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 “藏”在元明之間的朝代:其後人現居海外,堅持說普通話

歷史是坎坷,歷史是幽暗,歷史是旋轉的恐懼,歷史是秘藏的奢侈,歷史是大雨中的泥濘,歷史是懸崖上的廢棄。——餘秋雨《行者無疆》

我們的歷史,是一部連綿的屈辱史,也是一部強大有力的抗爭史,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祖國山河破碎,生死浮沉,唯有那些一直深深有著家國信念的英雄人物,以他們有力的臂膀,支撐起了整個國家的重擔。在戰場上,他們奮勇殺敵,所向披靡,寫下“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絕句,在文化世界裡,他們提筆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這家國的情懷對於他們來說,甚至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中華的兒女,無一不是在進步中茁壯成長,在一次次的磨難中鳳凰涅槃,重獲新生,假使沒有這些人的存在,歷史也不會被稱之為歷史。歷史不可遺忘,因此我們當代的少年郎的學習中,歷史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細數起來,大家總是對於家喻戶曉的“唐宋元明清”朗朗上口,但是誰又能夠想到,在元朝和明朝之間,還有一個小小的朝代呢?

說這個朝代小,只是指它的名氣小,比起馬背上的元朝、筆桿子下的明朝,大夏這個朝代就顯得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實際上,大夏建國時,國土面積可是要比朱元璋領導的明朝前身西吳要大得多了

。那麼這樣的一個朝代為何隱沒在歷史的滾滾長河中呢?它比起其他朝代,到底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大夏的後人,現在到底過得如何呢?

一個 “藏”在元明之間的朝代:其後人現居海外,堅持說普通話

亂世中應運而生

元朝末期,百家爭鳴,局勢相當混亂。此時曾經強大如斯的元朝已經在日復一日的宮廷糾葛中變得越累越苟延殘喘,到了末期,元朝已經四分五裂,政治鬥爭此起彼伏,政權在各個貴族之間反覆輪流交換,今天上位者可能還是成吉思汗的直系血脈,明天就換成了蒙古外族,這樣的情況在導致國家賬務得不到及時處理的同時,也給百姓的民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當時不少元朝貴族在掌權之後,為了更加快速的鞏固自己手中的政權,都會選擇大肆納稅,戰亂不斷的國情本來就讓農民們民不聊生,更何況還有大肆的稅收,這樣一來,本就不富裕的百姓們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農民們哀聲哉道,不得不反抗起義,國家變得更加混亂不堪起來。

農民們反抗起義實乃無奈之舉,而明玉珍,就是這些反抗起義大軍中的一個。

一個 “藏”在元明之間的朝代:其後人現居海外,堅持說普通話

明玉珍出生的原生家庭生活情況相當清苦,父母世代務農老老實實的莊稼漢,一輩子沒有做過什麼虧心事,臨了了,卻要被苛政逼得無法存活。明玉珍看不下去自己家和其他的農民受到這樣的屈辱,選擇了奮起反抗。

但是明玉珍自己僅僅只有一個人,即使心中有再多志向,也無法實現,畢竟單槍匹馬的他,又要如何抵抗那些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元朝軍隊?

但是好在當時不滿元朝的有志之士不僅僅只有明玉珍一個人,當時周圍的許多農民都被逼上梁山,成為了山中的土匪,明玉珍也是如此,不過在進入山中集結了一支像模像樣的軍隊後,明玉珍並沒有像那些真正的土匪一樣到處燒殺掠奪,而是開始與元軍反抗周旋。

在抵抗援軍的同時,明玉珍也不忘記招兵買馬,擴大自己的隊伍,他雖然是個農民,但是對於局勢的分析和見解卻比更多讀書人更強,他意識到南方地區正是她乘虛而入的好機會,於是帶領自己的軍隊將主戰場放在了今天的川蜀一帶,果不其然,川蜀一帶兵力空虛,1362年,明玉珍就完成了征戰。

當時半個中國的版圖盡在囊中,明玉珍擬定國號為大夏,自己稱帝並且制定了相當繁重的規定,一方面,他也沒有放棄對於元朝的打壓,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一個 “藏”在元明之間的朝代:其後人現居海外,堅持說普通話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大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亂世中迅速成長,但是與此同時,一個不幸的磨難也隨之降臨到這個王朝身上。

在創立的大夏之後,明玉珍一直將整個王朝管理的非常好,但是不幸的是,不不到四十歲,明玉珍就不幸患上重病,生命危在旦夕。

一個國家的君王是這個國家的主心骨,明玉珍的病危對於整個國家的打擊是巨大的。

一個 “藏”在元明之間的朝代:其後人現居海外,堅持說普通話

由於剛剛建功立業不久,明玉珍子息單薄,當時明玉珍病危,宮中能夠從名頭上承接太子之位的,只有自己十歲的獨子,儲君尚且年幼,病勢洶洶,絲毫不給人喘息的機會,無奈之下,明玉珍只好傳召讓自己僅僅十歲的孩子明升繼承大統,很快一命嗚呼。

整個大夏,就是從此刻開始起,走向消亡的。

國君年幼,輔佐的大臣見明玉珍西區,紛紛展現了自己的狼子野心,將整個大夏王朝瓜分的一乾二淨,國君明升卻無法反抗,成為了傀儡皇帝,這種情況下,往日的榮光都化作了泡影,朱元璋很快揮兵南下,將本就奄奄一息的大夏王朝一舉剿滅,收入自己囊中。

一個 “藏”在元明之間的朝代:其後人現居海外,堅持說普通話

不過明玉珍的直系親屬卻在這場戰亂中躲過一劫,他們在整個中國的版圖上不停流亡以躲避殺身之禍,當時他們先是在東北地區輾轉,後來又來到了高麗。就此在高麗定居下來,他們不僅僅說漢語,還擁有自己的族譜,每年都會定時祭拜祖先。至今仍然如此。

一個 “藏”在元明之間的朝代:其後人現居海外,堅持說普通話

歷史是不忍細讀的,明玉珍的歷史雖然在長河中蒙塵已久,可是仔細回味起來,依然擁有濃厚的教育意義,假使明玉珍沒有英年早逝,那麼今天的歷史可能改頭換面成為另外一幅景象,但是逝者已矣,也許一切只是命運作祟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