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道之用。道德经第四

☞道盅而用之,或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道是空,是无,不好言名,它以虚空来运用,却不会满盈,绵绵不绝。就像个非常深邃的深渊,万事万物都是从它产生而来,是万事万物的开始。它把锋芒挫去,把纷扰解开;和与伟大的光明、同与细微的尘埃。似有似无,若存若亡,深邃不可知。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他比天帝(代指万物代指天)还要早。

♞就把道暂且比作那个深邃的大缸吧,它因为(“盅”,酒盅,没有把的杯子,用来盛酒)中间虚空,才可以承载万物,那虚空的“中”就是他的用。它深邃不见底,万物从中出,绵绵不绝。锐利也罢,纷乱也罢,都可以容纳其中;像光一样不互相抵触,相互融合生成光明华彩,不仅是光就像小小尘埃也是本性一样没有分别,“何处惹尘埃”本原自性如一。

♛本道德经第四,和其光,同其尘;在今成语和光同尘就是来于此处。在道德经第五十六也有此四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以水德为善,以万水归渊喻万物之于道。这四句正是万水入渊,化而为一的过程。水之性柔也刚,为液态则柔,为冰则锐,速慢为柔,速激为锐,千股万流,遇而相融为一,分而为千万细流。像光一样相融相和融为一体,相互补益,是因为本性一样。学习道,他虚无不好琢磨,可以琢磨水,琢磨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