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甘泉村的民居“窯盔”牆和地主家院


新安,甘泉村的民居“窯盔”牆和地主家院

甘泉村古老的民居與堆砌的“窯盔”

千年古村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傳說得名於村中的一個泉眼,因其水比周圍其他地區的水甜,所以命名為“甘泉”。甘泉村是一幅臥在山溝裡的立體巨畫,一物一景都充滿了故事。

走近甘泉村,映入眼簾的是一道道農家外牆,看起來彷彿是一種奇特的藝術牆,泛著鐵鏽的暗紅色的光,透著一種神秘。我不知道全中國還有哪個村莊的農房,居然是用各種“窯盔”間雜泥磚建成的?

新安,甘泉村的民居“窯盔”牆和地主家院

老牆上的“窯盔”

陶瓷世家、59歲的窯大師蔣鐵錘是土生土長的甘泉人。他告訴洛陽耕雲社淘寶旗艦店主播趙吉鵬,“窯盔”是窯業專業術語,也就是匣缽,半圓形狀。匠人燒製瓷器時,匣缽就罩在陶瓷外面,起到保護作用,也就是燒製陶瓷時用的“保護罩”。

陶瓷正品燒製出來後,匣缽的使命就完成了。匣缽猶如鍋盔,於是被稱為“窯盔”。特點是非常堅固,防潮防腐蝕,於是“窯盔”砌牆,成為甘泉村特有的建築材料,甚至被用來鋪路。

新安,甘泉村的民居“窯盔”牆和地主家院

村名用“窯盔”種菜養花

有著上千年燒製陶瓷歷史的甘泉村,鼎盛時期曾被譽為“小洛陽”。飽經滄桑的瓷窯隨處可見,匣缽砌成的民居風情萬種,山坡上散落著各個時期的陶瓷碎片……

瞰洛陽新媒體採風組一行人,拍攝了很多瓷窯舊址,只是沒有高人指點,搞不清村裡哪5座是宋元時期窯址、哪些又是明清時期窯址。

新安,甘泉村的民居“窯盔”牆和地主家院

甘泉村風情一瞥

一路看窯址,一路欣賞村裡的上百座特色民居,我們發現了一個甘泉村一位地主的二層樓院,鶴立雞群地靜立在那裡,它默默接受訪幽尋古人的檢閱,發出由衷的感嘆聲。

我們走進一戶蔣姓人家的老宅子,他家正房是三間窯洞,外牆上密密麻麻的半圓形匣缽片十分整齊,褐色的牆體雖久經風雨卻不顯頹敗。其中一間窯洞裡放滿了瓷碗、瓷盆、瓷罐、瓷燈等,還有不少陶瓷殘片。

夜宿蔣鐵錘家,聽說他家是目前村裡傳承手工製陶制瓷技藝中微乎其微的幾位之一。花甲之年的蔣鐵錘,從高中畢業後,便一直跟著父輩學做陶瓷。

新安,甘泉村的民居“窯盔”牆和地主家院

蔣大師在山上採石取秞

近年來,他在村裡、溝裡轉,找窯址,試驗土料,經過反覆嘗試,成功燒製出青瓷工藝品。如今,他的3個兒子都在搞陶瓷製作,都頗有名氣。

喝酒時,蔣老師聽說我們拍攝了一座二層小樓,他看著手機上的照片說,這是姓蔣的地主家院。地主家的房屋保存完整,一樓三間二樓三間,這是我們探訪甘泉村看到的比較闊綽的房子。


新安,甘泉村的民居“窯盔”牆和地主家院

地主家的二層樓

聽說甘泉村還有保存較為完好的武家車院和車場,也就是客棧、車馬店,是甘泉村曾經輝煌的佐證。

來甘泉,看的就是這種歷史斑駁的痕跡。

講述新安縣北冶鎮甘泉古陶村的傳奇故事,感謝您的閱讀,您的每一個點贊、評論和轉發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