(今大同)製造炮、弩的軍工匠人,為西北路漢軍傳授技術。

閒話大同——金厲行鐵...1000年復遷千戶於大同,皆為冶鐵之用

金時大同地區冶鐵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據《中國鐵礦志》載,“金厲行鐵....1000年復遷千戶於大同,皆為冶鐵之用”。元時在大同廣立冶鐵爐具,據《元史》,食貨志載,“太宗丙電年(1236)立爐於西京州縣,撥冶戶七百六十煽”。據《中國鐵礦志》載,“元初在1236年及1237年,遣二千戶至大同掘煤冶鐵”,“1263年又遺萬五千戶”至大同。元政府三次大規模移民,就地取材,掘煤冶鐵,鍛造兵器,供給軍需。

閒話大同——金厲行鐵...1000年復遷千戶於大同,皆為冶鐵之用

明清以來,大同銅錫業興盛。據《中國實業志》載,“全省銅錫業,以大同為最發達,產品精良,為全省之冠”。冶銅業相應發展。清順治二年(1645)在大同城內開設府局,設爐鑄錢。近代大同冶金工業的興起在“七·七”事變後。1942年侵華日軍在北郊堡子灣鄉開始興建大同黑鉛廠(大同市碳素廠前身),1944年投產。1945年興建古店鍊鐵廠(大同市鋼鐵廠前身),當年投產。大同雲母工廠也在此期間投產。

閒話大同——金厲行鐵...1000年復遷千戶於大同,皆為冶鐵之用

由於日本略僅以掠奪資源為目的,從建廠伊始生產設備、技術、經營管理各方面都屬粗放型,其中黑鉛廠在1944年前一直使用石磨進行原料加工,全部依賴人力畜力,截止1945年底,大同黑鉛廠主要以生產天然石墨粉為主,大同古店鍊鐵廠主要以生產生鐵為主,大同雲母工廠以生產雲母為主。黑鉛廠在日軍投降前,共生產70餘噸黑鉛粉,全部運回日本本土,古店鍊鐵廠僅裝過一爐料,還未化成鐵水,日軍就宣佈投降。

閒話大同——金厲行鐵...1000年復遷千戶於大同,皆為冶鐵之用

1945年8月,閻錫山派員以西北實業公司大同工廠管理處的名義接收三廠,改名為西北鍊鐵廠大同分廠和大同黑鉛礦、大同雲母公司。因日軍在投降前對生產設備肆意破壞,損失嚴重,一直未能恢復生產。雲母公司勉強維持至解放前停產。中財起4大同冶金工業真正的興起是在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全民大鍊鋼鐵運動興起,國家投資側重於重工業,大同市冶金工業隨之興起,1958年先後建成市鋼鐵廠、王家園鋼鐵廠,1961年王家園鋼鐵廠並人市鋼鐵廠,1962年市鋼鐵廠第一次下馬,1971年第二次上馬,1980年第二次下馬,1983年第三次上馬。該廠從建廠開始以生產鑄造生鐵為主,1971年開始軋鋼,生產各種型號鋼材。大同碳素廠1957年投產,1965年第一次下馬,1966年第二次上馬,1982年第二次下馬,1985年第三次上馬。該廠主要生產天然石墨電極和人造石墨化電極。1969年市鐵合金廠投產,主要以生產稀土合金和硅鐵為主。1971年市鑄管廠投產,主要生產承插

水管、煤氣管及井管等

閒話大同——金厲行鐵...1000年復遷千戶於大同,皆為冶鐵之用

1978年後,鄉鎮企業在冶金工業方面大力發展,1979年北郊石墨廠興建,1980年投產。1982年南郊古店石墨廠興建,當年投產。1984年雲中鐵合金廠興建,當年投產,生產硅鐵硅錳。1985年七峰山鋼鐵廠投產,生產圓鋼、角鋼、螺紋鋼輕軌等。截止1985年底全市有8家冶金企業,其中,國營全民所有制4家,鄉鎮集體所有制從新中國成立到1985年的36年中,大同冶金工業走出一條波浪式前進的道路,據全市8家主要冶金工業企業經濟技術指標統計彙總,“二五”期間、國民經濟調整時期、“三五”期間、“四五”期間、“五五期間和“六五”期間,企業固定資產(原值)增值額依次為76萬元、1042萬元、204萬元、161.25萬元、1498萬元、2074萬元、3791萬元。二五和“六五”期間,新建、組建企業最多,分別為2家、4家;各企業職工增加的人數依次為1215人、165人、71人、1975人、2568人、2195人、3400人,“六五”期間淨增職工數為7個時期之最;

閒話大同——金厲行鐵...1000年復遷千戶於大同,皆為冶鐵之用

各時期工業總產值平均增長速度依次為140%、-5.2%、10.4%、114%、10%、36%。1949~1985年36年總產值平均增長50.8%。文化大革命”10年間,總產值平均增長速度僅為19%,是新中國成立後36年中增長速度最慢的10年;各個時期平均實現利稅總額依次為1949年的-5倍、-23倍、3.7倍、4.7倍、-115倍、87倍、104倍。由於“大躍進”、“反右傾”錯誤及當時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這一錯誤運動,到1975年,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緣,大同市冶金工業的經濟效益於1962年、1975年掉入谷底,尤其是1975年,利潤-574.5萬元。至1985年,大同市冶金工業已發展成為具備生產碳素製品、鑄造生鐵、軋鋼、鑄造鐵管、煤氣管、井管、硅鐵、稀土合金等門類眾多的產品,許多產品填補國家和省、市空白,部分產品獲各級科技獎章獲優質證書。截止1985年底,市鐵合金廠生產的75號硅鐵遠銷日、德及東南亞國家,市碳素廠的碳素製品出口日本等國。1985年,全市8家冶金工業企業擁有設備729臺套,完成工業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4%,實現利稅總額為全市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