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防治 共同行動

癌痛知多少

癌痛防治 共同行動

隨著腫瘤發病率的逐年提高,癌痛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被大多數人所認識,然而人們對於癌痛相關知識的瞭解仍有相對不足。今天與大家分享癌痛知識,關注癌痛防治,共同行動。


什麼是癌痛?

癌痛防治 共同行動

癌痛是一種疾病,與癌症一樣,都是獨立的疾病,是隨著癌的發生、發展,以及癌的治療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的問題而導致的另一種獨立的疾病。

癌痛是第五大生命體徵。1985年美國疼痛學會提出疼痛是繼心率、血壓、脈搏和呼吸之後的第五大生命體徵,可見疼痛對於疾病預後具有重要意義。癌痛貫穿癌症病程的始終,近80%的惡性腫瘤患者被癌痛困擾。


癌痛與普通疼痛一樣嗎?

癌痛防治 共同行動

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伴有實質上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是一種主觀感覺。如果疼痛超過3個月了,屬於慢性疼痛,需要服用合適的鎮痛藥治療疼痛。

癌痛,顧名思義就是癌性疼痛,癌性疼痛屬於一種特殊的疼痛學範疇,與其他類型的疼痛相比有其獨特的臨床表現:

(1)以慢性疼痛為主,具有漸進性、長期性和複雜性等特點,可以表現為難以忍受的爆發痛,難治性疼痛發病率高。

(2)癌痛的產生與腫瘤進展、神經浸潤、有創治療、化療毒性、放療損傷、感染及活動受限有關。

(3)癌痛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可表現在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治療等多個方面。

癌性疼痛如果不能得到恰當的治療,會對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可造成抑鬱、乏力、焦慮、失眠、全身狀況惡化或嚴重干擾抗癌治療的實施。


癌痛是怎麼引起的?

癌痛防治 共同行動

引起癌痛的原因包括軀體來源和心理來源2大類。

軀體來源有疾病本身和疾病治療帶來的兩方面,如肝癌引起的腹痛、腦腫瘤引起的頭痛、骨腫瘤引起的骨痛、胃癌患者的胃痛等等屬於疾病本身方面;如外科手術後手術刀口的疼痛、神經損傷、臟器黏連,化療後引起的粘膜損傷、周圍神經病變、口腔炎,腫瘤患者放療引起的皮膚放射性反應的皮膚疼痛、放射性脊髓炎等屬於疾病治療方面。

心理來源主要指心理上的刺激導致或加重疼痛,如不受朋友重視,診斷不明確,治療無效等帶來的憤怒;家庭負擔,精神不安,擔心疼痛等帶來的憂慮;失業、慢性疲勞、失眠等帶來的心理壓抑等。

四、癌痛的表現有哪些?

疼痛的表現有刀割樣疼痛,燒灼痛,絞痛,放射痛,刺痛,射穿樣痛,其他包括酸脹感、困痛感、憋脹感等。


癌痛的分類

癌痛防治 共同行動

1.根據疼痛發生情況和延續時間分類。包括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暴發性疼痛,偶發性疼痛等。

2.按疼痛程度分類。包括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如何區分疼痛程度,需要進行癌痛評估。常用的疼痛評估工具有:數字評分量表、簡易疼痛強度分級法、面部表情疼痛分級量表。


如何應對癌痛?

癌痛防治 共同行動

(1)病因治療:即針對引起癌痛的病因進行治療。腫瘤本身引起的需要配合手術、放療、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腫瘤治療帶來的要處理治療的副作用,如放射性損害、化療後口腔黏膜炎等;心理因素引起的要進行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

(2)藥物治療:基本原則為口服用藥、階梯給藥、按時服藥、個體化給藥及注意具體細節。

三階梯止痛原則:一階梯:非阿片類鎮痛藥(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塞來西布等),注意非甾體抗炎藥物的限量,非甾體抗炎藥劑量達到一定水平以上時,增加藥物劑量並不能增強鎮痛效果,但藥物毒性反應將明顯增加。二階梯:弱阿片類鎮痛藥(可待因、曲馬多等),目前專家的觀點是弱化二階梯藥物。三階梯:強阿片類鎮痛藥(嗎啡、芬太尼,羥考酮等),在重度癌痛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非藥物治療:主要包括介入治療、放療、針灸、經皮穴位電刺激等物理治療、認知-行為訓練及社會心理支持治療等。

(4)中醫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及針灸治療,一是直接止痛,二是減輕鎮痛藥便秘、噁心、皮疹等副作用,三是針對腫瘤本身,可以抑制腫瘤的進一步發展,進而控制疼痛。給大家推薦2款止痛外用中藥

癌痛防治 共同行動

癌痛防治 共同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