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

真正得道的人常常守中少言,夸夸其谈对大道妄发议论的人没有智慧。

堵塞感官孔窍,闭上孔窍的大门,摧折争锋好胜的锐气,解除外物对内心的扰乱,柔和自己的优点,不炫耀自己,以谦下的态度与世人交往,这样就是与道的行为品质相同的。

所以,不会对人格外亲近,也不会对人格外疏远;不会对人施之以利,也不会对人施之以害。不会刻意奉承别人,也不会轻视鄙视别人。正因为这样,真正的智者才天下最尊崇的。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感悟】:

老子在本章中所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把大道引入人生,为我们指出六条安身立命之修身心法和功夫,是达到心之“玄同”境界的必由之路。

1、虚静守冲,中庸之道。真正通达人事物本质的智者致力于心上用功,为人处世上往往表现寡言少语,谨言慎行,不会夸夸其谈,更不会巧言令色。真正的智者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去除小我,成就大我,素位而行,不会恣意妄言,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恪守中庸之道。

2、身处俗世,心离凡尘。老子常把合于大道的东西称为“玄”。“玄同”是一种人生修炼的格局和境界,超越一切对立面,超越是非得失的分辩,超越亲疏、利害、贵贱,超越一切世俗价值观的大同境界。我们养得此心不动,真正地去利益他人,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富贵,才能逐渐靠近老子所倡导天道,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从容切换,宠辱不惊,与世不争,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因此,我们要成为生命真正的主宰,守护好自己的心,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作为人生最大战略,不断地开发自己心中拥有的无穷宝藏,依道而行,进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